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生活的占比,虽不能如意,让自己在努力做出合适的选择。工作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是努力争取,企图超越自己。在归纳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上,领导给了一个本质性问题:你自己没有将事情没有弄透,导致自己没有主见和自信,从而被他人牵着你的思想走,结果自然不如意。

本着对领导一贯的信任,我用力地反思自己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思考了几天,发现最基本的问题自己还不清楚,那就是到底什么叫“把事情弄透”?
借助纸和笔,我开始罗列如下:
#何为弄透一件事情#
1、想要解决问题的来龙去脉自己知道要的清晰;
2、在知道事件后抓取整个环节的关键点;
3、确定关键点后把控和印证细节;(成功来源于细节)
4、依据关键点和细节形成所谓的解决方案。
思来想去,定义“弄透”这个词也就这么多信息,但总感觉心中还是充满疑惑,我不明白该如何赋予它标准,如何去检测自己是否弄透了意见事情。但只能到这里,接下来去想另一个问题。
#如何弄透一件事情#
1、尽可能的找出与事情有关的所有资料,询问与事件有关的人员,搜寻相关信息;
2、沉下心去梳理资料,认真系统地进行分析;
3、根据资料归纳、提炼出中间的关键点和细节;
4、借助科学的方法对事件进行建模或分析,找到解决办法。
有了这几条信息,我觉得我应该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磨完刀该砍柴了吧。正好借助一件需要处理的工作,按照自己罗列的步骤一一去执行,有所收获,但没有想象中立竿见影。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一个问题——弄透的假象存在。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 是我 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知道是在夸张的形容自己有限的知识面,苏格拉底就这样自评了。更何况是我们凡人。正因为知道自己的无知,才会求助于书本。假象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出来捣乱。
遇到一个新的命题或思想,乍看,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感觉自己发生了顿悟,什么都明了什么都不是问题了。殊不知自己看到的一句话一段话仅仅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有限性致使我们忽略了整体,在部分中翻云覆雨,以为占据了整个天空。
直到自己慢慢地发现整体,再回过头来看最初的相见恨晚,一切显得那么滑稽和悔不当初。可自己又是那么的无辜。
能有什么办法减少这种尴尬的存在?也就只有弄透了吧。弄透的过程需要自己格局不断的提升,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勇于探索,用怀疑的思维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借助书的力量,是一个极为合适的方法。
遇到想不通的解决不了的问题,除了自己埋头苦干,也要把目光放在书上,去探索一番去交流一番,也许你要找的钥匙,就藏在哪本书中。
阿淼写于2020年9月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