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曹公奇
时间:2024年3月25日
学校:陕西省韩城市城关中学
学生:八年级
学习任务一:读读这首诗,说说其内容。
主问题:这是一首什么样的爱情诗?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一首爱情诗。原来读过爱情诗没有?
生(齐):没有。
师:这首爱情诗是《关雎》,《诗经》的第一首。在课前我们是否已经读过这首诗了?
生(齐):读过了。
师:那么,请一位同学先读一下这首诗。
(一女生读全诗)
师:好,这个同学声音清晰地读了一遍。这首诗,大家看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呢?谁能把节奏读得更鲜明一些呢?
(一生再读全诗)
师:这个同学又读了一遍,但是节奏感还是不太强。大家注意四言句子的停顿节奏,我们齐读一遍全诗。
(师生齐读全诗)
师:大家齐读得节奏好一些。课前大家自己读过了这首诗,刚才我们又读了三遍。读了以后,大家想想,这是一首爱情诗,它写了一种什么样的爱情呢?或者说这是一首什么样的爱情诗?这个问题,一句话回答起来也许难一些,那咱们就一点一点地看。教材上把这首诗分为三章,我们先看第一章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的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写的什么事情?
生:写的相爱的事。
师:从哪儿看出写的是相爱的事?
生:……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四句诗的意思解释一下?
生:关关的雎鸠鸟,在河的洲头。文静美好的善良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师:意思基本对着呢。现在说说,这一章写的是什么事情?
生:把淑女比作鸟……
师:是把淑女比作鸟?是不是这样的,你说。
生:君子对女子的爱,像雎鸠鸟那样的爱。
师:雎鸠怎样的爱?这样,你先把这四句诗的意思再梳理一下,然后再说。
生: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那河的陆地上。文静美好的女子,真是君子的好配偶。写的是君子爱慕文静美好的女子,像雎鸠鸟那样形影不离。
师:君子喜欢淑女,像雎鸠鸟那样形影不离。这里,从雎鸠鸟写到君子爱慕淑女,一个是君子,一个是淑女。男子是什么?君子。怎样的男子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呢?
生:有节气,有绅士风度。
师:对,有节气,绅士风度的人才是君子。不是普通的、一般的人都可以叫做君子的。在先秦时期,“君子”主要指“君王之子”,强调的是地位的崇高。后来,“君子”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也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君子好逑”中的“君子”不仅指地位高贵的人,更指的是道德品质崇高的男子。
那么女子是淑女,怎样的女子才算得上是淑女呢?
生: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
师: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窈窕,指的是身材体态美好;淑,是好、善良的意思。不仅是外形漂亮美好,而且品行贤淑善良。这样美丽而有品行的女子,才能称得上是淑女。
君子仰慕的是淑女。第一章是从雎鸠鸟的关关和鸣,写到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我们先把写的内容搞清楚,才能进一步去理解。第二章写的什么呢?哪位同学先读一下第二章。(一生朗读)你说一说这一章写的什么内容?
生:写的是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师:是怎么样的思念?具体说说……你先把诗句的意思解释解释。
生:参差不齐的荇菜,在两旁……流着。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君子日日夜夜的思念。……
师:这里“左右流之”的“流”是什么意思?求取,也就是采摘的意思。这里的“流”,意思与“求”相同。你看,高高低低的荇菜,时而向左边,时而向右边地努力采摘,写的是淑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
生:善良美好的女子,君子日日夜夜的追求。追求不到,就日日夜夜的思念。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睡不着。
师:好,解释的意思基本正确。我们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日日夜夜追求,但是“求之不得”,就日日夜夜的思念。“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咱们现在说“悠哉悠哉”,指的是什么意思?
生:悠闲。
师:这里的“悠哉悠哉”呢?
生: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师:悠,也就是悠长的意思。这里说的是思念之情绵绵不断,与我们现在说的“悠哉悠哉”意思是不一样的。“悠哉悠哉”,表现为“辗转反侧”。那么,第二章写的什么意思呢?
生: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情。
生:君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师:君子追求不到淑女,白天想,晚上想,就是追求不到,然后就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这就是第二章的内容,简要总结一下就是,求之不得而忧思。下来,我们看第三章。这是最后一章,这八句诗写的是什么呢?
生:参差不齐的荇菜……
师:这里面的“采”“芼”,与上一章中的“流”意思基本一样,都是采摘、挑选的意思。先说说这八句的意思。
生:参差不齐的荇菜,向左向右地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善良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参差不齐的荇菜,向左向右地去挑选。文静美好的善良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师:这八句诗,与第二章前四句形式基本相同。主要是理解“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几句是写什么呢?
生:写君子取悦他亲爱的人。
师:用什么样的方式取悦的?
生: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师:用现代汉语说是怎样取悦她呢?
生: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师:那么,这一章写的内容是弹琴、敲鼓,通过奏乐取悦淑女。
前面说君子追求不到,思念不止,辗转反侧,这里怎么忽然又是是弹琴鼓瑟,又是敲钟击鼓地取悦淑女呢?
生:想象。
师:第二章是实写,还是虚写?
生:实写。
师:实际写君子追求不到淑女,因而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想象用奏乐的方式去取悦淑女,甚至想象到结婚的时候敲钟击鼓的场面。因为钟鼓不是一般场合用的,而是热闹的场景才用的。他是想通过奏曲去取悦她,甚至想结婚时用钟鼓让她高兴。这里面需要注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琴瑟”“钟鼓”,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弹琴鼓瑟,敲钟击鼓。
师:这两个词本来是名词,这里用作什么词了?
生:动词。
师:对,是名词或用作动词。那么,“友”和“乐”,又是什么意思?
生:对她表示亲近,使她快乐。
师:友,本来的意思是友好、亲近,这是什么词性?
生:形容词。
师:这里指的是“对她表示亲近”,还有后面的“乐”,本来是“快乐”的意思,这里表示“使她快乐”。这是古汉语中的什么用法?
生:使动用法。
师:对啊,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后的使动用法。
这是全诗三章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写的君子看见关雎而思慕淑女,结果求之不得而忧思,进而想象弹琴鼓瑟取悦她,敲钟击鼓使她快乐。我们说,这是一首爱情诗,大家总结一下,它写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生:求之而不得的爱情故事。
写了一个君子追求淑女,但求之不得,只能把恋爱与结婚的愿望寄托在想象中的这么一个爱情故事。我们首先理解这首诗的内容,这是学习的第一步。
学习任务二:品品这首诗,悟悟其效果。
主问题:这首诗的表现形式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效果?
师:我们现在再把这首诗朗读一遍。通过朗读,看这首诗在用词、在句式、在章节上与别的诗有什么不同,也就是有什么特点?
(生齐读)
师:这首诗在用词上、在句式上、在章节上有什么特点?我们分别看,第一先看用词,这首诗用词上是不是与别的诗有些不同?它喜欢用哪一类的词语呢?
生:重章叠韵。
师:用词上。“章”和“韵”是针对词说的吗?
生:叹声词。
师:叹声词,哪个是叹声词?
生:关关。
师:关关,指的是雎鸠鸟的声音,是拟声词。从音韵上来说,关关,两个字重叠,是叠词。除此之外,诗中还有许多词,在音韵上有特点,比如窈窕,比如参差,比如辗转,这一类词,大家读读,体会一下这几个词音韵上的特点。
生:都是形容词。
师:都是形容词,这是词性。它在音韵上有什么特点?
生:窈窕,就是后面都是ao;辗转,后面都是an。
师:你说的ao、an,这是字音的什么?
生:押韵。
师:押韵是押诗句的最后一个字。我们这里说的一个词,不是诗句。一个词,两个字的韵母一样,这是叠韵词。那么,参差,又是什么一样?
生:声母。
师:声母一样,这叫双声词。双声叠韵,是咱们汉语词语的一种特殊现象,这样双声叠韵词,读起来给大家一种怎样的感觉?大家读读体会。
生:……
师:双声叠韵词,读起来带有韵味,音调优美,音韵和谐,悦耳动听,可以增强语言音乐性和节奏感。这是我们从用词上看这首诗的表达效果。下来,我们再从句式和章节上看,这首诗有哪些特点?
生:重章。
师:重章叠句,这是句式和章节上的特点。那么,哪些是叠句,哪些是重章呢?
生:……
师:先从字面来说,重章,就是章节上有重复;叠句,就是句子有重叠的。现在看,这首诗里是怎样用了重章叠句的?
生:重章,第二章和第三章重复。叠句有“参差荇菜”“窈窕淑女”。
师:这就是重章叠句的形式。我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老师要求不能重复,要精练,但这首诗为什么要反复地把有些句子和章节重叠呢?
生:强调。
师:强调什么呢?
生:……
师:反复地咏唱,是强调某一种情感。你看,“窈窕淑女”“窈窕淑女”这样反复的唱,是表达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章节上反复地说,“参差荇菜”“参差荇菜”,反复地重叠,其实表达效果是一样。我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文本,也是经常用重章叠韵这种形式的?
生:抒情上。
师:抒情什么?
生:抒情散文。
师:哪篇抒情散文经常这样重复呢?举例说说。
生:《安塞腰鼓》。
师:《安塞腰鼓》中有叠句,有重章么?我们想想,哪些文本经常有重章形式?
生:歌词。
师:对啊,歌词。我们唱一首歌,如果这首歌有两段,有三段,往往就是这样重叠的。为什么会这样的?《关雎》选自《诗经》中的什么?
生:周南。
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周南”属于哪部分?
生:风。
师:风,指的是“国风”,本来就是什么?
生:民歌。
师:哦,民歌。这就是说,《关雎》本来就是民歌,是唱的歌曲。所以,它才以歌曲的样式,采用重章叠韵、回环往复的形式,来渲染气氛,深化意境,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师:大家会唱经典咏流唱上的《关雎》这首歌么?
生:不会。
师:那么,我播放《经典咏流唱》上的《关雎》歌曲,大家一起跟着唱。
(屏播视频歌曲:经典咏流传舞台上演唱的《关雎》)
师:大家下去以后,可以学会唱这首歌。刚才唱的《关雎》,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他把这首诗唱了两遍,中间用印尼文,当然有汉语字幕,加在唱的两遍中间。这是《关雎》哪一章的翻译?
生:第二章。
师:第二章么?
生:第三章。
师:第三章吗?看看印尼文的这几句。
(屏显:雎鸠声声相对唱,双栖河间沙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琴瑟和谐伴情郎。)
生:第一章。
师:这是《关雎》第一章的译文。下去以后,我们可以把这个译文与原诗比较一下,看看原诗与译文各有什么特点。
学习任务三:赏赏这首诗,议议其作用。
主问题:这首诗写的是君子对女子的思恋之情,为什么要从“雎鸠”写起呢?
师:这么一首美好的情诗,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恋之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却要从“雎鸠”写起呢?
生:比兴。
师:这里用的是比兴手法。那什么是比,什么是兴?
生:比兴,比是比喻,兴是……
师:比是比喻,我们好理解。兴,就是先说他物,以引起要说的事物,也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民歌中经常用比兴,我们前面学过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的《回延安》,说说《回延安》中哪些是起兴的句子?
生: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师:那我们看这首诗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是比,还是兴呢?
生:比。
师:是比,比喻。有没有起兴呢?
生:有。
师:我们课文后面《诗经》简介,知道《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这是三种手法。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底是比呢,是兴呢,还是第三种?
生:是比。
师:什么比什么呢?
生:用一个雎鸠鸟比喻……
师:雎鸠鸟是一对啊,“关关雎鸠”,是雎鸠鸟合鸣,不是一只。
生:用雎鸠鸟比喻君子爱淑女。
师:开始还没有写君子、淑女哪。为啥把这个放在第一句呢?
生:起兴。
师:比和兴是两种手法,这里放在开始,主要是起兴,但也有比喻的意思,就是兴中有比。那后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是不是比兴?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
生:“参差荇菜”,它是引出了后面说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它没有比喻。
师:好的,比和兴是两种表现手法,比是比喻,是就句子内容而言,是一种修辞手法,当然也是表现手法;兴,是句式方面的,用前面的句子引起后面的句子,它不是修辞手法,就是一种表现手法。我们要分清这两种表现手法,当然,就句子本身而言,它可以是单纯的起兴,也可以是单纯的比喻,还可以是比兴合一,兴中有比。这首诗中的这几句,都是起兴,也还有比在内。那么,它是怎样比喻的呢?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翻译为: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地挑选它。
师:这是写谁左边右边地挑选荇菜呢?
生:淑女的工作。
师:明写淑女在水边采荇菜的动作,实则也比喻了淑女劳动时美好的姿态,引起了君子的爱慕。也有人认为写的君子在选择荇菜时的犹豫不决,比喻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两种理解都可以,都是兴中有比的手法。这种比兴手法,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抽象变得具体,语言更加生动,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首诗,写了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用了双声叠韵的词,重章叠句的形式,比兴的手法,来表达了这么一种美好的情感。作为《诗经》第一首的《关雎》,就是一首爱情诗。爱情是美好的,但是,但是(生笑)……我们还不是成年人,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即使对异性有一些美好的向往,我们一定也要把它保留在心中,让它成为一种美好的记忆。
今天,我们学完了这首诗,这一课的下一首诗《蒹葭》,也是一首爱情诗,我们用双声叠韵、重章叠句、比兴手法这些方法,去学习下一首诗。这首诗,情感热情明朗;下一首诗,有点朦胧:“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诗中没有说,这让我们充满了想象。我们用这首诗学到的方法学习下一首诗,同时,比较一下这两首诗在情感上和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下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