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农村的变化

作者: 天涯侠仙_3209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23:15 被阅读1次

     我出生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可以说我的出生、成长、学习、工作和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见证和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我从小出生和生活在太行山西麓的一个小山村,长大后求学和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北方二线城市,因此我对比方农村这四十年来的各方面巨大变化感触很深。从我个人成长的经历和国家发展的路线来看,我国农村之所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根本上都是因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继而又连续提出一系列支持发展农村经济的意见。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和支持农村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发展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并且愈来愈好。我认为四十年来,农村的巨大变化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经营体制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农村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实行集体经营,农民没有自主权。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是分田到户,单家独户经营,农民手脚放开了,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劳动力也大大剩余,农民纷纷开商店、办企业、做买卖、外出打工,只要依法依规,想干啥就干啥,自主经营,自由自在。

  二是经济收入的变化。过去“一年做到头,两个空拳头”、这是改革以前,一些贫困生产队对当年收入低微的形象总结。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政策放宽了,农民挣钱渠道多了,只要身体好,肯动脑又勤奋,处处有钱挣,农民收入快速增加。我们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陆续创办了煤矿、奶牛场、养鸡场和水泥厂等,不仅解决了村里青年的就业问题,而且大大的增加我村里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大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条件。

  三是穿着上的变化。过去,我们太行山区的农民穿的衣服大都是由自己织布缝衣,脚上穿的布鞋也是妇女自己粘门布、剪鞋样、纳鞋底等手工制作。兄弟姐妹多的农户,所做的衣服往往是老大穿了,老二、老三接着穿,最后补丁连补丁,家境特别艰难的直至是衣不蔽体。改革开放至今,农民的穿着更是大大改善,穿土布衣服的早已成为历史,现在也只有在村民俗风情馆才能看到。眼下,农民所有穿着基本都是从外购买,剪布定做的已很稀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在穿着上尤显多姿多彩,靓丽时尚。

  四是饮食质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有的穷苦农民,没有“小菜”,只能以“酱油汤”、“沸熟盐”将就。碰到灾荒,田无收成,有的农民只好外出乞讨求生。改革开放以后,大部分农户一日三餐几乎是“无荤不吃饭”,不满足于自家种的养的,还要到集镇市场选购,有荤有素,合理搭配,讲究绿色,讲究野生,讲究卫生,讲究营养,尤其是现在农民在过年过节时,菜肴丰盛,品种齐全,水陆俱陈,与城里人在过年过节并无逊色。

  五是居住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过去农户家庭成员多,住房紧张,多数农户一个房间中要搭好几张铺,老的小的几代人同居一室,十分拥挤不便。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增加,手头有钱,改善居住条件的力度更大更快,广大农民兴奋地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民住房变四变。”哪四变?一变由草棚改成瓦房,二变由平房建成楼房,三变由二层楼改成三层楼,四变由分散居住到集聚点或城镇居住。还有不少农户为工作方便和孩子受到更好教育,还到省会城市购房居住。

  六是出行交通的变化。四十年前,我们老家没有公路,都是泥岸小路,农民出行,基本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速度慢,既费时,又不便。那时,如天下雨,乡下泥岸小道,要穿高帮套鞋,步履艰难,如不慎摔倒,定是满身泥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若要富,先修路”的理念主导下,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农村的公路已经非常方便, 可以直达县城和周边大城市,乡级公路也修到了村里。现在我们一条穿越南北的高速公路正好经过我们村口,从自己家开车5分钟就能到了高速公路,可以去往全国各地。另外,距离我们村20公里的地方也已经通了高铁,我们如果出远门乘坐高铁已经是非常方便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十年来农村的变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id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