![](https://img.haomeiwen.com/i25090465/e7463fb47468f462.jpg)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另一个“拉姆”》,前资深媒体人马金渝讲述了她多年承受家暴的经历。看完文章,胸口像被堵了一团黏糊糊的不明固体,滞塞,压抑,不明白一个高知女性怎么可以一直忍受这样的生活!当时愤怒不已,转发了朋友圈,还发表了一些激烈的言论。
没想到,24小时不到,事情就发生了反转,家暴说法存疑,且整个事件被定义为有预谋的众筹为马金渝还债……之后种种,没再去关注,不想再多浪费任何一分钟。
反思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的反应,最多的情绪是愤怒。一开始被文章中的文字和故事激怒,事后,陷入被消费情绪的愤怒。
我为什么这么愤怒?
因为我被讲述者的文字吸引,被她的经历打动,内心的良知让我无法对她的遭遇漠视,不自觉的共情让我几乎脑补了她遭遇的一幕幕悲惨的经历,我切实体验了那种无力感和失控感。但想到一个有着如此优秀背景的女人却不通过法律,社会机构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又觉得匪夷所思,怒其不争。
现在回头再想那篇文章,具备一切优秀营销文该有的特点。人设和命运的反差,高知女性,跌进生活的泥沼;社会热点,家暴,包括宗族情绪煽动;弱者视角,孩子们承受的不幸,婚内被出轨,等等!
只要一个人尚有良知,总会被触动,找到了情绪共鸣,这篇文章必然会发生超级传播,笔者的目的达到了。
而作为一个读者,一个事件关注者,从头到尾都是被愚弄的,这种感觉比吃了苍蝇还恶心,吃苍蝇至少没有被消费情绪,顶多是生理不适。而被愚弄,会怀疑自己可能就是没长脑子的二傻子。
可是谁想总当二傻子呢,狼来了的故事看多了,长记性还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冷漠的看客也会越来越多吧。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当事人马金渝一样,在经历了这一切以后,还能从容又优雅地说:还是要相信爱情。
狗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