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农历的二月十二日。在我国的有些地方,这一天是花朝节,百花的生日。
在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生日就在二月十二日。对此,《红楼梦》里写得清清楚楚。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昨日,因为是林妹妹的生日,很多应景的文章出来了,或赞赏林妹妹的才华,或点评林妹妹的性情。
我也不能免俗,想写写林妹妹。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林黛玉的生活是不错的。虽然寄身贾府,但有亲外祖母在,府里上上下下对她还是不错的。可以说,在贾府,林黛玉是吃穿用度,样样不愁的。
衣食无忧,这只是事情的表面。但在林黛玉这里,事情发生了变化。
衣食无忧,但颦卿有忧,因为,人间少了一味药。
林妹妹天生病体,她出生后不久,癞头和尚就说,她要想活得久长,要么出家,要么永不见外姓男子。
癞头和尚已经预见了林黛玉的命运,并开出了药方:他要林黛玉与世隔绝。
癞头和尚是有大智慧的,他之所以想让林黛玉与世隔绝,是因为他知道人间少了一味药,林黛玉只要走入这个尘世,就必死无疑。
有趣的是,癞头和尚也给薛宝钗开过一个保命的药方——冷香丸。 薛宝钗照癞头和尚说的做了,生生将自己灵魂的“香”味“冷”了下去。而林黛玉是不听癞头和尚的,她不相信这个人间是那么无情和冷酷,她带着一颗热心来到了这个红尘。

林黛玉,她用自己温热的眼泪,将贾宝玉这块顽石浸润成了一块通灵宝玉。但她的热泪和热心,却暖不了这个人间。她为了暖这个人间,把自己的泪都流干了,但人间却依然冷酷。
这冷酷的人间,没有那一味能治林妹妹病的药,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美丽的生命黯然离去。
你看《红楼梦》,真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富贵人家的生活,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别说是什么钟鸣鼎食了,就连很多西洋物件,贾府也是应有尽有。《红楼梦》不厌其烦地来描写这个繁华的人间,但这么繁华的人间,却没有一味药,能治林妹妹的病。
以前的时候,我读《红楼梦》,每到书中描写园林景致、衣食器物处,便觉琐碎。后来的时候,我再读到这些地方时,便心生悲凉。《红楼梦》的作者越是极力写那些物质生活的繁复,便越显出了林妹妹的悲凉。是啊,怎能不悲凉呢?这个人间什么都有,为何就偏偏没有那一味药,那一味治林妹妹病的药呢?
林妹妹的病,何药可医?
林妹妹的病,无药可医。
《红楼梦》把林黛玉塑造得那么美,但她却偏偏不能容于世。这个热闹富裕的人间真的是厚德载物,但是它就是不能接受林妹妹的存在。这样一个最真、最美的生命,却不能为这个社会所容,这样的社会又怎么会好呢?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是对的。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红楼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死刑判决书:一个对林黛玉这样的生命见死不救的社会,一个不能接纳林黛玉这样美丽的生命的社会,虽生犹死,必死无疑。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裸体画,这个社会用精巧的人伦、丰富的物质来装扮自己,自以为自己穿上了衣服,是文明人了。但林黛玉的死,这个美丽女子的死,却扯下了这个社会虚伪的面具,让人们看清了它的原形:原来这个社会是如此野蛮,生生害死了一个最美丽的生命;原来这个社会是如此贫乏,贫乏到连那一味药都没有;原来这个社会是如此愚昧,竟不能识出谁是最美丽的生命。林黛玉就像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男孩,她用自己的死,说出了传统社会赤身裸体、没有穿上文明的衣服的真相。

这些年来,有些人对中国的传统社会产生了一种美好的想象,认为那个社会好得不得了。我想对这些人说,别再意淫了,传统社会绝对算不上好,因为那个社会少了一味药,少了一味治林妹妹病的药。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斩钉截铁地对那个社会作出判断,那不是一个好的社会。
《红楼梦》的作者真是超前,他要比我们很多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更现代。很多现代人还在想象传统社会的美好,但《红楼梦》的作者却早已对那个社会判了死刑。两相比较,那些身在现代、头脑却留在传统社会的现代人,还好意思说自己有多现代吗?
《红楼梦》中的贾瑞,拿上风月宝鉴,却只看正面,结果丧了命。很多现代人,在看传统社会时,也是只看它的正面:人伦有序、生活雅致、器物精巧,但却没有看到那个社会的反面:那个社会再美好,再繁华,都是假的,因为那个社会少了一味药,因为那个社会容不下林黛玉这个美好的生命。那些对传统社会抱有美好想象的人,不就是活在当代的贾瑞吗?

在传统社会里,人间少了一味药,那一味能治林妹妹病的药。
今天,我们已经进步到了21世纪,进步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我关心的是,我们的社会有没有进步到能治好林妹妹的病,有没有进步到有了那一味能治林妹妹病的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