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都在追求“一”,这个“一”是一种统一和谐的状态,人际和谐,天(大自然)人之间的和谐,或者概括为:一个整体上的一致性。
但不同的是儒家的一致性是内部一致性。人在内心建立一套一致性的标准,这套一致性标准适合于大自然和所有人。当这套标准用于人际的时候,就是道德标准。当人的行为或思想出现和这套标准不一致的时候,内心就会谴责自己。例如自己内心有一条“不能说谎”的原则,当你一旦说谎后,内心就会不舒服,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内心已经不一致,类似于自我的尊严受到打击。因此儒家讲求表里如一。
而这套一致性的标准是要适合于每个人,所以“推己及人”成为了建立标准的方法。《论语》里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家里面人与人讲求表里如一,推己及人,那么天人关系表现为“人定胜天”。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因为一致性源于内部,外部的大自然需要服从人的内部一致性。因此人就有一种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大自然。
而道家的一致性则是外部一致性。《道德经》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这种一致性在大自然中,人内心没有真正的一致性,因此只能遵从大自然的一致性,去达到和大自然“天人合一”的结果。因为人内心没有真正的一致性,因此人也就没有固定或统一的道德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想法,没有统一标准。
《道德经》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家一定程度上反对道德标准,道德标准是违反了大自然的一致性,因此才会出现。
所以道家在天人和人际上,都讲求“道法自然”。一切都自然而然,无为而治。人与人之间也没什么统一的道德标准,都是按自身标准行事,合则聚,不合则散。
道家思想因为其无内部的一致性,因此不同的思想在道家思想里面并不会产生太大的排斥性,也因此道家思想具有很强的包容性。《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善利万物,包容万物。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儒道同于“一”,异于式。儒则刚健自强,人定胜天,道则道法自然,厚德载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