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故宫

作者: 美文散文分享 | 来源:发表于2017-03-09 20:04 被阅读129次

    夜探紫禁城的心绪还未平,耳畔还萦绕着动人的京剧唱腔,但新一轮的太阳却已然升起,昭示着第二天的到来。

    大年初七,春节假期结束。工作日的恢复必然导致客流量的下降,而这一天正是我要探访紫禁城的日子。

    正所谓“择良辰,行心心念念之事”,不免忐忑又期待。

    七点三十分我便早早等在了午门前,只为排在入口队伍的第一个。冬日的冷气难免肆虐,指节早已通红,口中的热气在呼出的瞬间还未来得及散开便仿佛又重新凝结了。寒风中一个小时的等待纵然难熬,却令我格外兴奋,只为这隆重的仪式感。从满怀期待的望宫,探宫,到当下心有焦灼的静候,多日来的铺垫与准备在此刻汇聚。仿佛若是将彻骨的寒风换做和煦的春风便不足以烘托这仪式感了。沉静,恢弘,寒冷,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而我所营造出的仪式感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我访古情怀的尊重。

    八点三十分,门开了。

    匆匆瞥了眼午门城壁上的斑驳,我便一路小跑,进了宫。未在内金水桥停留,而是直奔前方的太和门。我有足够的信心享受一个人的故宫,只因为游人难免在内金水桥驻足,但我的目标则是偌大的太和殿广场。说实话,故宫砖地并不好走,坡又陡,以至于我终于上了昭德门的石阶后便不免有些气短。待平复气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纵使我做了万千准备,也不禁被气势磅礴的太和殿广场震得呼吸都瞬间停滞了。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就这样面对着空无一人的太和殿广场。干净,整洁,些许沧桑,却并不破败。

    一个人的故宫

    太多的历史古迹在中国特殊的年代与动荡中化灰化烟,留下些残存的文化也似流沙般消逝,令历史爱好者们唏嘘。但此刻的紫禁城就这样完好地出现在我眼前,气势依旧。脊兽,斗拱,琉璃瓦,歇山顶,汉白玉。精致的古建与浓郁的文化相互交融,琴瑟和鸣。这一瞬,我好似抓住了什么珍贵的东西?是历史沉淀的精华吧。不免又惊又喜。

    继续前行,待走近了太和殿便觉着这太和殿下的须弥座竟真有些印度神山的崇高与庄严了。我踮起脚,摸了摸嵌在须弥座上的螭首,虽是面貌严肃,却也不失几分憨厚可爱。或许历史除了严肃之外,亦藏着几分灵动吧。

    一个人的故宫

    渐渐地,人声鼎沸起来,夹杂着导游电子喇叭里传来的不合时宜的噪音。我便果断离开了,想着第二日再来探访这后庭各殿。

    大年初八,八点三十分,门开了。

    我依旧是第一个进入后庭各殿的。后宫的建筑格局较之前朝,明显狭窄局促,却有几分僻静。慢慢地走在宫道上,时辰尚早,薄雾未散。广播里播的也不是讲解词,而是如流水倾泄而出的古筝琴音。再一次不禁闭目,抬首。古曲,红墙,微风,只一瞬,便似时空流转,满足了我访古的情怀。

    出了东六宫,便回到了箭亭前的开阔地。见着清洁人员拿着古朴的竹扫把专注地扫着落叶,竹枝与地面摩擦的声响,一下又一下,不急不缓,仿佛与这冬晨的鸟鸣相互应和着。时而有工作人员一手各拎着一个暖水瓶与之擦肩而过。两相无语,时光静好。这一幕是多么安宁和谐啊。时代更迭,他们却好似在这紫禁城内,从过去到现在,一刻也不曾离去。就这样陪着这古城,日复一日,春去秋来。

    而我,不过是这紫禁城的一个过客。本没有什么大的情怀,无非是趁着这风头儿,开了闸,任由访古的心绪和愿望流淌罢了。所以我要感谢它如此慷慨地给了我这过客如此难忘的体验。这样安宁美好的回忆于我此行而言无疑是圆满的。

    谢谢你,故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人的故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xsg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