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火并,引发“十常侍之乱”,皇帝出走北邙山避祸,应了童谣所说的“君非君,王非王,千骑万乘走北邙”。待到祸乱平息,回宫途中,遇到前来勤王(篡党夺权)的董卓。这时,13岁的皇帝刘辩吓得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他同父异母的弟弟、9岁的陈留王刘协,很镇定地出来喝问道:“你是来护驾的,还是来劫驾的?若是护驾的,为什么不参拜天子?”吓得董卓立即下马跪地。
在这一瞬间,董卓被刘协的风范征服了,决定要送他一个礼物:废黜刘辩,让他当皇帝。董卓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刘协就成了后来的汉献帝。
话说,几十年来,我每读至此处,疑问都要浮上心头:刘辩暗弱,不是正好控制吗?为什么还要换一个难对付的呢?喜欢一个小孩子的聪明伶俐,也不至于要送一个皇位给他吧?
昨天上床时也在想这个问题,恍然大悟之际,也为自己思考方式的书呆子气感到好笑——其实,对于董卓来说,9岁的刘协再怎么镇定、聪明,都不可能产生一丁点儿威胁;废黜刘辩,真正的目的是试探文武百官和整个社会的底线(尤其是那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为自己当皇帝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试探并冒犯对方的底线,是性格强势者最爱使用的手段。
果然,接下来董卓便享受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不要小看这十二个字,熟悉中国历史的都知道,这是位极人臣的标志,之后,加九锡、封王、禅让、三辞三让、改朝换代就都是套路了。如果不出岔子,董卓将会和他之前的王莽,他之后的曹操、曹丕、司马懿一家、刘裕、赵匡胤一般,走上一条终极逆袭之路。
“天无二日,人无二主。”这类权臣的对手,如果不是小皇帝,而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开国君主,那就够得喝一壶了。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享受“剑履上殿”待遇的人,本来很清廉的他,为了让刘帮相信自己不会造反,硬是有意贪财好货、欺男霸女,显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以示忠诚。
二哥大致默数了一下,权臣和未成年皇帝博弈的话,基本都能取胜,朝中趋炎附势者,也都会把注下在他们这边。如果要跟刘邦、赵匡胤、朱元璋这种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开国皇帝斗,因为站的高度和拥有的资源不一样,不粉身碎骨的,尚未见到一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