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本来准备叫馒头二的,但上篇文章是昵称命名,想想不妥,会得罪小兄弟
包子有馅,当然也区别于苏浙一带“豆沙馒头”的叫法
中午接到朋友电话,说看了馒头这篇感觉很模糊,好像抓住点什么,细想又不懂
然后喷了我将近8分钟,说表搞这种欲拒还迎的调调,特么好好说话不行么
我这朋友在南京混的不错,白手起家弄到南京某行业前三,之前还作为我公司的股东出现过
学习能力一流,总结能力更强,没事会到我公司趁我开会蹭会听
确实,哪个老板不敏感呢,博采众家之长是基本素质,开始反对了几次,后来也就随他去了
我当然知道他能体会出的一点是什么,是一个基点,这个基点来源于价值观的判断
而一个新的基点,有助于企业负责人在多种场合下更自如的发挥论点和论据
而他体会出一点儿的和我没想铺开说的是关于如何留住员工
以前很多公司的老板都和我探讨过为什么我公司的人都极难被挖走,离职的原因不外乎因为异地的原因或者情感
因为公司本身或者项目而离职几乎没有,问我为什么
我往往都是笑而不语,心里狂艹:丫挺的,不但来挖人,还来扒内幕,想的美,哼哼
其实就像昨天文章里最后写的,这是一个观点:一个人工作,本身就是在创业
不论他是打工还是如何
比如人们常会说出国留学式的镀金
比如希望应聘进BAT或x浪等公司打标签
比如自我充电去多学一门技能
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有效投资
我们会和VC一样自己投资自己
就是希望在未来获得比投入成本多的回报
那么针对你想留下的员工向你提出辞呈的时候,你有很大几率从他辞职的出发点说服他留下,运用个人创业的理念
先看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哪些,按照马云的讲法:
1、钱,没给到位
2、心,委屈了
3、钱少事多离家远 位低权轻责任重
马云现在可能是目前中国商界最大的老板,所以他很坏,根本不讲明晰
按照我的经验大体分为:
1、钱不对,能力与薪资的匹配,工资与薪资的匹配
2、事不对,做事的不擅长,擅长的在一边看;或者权责不匹配
3、环境不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4、平台不够大,Geek受到阻碍
5、美女不够多等奇葩理由的请直接开掉,并让HR发表获奖感言后自罚
个人创业和公司创业的基调一致
公司 个人
1、你有什么 你有什么
2、你需要获取资源 你需要获取资源
3、你需要拓展渠道 你需要拓展人脉
4、你需要发展计划 你需要职业规划
5、你需要快速发展 你需要高速发展(因为你可能会落后与公司状态)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一种自我创业过程,应该和一家创业公司一样
那么创业公司内部的员工是一个最感同身受的群体
激发出他们自身成长创业路上的活力
并给他们想要的就可以
而判断其去留的标准则是简单的横向比较即可,在创业市场下的增长率
他的成长增长率应当等同于于一家创业公司的增长率,这样他才能跟着公司一起高速发展
超出公司增长率的员工可以给他们带领公司走向更大化的价值
否则的话,如果一家创业公司员工的进步速度慢于公司的增速,
可想而知,他们最终将支撑不了公司的发展,导致公司的急速下滑直至死亡。
给他一个可发挥的平台,这个平台的资源覆盖度可以给他提供非常充足的养分
只要他想吸收养料,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获取即可
放几个当年的例子
案例一:当年CTO带的章同学,技术进步很快,但万年老二感觉不爽,奈何当前CTO师傅实力极强,想换公司当技术No.1
我:公司的项目线和产品线不会单一,拓展新的让其负责;
产品线市场定位我提供,人员我招,他负责去当技术的No.1
项目所有与当前不交叉,无来源于师傅的压迫感
针对创业团队的话:即使业务单一,渠道和片区也一定能分开,分开让类似案例人员负责即可
后记,我转行回到内地后,小章同学轻松以大专生身份进入腾讯
案例二:我真的遇到了因为世界杯而辞职的员工,还不止一个
我:项目不紧,每天来公司3小时处理项目和团队即可
项目紧张,案例人员不重要,放假,发基本薪水
项目紧张,案例人员重要,放假,项目组其他成员薪水世界杯期间五倍
后记,薪水是其次,而被团队成员孤立则是内心负担,顺利解决
案例三:遇到前台请辞,自我创业(自我充电)两年,想改换职业
我:何必去别的公司重新来过,公司既有被你建立两年多人脉,弃之可惜
仔细评估后,从前台擢升为我助理,薪资权职?改!
后记,公司地点发生变动后,她自己出去创业开了宾馆
所以,我认为,针对每一个创业公司的创业个体,让其负责其优秀的,学习其落后的,是保证去留的不二法门
每一个员工的请辞,最大责任人就是老板和HR,请自悟
w,你看懂了咩?
想转的随便转,但请通知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