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关于《楢山节考》的电影片段和简介,便萌生了观看这部电影的想法。
看完了这部电影,又萌生了写点文字的想法。
本文中的文字不能说是观后感,最多算是自我的一种情感的表达罢了。
如果有时间,还是推荐读者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影片的剧情并不复杂,但时长却有两个小时。
如果不是后面人物剧情的增多,仿佛是在看动物世界,还都是一些在国内过不了审的片段。
动物们都忙着交配。
青蛙忙着交配,蛇忙着交配。
螳螂忙着交配,连飞蛾也忙着交配。
动物们都在上演吃与被吃。
老鼠把蛇吃了,老鹰把老鼠吃了。
螳螂把青蛙吃了,螳螂又把螳螂吃了。
……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正式进入主线的开始,是孙子介左吉与奶奶阿铃婆的对话。
“奶奶,您今年多大?”
“69。”
阿铃婆边回答,边用牙齿咬断了稻草绳。
看似两句平平无奇的对话,其实是故事最原始的导火线。
也许在我们眼里,69岁是一个享福的年纪。
但在影片中,却不是这样的。
阿铃婆会在这一年上楢山,所有人到了她这样的年纪都要上楢山。
她想着在今年的冬天上楢山,但还有几个心愿没有达成。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第一个就是为辰平续弦。
对村的阿玉经买盐的引荐,没过多久就进了他们家的门。
之后介左吉也带回来一个女孩,名叫阿松。
在这个一贫如洗的村庄里,最值钱的除了钱,就是土豆。因为没有钱,所以土豆变得异常金贵。
阿玉听说这边(辰平家)吃的比较好,所以半夜里就过来了,但她一直没敢进门。
在阿铃婆邀请她进门的时候,她知趣地抱过孩子,拿起自己的袋子,有拿着柴火,才进家门。
这样的女人,是什么女人?是能够当家做主的女人。
对于阿铃婆来说,这个新媳妇,就是日后能代替她的人,所以她也就能安心地离开这个家。
于是,她去把自己的门牙给砸了。
不得不说,阿玉是除了阿铃婆之外,唯一一个有点格局的女人。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有一天晚上,辰平发现阿松偷家里的土豆时,想把她丢下悬崖,谁知阿枝双手紧紧吊在树上。
最后,仁慈的辰平放了他。
可惜的是,阿松一家人都是贼,最后他们偷窃来的事物被平分,还惨遭活埋。
村里的人开心地分了粮食,理直气壮地活埋阿枝一家人。
没人在乎人权,他们觉得这是惩罚小偷家族最合适的方法。
只有介左吉一个人在哭泣,因为他的妻子,就这么死了。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原本阿松可以不死的。
事发当晚,阿铃婆特意土豆拿给阿枝,让她带给家人,并嘱咐她,今晚可以在那边过夜陪家人。也就是那晚,他们全家遭活埋。
这是一个面子工程。
在影片中,阿铃婆是一个将世俗看得很通透的人。
但通透的人,既然活在世俗的社会体系中,就不得不世俗一点。
比如其他人的眼色,比如在小圈子里挺胸做人。
阿铃婆的丈夫利平,在20年前不忍心将自己的母亲背上楢山,结果导致一家人这20年来,在村子里抬不起头。
“比起遭罪,抬不起头才更难受。”
这是阿铃婆跟邻家的老妇人聊天,谈起丈夫时说的一句话。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那天,辰平觉得阿松是自己的儿媳,向报信的人求情,结果那人说:你就像你那没用的父亲!
辰平给了那个人两拳。
在这个不是活着就是饿死的村庄里,人们只管活着。
他们把善良看作是“没用”,又把赡养年长的父母,看作是“负担”。
大家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如果你内心还藏着善良,那你就是“不合群”,就是怪胎,就好像其他人都是四肢健全的人,而你却缺胳膊少腿。
当然,抬不起头的滋味,比这个严重一百倍,也难受一百倍。
所以,阿铃婆为了自家人抬得起头,自我地做了这个决定。
哪怕是孙子冲她发火,哪怕是儿子责问她,为什么事先不告诉他。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顺应生存法则罢了。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阿松这一家子人,一点都不值得同情。死有余辜。
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在电影背景下。
大家都贫穷,却拿着自己家不好过的借口去行窃,这是道德问题。
毕竟,村子里的其他人都规规矩矩地活着,然后循规蹈矩地死去。
尽管,他们活得不像个高级动物。
将老人送上楢山,将男婴儿活埋,他们不觉得这是在做坏事。
在他们眼里,这是轮回,这是必须要做的,多死几个“浪费粮食”的,才能价值最大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来,杀人,不过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也不需要偿命。
我可以杀死你,你也可以杀死我。
但你必须活得像个动物,不能做偷鸡摸狗的事情。
不夸张地说,活埋他们,已经算是死得其所了。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辰平心肠好,善良又仁慈,但一直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也不愿意别人把他当做他父亲。
他总想着把事情完美地解决,在不麻烦别人和利用别人的前提下。
比如他的弟弟利助,30多岁,却只能靠母狗来解决性欲。
辰平还想牺牲阿玉,让她陪利助睡一个晚上。
最后还是阿铃婆满足了利助的欲望。
如果世间的事情,都能完美地解决,就不会有遗憾和痛苦了。
对于辰平来说,
父亲的死,是不完美的;
弟弟没有被抛弃也是不完美的;
阿松被活埋,也是不完美的……
但是,他没能拯救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终于,启程上楢山了。
辰平幻想着山神在山上等着母亲的到来,还会下一场雪白的雪。
启程上楢山前的那个夜晚,仪式非常浓重。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阿铃婆最后一次的道别,但就是没有人愿意接受。
特别是辰平。
毕竟,阿铃婆是他的母亲。
也只有当自己的亲人离世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感觉到内心一阵一阵的刺痛,如果是别人,我们就是旁观者。
然后感叹一声:哎,又老了一个人。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辰平问母亲,楢山上真的有山神在等吗?
然后自言自语:如果真的有,就应该像歌儿一样地下雪。
阿铃婆顺着他将头望着楢山,她的眼神里看不出任何的情感色彩,我们不知道她是否也憧憬楢山。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谁在面对死亡,会选择拥抱死亡的。
阿铃婆终究不是圣人,只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得比我们还普通。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25年后,我也要去了(上楢山),
再等25年,他的儿子也需要上楢山。
辰平这么和母亲谈论着。
不过,阿铃婆不能回答他,因为规矩。
可能辰平想的是,再过25年,他们就可以在楢山相遇,和山神一起守护着山下的小村庄。
当然,年轻人并不知道楢山里有什么,他们以为那里真的会有山神。
辰平作为第一次上楢山的年轻人,也憧憬着山上的山神。
甚至,很多老年人也觉得楢山上是有山神的。
其实,山上并没有山神。
有的是一堆堆白骨,一群群乌鸦。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辰平想着自己的母亲,即将在一堆白骨地里垂垂等死,但自己又不得不离去,而不知所措。
最后,他紧紧抱着母亲,久久不愿松开。
他能做的,只有抱着自己的母亲,哭泣,流眼泪。
阿铃婆推开了他,慢慢地在草席上打坐,看着儿子慢慢地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
直面死亡的阿铃婆,内心似乎平静到了极点。
对于她来说,心头的石头放下了,也就没什么不可以放下了。
生老病死,不就是这样吗?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把这一切看得通透,
然后,静静等待它们的到来,再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
为后辈们的路,铺得还不够平坦吧。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辰平走了,头也不回得走了,因为村里的老人说:从山上回来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回头。
他没有回头。
但他走了一段路之后,下雪了。
于是,他内心的愧疚似乎也抹平了不少。
他赶紧跑到山上去,对他母亲喊: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娘,下雪了!”
听到这句话,真不知道阿铃婆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是否更加释然呢?
又是否早已不在乎人世间了呢?
辰平还说:娘,你是幸运的,因为真的想歌里唱的那样,下雪了。
也许,在他认为,下雪了,就意味着山神会来。
这是——
多么无知的借口,
多么纯净的信仰。
辰平如释重负地走了,
阿铃婆流下了人生中最后一滴眼泪。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争议或者寻找一个真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的一生存在真理吗?答案肯定是各执一词的。
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大部分人都是循规蹈矩地死去。
影片中让人转移注意力的是因为,时代背景是在一个不吃饱就饿死的贫穷年代和小村庄。
在新的
《楢山节考》: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循规蹈矩地死去文明没有出现前,所有的性欲、道德沦陷其实都是没有定论的,人们生活在约定俗成的社会体系下,然后努力地活着。
女孩卖了换钱,男孩活埋。
只要有口饭吃就可以成为家里的媳妇。
寡妇想和谁发生关系就发生关系。
这些在我们现在看来以为耻辱的事情,在那个年代背景下,却显得理所当然。
文明是在改变,但活着的方式呢?
我们忙忙碌碌的一生,为什么而生,为什么而死?
每个人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答案。
用豆瓣上一位网友的文字总结本文,再不为过:
水田弃婴、悬崖推父、楢山送母,贫贱导致命如蝼蚁。
孀妻人尽可夫、母狗遭人后入、活埋偷窃家族。
最原始的性爱崇拜,最残酷的人性兽欲,最哀怒的生死陋俗。
愚昧倒逼人如蛆虫。
刺痛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