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来来往往的说起来不过三样东西—留下的、离开的、经过的。留下的离开,经过的留下,是永恒不变的城市三角形。人事来来往往,最后留在一起的,就成为了所谓城市。
大连标志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的标志,提到这个标志,总能让人一下子联想到那座城市,一如东方明珠之于上海,小蛮腰之于广州,西湖之于杭州,秦淮河之于南京,诸如此类。
而渤海之滨的大连,不似杭州、金陵,历史积淀深厚;不似广州、上海,繁华至极。它的标志,是那蜿蜒于城市中,往来熙攘的电车。车走方为“连”,车轮碰撞着铁轨,摇晃地路过整个城市,就成了这座城市最好的标志。
从未更断
大连的电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9年,伪满洲国满铁运输部在大连开通了第一条有轨电车试验线路。从那时起,电车穿行于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走过了一百零八年的旅程。政权变更,时局动荡,城市发展,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大连的有轨电车也屡经变迁,线路增增减减,车型一再变叠,唯一不变的是它满载着岁月的风尘,带着乘客,行驶在那窄窄的铁轨上。从城市的这边走到那边,又从那边走到这边,路过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留下了很多属于电车的回忆与故事。
浪漫与沧桑
大连的有轨电车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更难得的是在这百余年的历史变叠中,大连电车从未停运。饱经沧桑的列车,一天也没有歇息,把整整百年的时光都消磨在城市的街头。时至今日,坐上电车,伴着“哐当哐当”的声音,仿佛还能感受到这百年的浪漫与沧桑。很多旅游者也都把乘坐大连的有轨电车早早地安排在了自己的旅游计划中,来到大连,一定要坐一次古朴的电车,某种程度上来说,电车就是大连的一张城市名片。
而对于大连来说,电车早就不仅仅是普通的交通工具了,而是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化,成为这座年轻城市的历史积淀。大连算不得是历史很悠久的城市,它不像两京故都那样有着许多千年的古迹存留,电车就是它最宝贵的历史与文化的记忆。从落后的港口城市到璀璨的北方明珠,大连走过这么漫长的一段路,电车都不曾缺席。过去百年的时光,是电车发展演变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大连没有在上世纪中后期很多城市拆除电车时跟风,而是保留了珍贵的有轨电车,最终让电车成为了城市的骄傲与烙印。
文化烙印
城市不是冷漠的,而是有自己的温度的,一座城市,绝对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烙印。
也许你还会记得,当年梁思成极力反对拆除的北京古城墙最终还是轰然倒塌,那些记载着岁月风霜,保护了京畿几百年的老城墙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而同样的故事,也会发生在大连么?也许会也许不会,没人说得准,至少最近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可是,没有了电车的大连,或许也就不那么像大连了吧。近些年来,国内的很多城市又开始重新增设了有轨电车线路,为什么历史最悠久的大连要拆除呢?诚然,大连的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但是这绝不是短短的电车线路的过错。香港有着完整的有轨电车线路,不是也没有把交通问题都归咎于此么?
人文底蕴
很多人觉得,既然有了更方便出行的地铁,而且由于线路的重叠,电车早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它占用了有限的交通资源。可是,全国有那么多座城市有地铁,却只有大连有百年电车行驶在街头,连接过去与现在。直至今天,街头两条铁轨之间仍然运行着修缮后的三十年代的电车和九十年代更新的电车。传统与变革并存,历史感与新鲜感交映,这是电车的魅力,更是大连这座城市的魅力。毕竟,你没法回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连,却可以坐上那个年代的电车,把漫长岁月里的故事一一品味。这是城市的人文底蕴,也是城市的精神内核。
期待下一个百年
皇城没了古城墙,还是很美,可是总还是少了些什么。大连如果没了有轨电车,如果再看不到红色绿色的车厢穿行在车流中,也还会是风景怡人的旅游城市,但是总还是会少些感觉的吧。也许,大连还会是一个很发达很美丽的城市,可是却也会成为行尸走肉,沦为千篇一律的城市。它没有了自己的灵魂,它找不到自己从哪里来,也许,也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梁思成那时的劝诫没能挽留住古老的城墙,而今天,我们只希望能够挽留古朴的电车,留它在第一个百年之后,继续陪着这座城市,行驶下一个百年。电车走的不够快,却也刚好能跟上时间的脚步,在更漫长的岁月里,在大连的街头,继续行驶。
再去坐一次电车
我想邀请你和我一起,再投一枚硬币,坐上摇晃的电车。透过指尖漏下的阳光,看这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穿过百年岁月的风尘,亲自品味这座城市曾有的沧桑与浪漫。周而复始,顾盼回首,收下电车所有的记忆与故事,收下这座城市的骄傲与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