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4-2-1】的家庭结构下,爸爸的角色逐渐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下【消失】,父亲在家庭中的缺席成为常态。”
01
—
缴报名费的时候要输入银行卡的后六位,我没带卡,只能向定期给我转账的老爸求助。在微信上问他之后,刚说完他就打电话过来,接通之后我才意识到我还在图书馆,连忙沉默着跑出去,电话那头的爸爸听不到我的声音,一直“喂?喂?”,我到无人的走廊回复之后,他快速地报给我六个数字。电话挂断,整个过程只有34秒。
02
—
我时常忘了我爸救过我命这件事,去外婆家拜年,三岁多的我,边吃饭边听我姐骗人,她说“倒着走路可以返老还童”,我当时显然还不懂返老还童的含义,倒退着送碗去厨房,结果一下子栽进了院子的井里。恍惚中只记得当时在水里模糊的幻觉,我似乎看到我的碗摔碎了,缺了一角的碗伴着井底的一只木讷的青蛙,再后来我坐在了爸爸的肩膀上,他撑着井璧,而我看着井外爷爷奶奶往下放着绳字吊着的竹篮,我紧紧攥着筷子坐在了竹篮里,成功得救,大家像欢迎游泳冠军一样热烈地拥抱着我,给我裹上外公的军大衣,我回头看着,知道爸爸还在井里,他的手搭上井沿,爷爷连忙去拉,我才如释重负。
写这段经历的时候突然眼睛发酸,在以前,家人聊起这件事的时候,我总会侧重于把它当做一个显示我很蠢萌的笑话去理解,今天我回忆时不由自主地代入到爸爸的角色,我才意识到他毫不犹豫地下井,后来又支撑我那么久等待救援的行为有多伟大。
03
—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比较迷恋比我大很多的男人,朋友打电话来骂我,让我清醒一点,我坚持着自己的想法笑着跟他绕弯,末了他生气了,说:“你是太缺父爱了吧!”顿时我就像一直光彩的气球被一针戳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眼泪酸酸地往上涌。情绪下跌得这么轻易,我没意识到过这原来是我的软肋。
我刚看到“消失的爸爸——丧偶式教育”这个话题的时候,我是盲目的。我把目光对准我早已发现的个性缺陷,开始委屈甚至愤怒,为什么我这么缺乏安全感?为什么遇到重要的事情我首先想的不是跟爸爸沟通,盲目之下做了决定,导致我要流着泪把教训当做向社会交的学费?我不断地把我的自卑、胆小、怯懦归因于爸爸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归咎于自己是一个缺少父爱的人。我疯狂地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受害者的样子,来获取自己对自己的同情,“哦,不怪我,不是我的错。”
可是当我平静下来,正视自己的时候,我才想起,我现在拥有的很多东西,我大部分的力量来源是我的爸爸。是跟我一年才见一两次的爸爸。
他回家,看到我做立体几何的题目不得要领时,把椅子倒过来当做一个画好坐标系的空间体,帮助我理解和想象。
他听单位的研究生同事说经常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对学习英文有帮助,尽管他回来的次数不多。但是每次回来都会带下载了各种英文电影和歌曲的U盘回家,那时候家里没有网,在那台苟延残喘的电脑上,经典的欧美电影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被选去参加省英语口语竞赛,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口语不错啊,也惊讶于看英文电影的作用这么大。
我惊讶于英文电影对我的潜移默化,却忽略了爸爸在我成长过程的关键节点给我的点拨,他没有一直在我身边给我陪伴,但是他尽他所能在引导我帮助我成长。
因为生计,许许多多的爸爸都消失在孩子的童年中,这是不对的,正如我感激爸爸为我付出的一切,但是我永远没办法和他畅聊我生活中的一切,没有陪伴,怎么会有了解。
但这也是无奈的,没有爸爸的疯狂工作,物质上的贫乏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和完全不同的人生走向吧,尽管爸爸消失在生活中,但生活中的点滴都是他在看不见的地方通过他的辛劳给予的,消失的爸爸默默搭建着家,这也是我怀着很大的感激在诉说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