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09256/53d50e1cb05ec716.png)
为什么你见不得孩子痛苦
-----《为父母立界线》
**为孩子立界线始于父母自己有好的界线,果断的父母懂得控制自己。 **
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
泰莉对她十三岁的儿子杰希不肯做功课很烦恼。 我们订出一个计划,要求杰希每天晚上要拨出某段时间来做功课,在这段时间内杰希必须待在他读书的地方,除了功课以外不可以有别的东西,并且除了做功课以外,也不可以做任何其他的事情。
泰莉没有把握杰希在那段时间会选择读书,她所能把握的就是,杰希在那段时间会坐在书桌前面,但什么都不做,这是我们都同意的事情。
我下一次看到泰莉的时候,她看起来很羞愧的样子。 她没有照约定做到我们所协议的事(孩子没有培养出自律的第一条线索是:父母没有自制力来执行规定)。
我问她:"怎么啦? "
"本来都好好的,然后有朋友邀他去看棒球比赛,我说不可以,他做功课的时间还没结束,但是他是那样的生气,我没办法和他讲话。 他看起来很愤怒也很难过。 "
"是啊,"我说,"记得吗,我们早就预料他会这样做的,他痛恨管教。 那你下一步怎么做的呢? "
"在我眼中只看到这种要求太让他难过了,我也受不了,所以就让他走了。 "
"隔天晚上又怎么样了呢? "我问。 心里早已知道会是什么答案。
"他又生气了,也是同样的情形。 他一失去机会就会非常难过。 "
"让我把这个情况弄清楚,你决定对错的方法,是以他被要求去做某些事情时他的感觉如何,如果他生气,你就认为那样做是错的,是这样吗? "
"我没有那样想过,但我想你是对的,我就是受不了他难过。 "
"那你就要了解几个重要的事实——
第一,你的价值观是由一个不成熟的十三岁孩子的情绪反应来设定,你价值系统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杰希的高兴与否。
第二,你没有看重养育孩子的最重要层面之一就是,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要素,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第三,你是在教导他,他有权利永远高高兴兴的,他只需命令别人照他的意思去做事。 这些真的是你的价值观吗? "
泰莉沉默下来,开始了解她做了些什么。 为了有所改变,她必须在教养孩子的事上,牢记一个重要原则,即:
孩子的反抗并不等于事实或对错,孩子在痛苦中并不代表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反倒是某些好现象可能正在发生。 例如,他第一次了解到"现实"的真相,而这种与现实的相遇,绝对不会是个愉快的经验。 你若能够对他的痛苦寄予同情,但持守你的界线,孩子就会内化这种限制,最终越过这种反抗心理。
把你的痛苦和孩子的痛苦区分开来
泰莉和我最后发现,她是想要脱离自己的痛苦。 杰希难过的时候,她也难过,她太过于认同杰希的痛苦。 泰莉在孩提时代曾经好几次难过失望,她生命中经历过许多的伤心和失落,结果,当杰希难过的时候,她就假设他的难过和她自己的难过一样深。 她认同他的难过到一个不真实的地步——其实失去看一场棒球赛的难过,并不等于她在孩提时代那种失落的难过。
泰莉逐渐能够将自己的经验和杰希的体验区分,以致能够让他成长。你可能也需要这么做。 你要把自己的痛苦和孩子的痛苦分开。
学会区分伤痛与伤害
界线绝对会让孩子感到"伤痛",但不会"伤害"到她。 "伤痛"意味着,一个孩子可能因为受管教而觉得很难过,或自信心受损,或失去某些她所看重的东西;"伤害"则意味着,直接伤害她本人,予以批评、攻击、遗弃,或不供应她所需要的东西。 父母若要培养孩子的界线,就必须学会这种区分。
我们之所以见不得孩子痛苦,是认为我们的行为会伤害到孩子;我们之所以认同孩子的痛苦,是把自己当年所受伤害投射到孩子的痛苦身上。
当孩子违背界线遭受惩罚而痛苦时,你需要看见 “你的痛苦”和“他的痛苦”,当你能够区分时,你便可以执行和孩子一起所立的界线,让他承担违反界线的后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09256/cb1facda8814b86d.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