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直写到老的故事
老商业局 | 贾薇盐津记忆

老商业局 | 贾薇盐津记忆

作者: 侧身的贾薇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09:45 被阅读0次

沿着中巷子又窄又陡的石坎子往上,弯弯绕绕地爬到老商业局,小娃娃都要喘三口气。

老商业局是盐津商业系统的职工房,一楼是职工的厨房兼客厅,二楼主要是卧室。

当年从武汉来支边的年轻人,大都分配在供销社、贸易公司、百货大楼等商业系统单位,住宿就在老商业局。

By:wolegequlei

从中巷子太平缸爬上来,左边档头有汪家,徐家,高家,邓家,李家,右边档头是我大伯伯家和李嬢嬢家。

我大伯伯是大众食堂的厨师,经常在门口抽叶子烟,我每回从太平缸爬上来,累得喘粗气的时候,就听见他在上头说“向东又来了蛮?过来吃饭哈。”

我答应大伯伯,却跑去他家隔壁的李嬢嬢家找三妹玩。

跟三妹走在二楼咯吱咯吱的楼板上,经过又长又暗的过道会有点害怕,每次都巴不得快一点进门。

好在那个年代的门基本不上锁,一巴掌把门推开,马上又“砰”地把门关上。

等到楼下炒菜的味道传到楼上,我们才下楼吃饭。

先顺着我大伯伯家、三妹家、姨姨家看一遍,看看哪家的菜好吃,就在哪家找板凳坐下,根本不打招呼,直接拿了碗舀饭。

姨姨是我母亲的姐姐,有两个孩子。我表姐和表弟天生嘴细,没有我们家几子妹胃口好,所以我们经常跑去她家翻东西吃。

再苦的年代,盐津人逢年过节该有的排场一样不少,最让娃儿们期盼的就是冬月间“打糖”。

过了腊月,家家户户开始泡包谷、剥花生、剥核桃、炒芝麻、炒苏麻、熬麻糖,为正月间招待亲朋好友做准备。

好些时候已经睡着,睡梦中听见我家灶房传来熊幺嬢,关嬢嬢、彭四嬢的声音。一大股麻糖混合花生、芝麻浓稠的甜香味冲进鼻腔,听见锅铲在铁锅里阵阵翻炒。

我顾不得睡意还浓,穿好衣服冲下楼来。

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和几个前来帮忙的姐妹们忙得不亦乐乎。

一大个案板已经顺墙角摆开,铁锅里熬好的麻糖“噗呲噗呲”地鼓着泡。幺嬢把一大筲箕花生和芝麻、苏麻倒进大铁锅,和糖一起快速搅动。

“哎哟,关妹儿来帮斗搅哈,搅糖这个活路凶得很。”

关嬢嬢又从案板那边绕过来,帮着幺嬢搅糖。

我妈和另外一个嬢嬢,则忙着在案板上把刚倒出来的糖规整、塑形,然后一坨坨切成小块。等收汗干透,花生糖、苏麻糖大功告成。

花生糖、苏麻糖打好,包谷花儿也裹好糖了。

脆生生、香喷喷,那是盐津过年最甜蜜的味道。

做好的糖和包谷花儿分别装在两个大坛子里面,最底下放层石灰,上面的糖和包谷花儿用塑料袋包好。

每年我家打一回糖,差不多二三十斤,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一般吃过正月到三四月份天气开始热了,糖才吃完。

经常我家的糖吃完还没有解馋,就去我姨姨家吃。

姨姨家的房子就在老商业局隔壁。

去到姨姨家,他们在楼下厨房煮饭,我们招呼都不打,径直上二楼。等他们煮完饭上来,在堂屋里听见楼上嘻嘻欻欻的声音就知道,我们几子妹又来翻糖吃了。

老商业局总共二三十家人,虽然周边坎上坎下密密麻麻住满人家户,唯有老商业局这个大院子,有点像“乌托邦”。

那个年代家家烧煤炭,马车社拖一车煤炭来,只能下到中巷子的街边边,要靠人力一背一背搬回家。

不管老商业局哪家买煤炭,所有的大人娃娃全部出动帮斗背。

煤炭背完,买煤炭的主家会请大家吃一顿豆花儿饭。

老商业局坝坝边有一副石磨子,豆花儿都是自己推,等大家把煤炭背完,坝坝头已经摆好两桌豆花儿饭。

豆花儿又白又嫩,大铁锅里颤颤巍巍,几个嬢嬢小心翼翼地舀到两个大瓷盆里面,筷子用重一点都会夹烂。

盐津人待客历来重情义,帮你背煤炭的人出了力,你不能马虎对待。

买煤炭的主家家境好一点,除了吃豆花还搭配炒碗腊肉和几个鸡蛋,家境稍差一些,就在豆花蘸水上下足功夫。

炒大碗肉臊子,加豆油、花椒、胡椒、芜荽和花生面面,拌好按桌数分成小碗,最后上桌子,每碗舀几大勺油海椒,再把葱花撒到皮面。

挑一筷子豆花,舀一勺肉臊子蘸水,不管吃包谷饭还是两掺饭,个个能吃几大碗。

吃完豆花饭,打着饱嗝的大家会顺斗欣赏一下武汉来支边的叔叔嬢嬢们养的金鱼:红尾巴、黑尾巴、花尾巴,看得大人娃娃们心旷神怡。

个个心头想:大城市来的人就是有情趣,盐津人真要学斗养金鱼,不被骂才怪。

1982年我家搬离盐津后,又过了十多年,武汉的叔叔嬢嬢们一个个离开盐津,好些人家搬离了老商业局,我姨爹、大伯伯、大伯娘、李嬢嬢、杨叔叔也先后去世。

后来盐津农行在老商业局原址上盖了七八层楼高的宿舍,有一次我去看姜丽,也给我爬得够呛。

相关文章

  • 老商业局 | 贾薇盐津记忆

    沿着中巷子又窄又陡的石坎子往上,弯弯绕绕地爬到老商业局,小娃娃都要喘三口气。 老商业局是盐津商业系统的职工房,一楼...

  • 家家 | 贾薇盐津记忆

    1925年,盐津滩头花秋刚满17周岁的少女王顺英,被父母嫁给了同村大9岁的袁世章。 王顺英是王家独生女,家境贫困,...

  • 爆米花 | 贾薇盐津记忆

    小时候能吃到的零食不多。 女娃儿除上山讨泡儿吃,男娃儿上山讨八月瓜,家家过年打糖,其他就没有什么好吃的了,好吃的都...

  • 染房 | 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染色资源丰富,蓝靛、茜草、枙子等几种主要染色植物与盐津境内气候、地理相适宜,自古以来野生长势蓬勃。 据说用蓝靛...

  • 盐津一中 | 贾薇盐津记忆

    去坪街我舅舅家,必须路过盐津一中。 因为整个小学和初中都在东方红小学读,如果不是每月必去舅舅家看家家家公,不会对一...

  • 抢冰糕|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是一个“夹皮沟”,两座大山夹一条关河,热的时候热得要死,冷的时候冷得要命。 小时候冬天有地炉子,再冷的天,脚放...

  • 假山洞 | 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受关河、白水江切割,地形险峻、山势陡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整个地貌景观分为岩石地貌景观和喀斯特地貌景观。”...

  • 刘包包 | 贾薇盐津记忆

    上世纪70年代,盐津街上的娃儿一哭闹,大人吼声“刘包包来了!”娃儿赶紧就闭上嘴巴。 刘包包是谁?80年代以后出生的...

  • 大医院 | 贾薇盐津记忆

    盐津县医院有两个地方,一个在街上中巷子附近叫“门诊所”,一个在坪街背后燕儿窝坎底下叫“大医院”。 街上的门诊所我熟...

  • 二旅社 | 贾薇盐津记忆

    二旅社在盐津贸易公司斜对面。 大众食堂背后有一个“国营旅社”,盐津人喊“大旅社”,所以把后来建的这家叫做二旅社。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商业局 | 贾薇盐津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qf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