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五味杂陈话红楼读书谈谈情,说说爱
谁说薛宝钗抢走了贾宝玉?他压根不配

谁说薛宝钗抢走了贾宝玉?他压根不配

作者: 悠然见茅屋 | 来源:发表于2017-08-28 20:59 被阅读187次
    谁说薛宝钗抢走了贾宝玉?他压根不配

    《红楼梦》宝黛爱情的粉丝们,大都对宝钗颇有微词,在他们眼里,宝钗就是个阴险奸诈的心机表。她诬陷黛玉,费尽心机讨好老太太和王夫人,对黛玉横刀夺爱。正是因为她,使得宝黛的美好爱情最终未能修成正果,也从而导致了黛玉的悲惨死去。

    其实我对这样的说法是很不赞同的,在曹雪芹心里,宝钗和黛玉是一样的优秀,一样的值得敬佩和同情,她们只是不同的两类人而已,黛玉勇敢追求真爱,敢说敢做很率真,活得洒脱;宝钗则谨小慎微,顾全大局,为人处世总是把握好分寸。她们不分谁对谁错,没有谁好谁不好。

    其实,站在贾府一众主子奴仆的角度来看,薛宝钗显然更受欢迎,她大度端庄,温柔贤淑,不乱发小姐脾气,还处处为别人着想,善解人意,是个非常理想的媳妇和主子。贾府上上下下,几乎没不夸宝钗和善的,她更适合做宝玉的媳妇,成为王夫人的得力助手和接班人。

    1.宝钗点戏一举两得,深得贾母欢心,又教化了宝玉,让宝玉欣然接受。

    咱们看看宝钗是怎样赢得众人心的。对贾府最顶层的两个人物贾母和王夫人,宝钗将尊敬孝顺做到了尽善尽美。宝钗生日,贾母为她准备了隆重的生日宴会,还有戏子们献唱。做为小寿星,宝钗第一个点戏,她并没有点自己喜欢的,而是迎合贾母爱热闹的口味,选了出热闹的《鲁智深醉闹五台山》。面对宝玉的失望和质疑,善于揣测人心理的宝钗几句话就化解了宝玉的烦躁情绪,让他体会到了这出戏台词的美妙和深刻含义。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钗真是既孝顺懂事,又反应敏捷,有人说她这是耍心机,我并不这么认为,作为寄居在贾府的客人,宝钗没有理由任性,为所欲为。宝钗讨老太太高兴,更是体现了她孝顺懂事,尊敬长辈,顾全大局,不只为自己着想的高贵品质。相反,被大家宠坏了的宝玉,直接掉了脸子,直接指出来对这出戏很不满,不给宝钗台阶下。宝钗不急不躁,根据宝玉喜欢诗词歌赋的特点,告诉他台词的深意,让宝玉最终高兴地接受了这出戏。可见宝钗极高的情商,这样的女子不受欢迎才怪。

    谁说薛宝钗抢走了贾宝玉?他压根不配
    2.宝钗体贴亲人,体谅同龄人,体恤下人,是个公认的老好人。

    先说宝钗与薛姨妈的母女关系,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薛姨妈与宝钗去黛玉那里,沉稳大气的宝钗在母亲身边却如同小孩一般,在母亲怀里撒娇。她的撒娇充分说明了亲昵无比的母女关系,懂事的她总是想办法排解哥哥闯祸带给母亲的种种不安和伤痛。从小失去父亲,家道没落,又有个混世魔王的哥哥,宝钗不能再任性、叛逆,她兢兢业业遵循着封建礼教,压抑自己的种种情绪,努力让自己做母亲的乖女儿,做大家认可的大家闺秀。她是妈妈的依靠,是妈妈的心灵慰藉,小小年纪,她就承担了薛家的兴旺和全部希望,她根本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太不容易。

    王夫人是宝钗的姨妈,对于她,宝钗也是如母亲般尊敬。金钏被撵出去之后,负气投井自尽,宝钗已经猜到了大致的原因。她于是过去安慰王夫人,看到吃斋念佛的王夫人正为金钏的死垂泪懊悔不已,善解人意的宝钗劝道:“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 ...”好多读者因为宝钗的这些话,就判定宝钗冷漠无情,漠视丫鬟性命。其实,金钏已经死了,宝钗也知道王夫人难辞其咎,可她的目的是怕王夫人太过后悔伤心,去安慰姨妈。这些话尽管有些违心,可是着实让王夫人瞬间释怀,还不忌讳,把自己新做的衣服送给了金钏去安葬。做为当时阶级意识很强的主子们来说,宝钗的说法也并无不妥。

    相反,她很体恤下人。哥哥出门做生意,她带香菱来大观园居住,一是怕香菱过于思念哥哥,过于寂寞,再就是趁此机会让香菱见识见识贾府的太太姑娘们,免得生活过于苦闷。香菱迷上了作诗,有时半夜也不睡,宝钗除了揶揄她几句,对她从没干涉过。如此对待丫鬟的主子,难道不是仁慈善良?如果没有宝钗的宽宏大量,香菱哪有日夜只想着作诗的闲情逸致?可以说,是宝钗对香菱的体恤,给了香菱一生中最美好难忘的生活,成就了大观园奇观--一个超然物外超凡脱俗的呆香菱。

    面对黛玉的种种冷嘲热讽和挑衅,宝钗总是一笑而过,她从不不顾礼节地怼回去,因为当时的她,对宝兄弟根本没有丝毫爱恋之心。黛玉吃醋纯粹是自己找茬,宝钗压根没放在心里。对大宝玉两岁的宝钗来说,她就是想做个好姐姐,她关心宝玉,只有亲情没有爱情。宝玉挨打,宝钗托着一丸药探望宝玉,看到宝玉奄奄一息的样子,她心疼落泪。很多人把这件事解读成宝钗对宝玉的深情爱恋,其实,为宝玉落泪的,不光是宠爱他的老太太太太,有爱他的黛玉袭人,也有一帮服侍他的仆人们。为了避嫌,宝钗说了半句的“心疼”才真正体现了她内心,就是怕别人误会自己爱着宝玉,宝钗才强忍着泪水。

    宝钗对所谓的情敌黛玉,也是爱护有加,完全当小妹妹般呵护,从未争风吃醋。黛玉连诗,情急之下说出了《西厢记》中的句子,宝钗没有抓住黛玉把柄,到处去告状,诋毁黛玉,而是悄悄找黛玉谈话,告诫她一定注意影响,别让长辈们知道了,毁了自己的大家闺秀的好名声。正是这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让黛玉意识到自己曾经是多么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终于明白宝钗丝毫无意拆散他们,夺人之爱。于是他们成了真正无话不谈的闺蜜,宝钗也像姐姐一样,为黛玉排忧解难,冒雨让婆子给她送上好的燕窝。有人说她这样做是为了收买黛玉,掩人耳目,其实完全没必要。黛玉在贾府孤立无援,还不得王夫人及下人们的欢心,收买她根本没必要。要想抢宝玉,黛玉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有人说她对黛玉是虚情假意的,因为那次扑蝶,无意间听到了小红的隐私,情急之下,她借口寻找颦儿,将尴尬化解,也让小红误会黛玉偷听了她和坠儿的话。这件事成为人们眼中宝钗的污点,成了宝钗陷害黛玉的证据,其实,我认为宝钗绝对没有这种心思。她跟黛玉经常在一块儿,拿寻找黛玉当挡箭牌也是无奈之举,只是她没想到,小红想多了,黛玉替她背了黑锅。

    她看到邢岫烟缺衣少穿,及时送上帮助,真是雪中送炭,解了邢岫烟的后顾之忧。对待人人讨厌的赵姨娘,她毫无偏见,平等对待,礼物一样不少,让赵姨娘感动至极。要说这些都是她为了收买人心,是心机,我宁愿力挺这样的她,喜欢支持这样的她。在我心中,这都是宝钗性格中的闪光点,是博爱。

    谁说薛宝钗抢走了贾宝玉?他压根不配
    3.宝钗所填的《柳絮词》“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咱们看看宝钗所填的词,从中你有没有读到一种大气,一种远大的抱负呢?宝钗其实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她是曹雪芹心里的群花之冠牡丹花,她也是女子中的王者。担负着薛家家族兴旺发达重担的宝钗,她的理想抱负,便是通过选秀,用自己的博学智慧,美丽端庄,赢得皇帝的宠爱,做真正的人中龙凤。

    无奈她胡作非为、惹是生非的哥哥,彻底断了她的前途,因此,当宝玉说她像杨玉环时,真正碰触了她内心的隐痛。一向隐忍的宝钗这次却没hold住,将她的小宇宙爆发了,怼宝玉、呵斥丫鬟。这是宝钗仅有的一次失态,可见她内心深处对皇宫的渴望多么强烈。宝钗放在现代,就是个高富美、女强人,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有目标有追求,这一切恰恰与宝玉相反。他们两个是两个极端的人,别说爱情了,互相能看得顺眼就不错了。

    举个例子,宝钗劝宝玉多关注些仕途经济学问,结果当场被宝玉下了逐客令,闹得满脸通红。可以想象,当时宝钗一定为她的热心后悔,也会暗下决心从此对宝玉敬而远之。确实,后来的宝钗更加小心,只要宝玉黛玉在一起,她都刻意回避。她对宝黛之间的爱情心知肚明,这样一个严守封建礼教的姑娘,怎能厚颜无耻,为自己争取本不属于她的爱情?

    如果在现代,宝钗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女强人,宝玉就是个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学渣,他可能有艺术细胞,但是放在古代,那就是孽根祸胎,没什么前途。仕途经济学问一窍不通,以后如何在社会立足?如何养活妻儿老小?看看曹雪芹本人就知道了,这样一个文学巨匠,不参加科考,却醉心于写小说,结果小说还未写好,他就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了。这样世界观人生观跟宝钗截然相反的宝玉,跟宝钗如果没有亲戚关系,恐怕连朋友都没得做,又哪来的爱情?

    4.金玉良缘只是个美丽的误会

    宝玉有玉,宝钗有金,贾府上上下下都认可金玉良缘,可是,这真的是薛姨妈和宝钗的阴谋吗?其实,古代佩戴金玉之类的饰物,并不稀奇古怪,湘云就佩戴了个金麒麟,正是因为宝钗太得贾府的人心,才想当然地将金玉良缘放在宝玉和宝钗身上。选秀落选后,宝钗的人生目标陷入了迷茫中,她没有遇到理想中的白马王子,她的爱情无处安放,关于婚姻和爱情,她并不抱有多大的幻想。只好任由母亲裁度,所以曹公感叹她纵是无情也动人。她的爱情,已在那次选秀落选后死去了。

    为了家人,为了母亲,她听从母亲亲上加亲的建议,与宝玉结合。对于落魄的薛家,这是最好的选择,她也试着说服自己,去接近宝玉,爱宝玉,可是宝玉梦中那句“我只信木石姻缘”彻底将宝钗的心打入冷宫。宝钗第二次失态,愣在那里,此时此刻,宝钗肯定满心都是对自己的嘲笑,她怎么奢望这样荒谬的结合?此刻,她一定预料到了自己悲剧的后半生。

    我们不知道曹公是怎样设计宝黛钗的悲剧爱情,但我坚信,黛玉死前,宝玉不会和宝钗成亲的,一定是黛玉的死令宝玉痛不欲生,大病一场。为了冲喜,为了宝玉,也为了成全贾薛两家长辈的心愿,宝钗只好做出了牺牲。可是,她的牺牲多么不值,她最终什么都没得到:没有留住宝玉,没有阻止住贾家薛家的衰败,而自己也孤独守着残生,最后在风雪交加的寒冬悲惨死去。

    宝钗一生忍辱负重,在意别人的评价,听从别人的安排,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活着,她活得多憋屈呀!也许曹公正是通过描写几乎完美的宝钗,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社会毁掉,走向悲惨命运的深渊,来控诉万恶的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残害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说薛宝钗抢走了贾宝玉?他压根不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yew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