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好病,你就该死”

作者: 燕尾无声 | 来源:发表于2017-01-21 12:10 被阅读201次

    2016年1月14日,一条朋友圈截图令广大医护人员心寒。

    蕲春县三医院,一位刚刚升级做父亲的人,因其孩子在分娩过程中左手大臂骨折,要求医院赔偿100万,否则血洗该院。

    这位父亲如是说:

    “因为他们伤害无辜,所以我就伤害他们。”

    “穷人的孩子也是人。”

    最令人无语的是,他居然邀请大家共同见证“100万赔偿,否则血洗蕲州三院”。

    图片发自简书Ap让p

    2011年卢德坤刀砍其主治医师刘志霖,起因是认为刘志霖诊治错误导致花费数万元,由于其毁灭性行为,刘志霖当场死亡,另外一名医生重伤。

    2017年1月日晚,几名青年在就诊时发生冲突,急诊科医生谢林在劝阻时,被被其中一名男性青年推搡,并用20cm的尖刀刺向谢医生腹部。

    01  医疗暴力者的逻辑

    近期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医疗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2014年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仅有27.14%未遭遇过暴力事件。根据医师协会调查统计,医师受到伤害事件逐年增高,医师普遍感到执业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

    所有的医暴事件显示,病人版的社会想象系统出了问题。它的问题是,病人感觉到在医疗系统前越来越非人,于是,他们讲医疗系统所围裹的一切进行妖魔化处理,一遇到“病人与医护”参与的故事,会一边倒地讲“医护”描述成恶魔,而容易忽视事实真相。

    因为病人处在“弱者”的位置,医护理所当然要一让再让。

    但是大多数病人,正常的思维完全没有问题,为什么不能以一个正常的方式进行思维?相反却是扭曲和血腥的。

    用武志红的话来说,就是经典的自恋式暴露:我是神,是病人,医生护士必须按照我的意愿运转,要治好我的病,我的需求必须马上满足,否则,就是对"我是谁”的自恋的攻击,然后我变成魔,想摧毁点什么,或者你,或者我自己,或者你们整个医院。

    很多医暴事件中,你都可以闻到这股味儿---治不好我的病就得死个人。

    自恋式暴露,如果只是表达情绪,还好,一旦变成行动,就会有极大破坏力,但相应的,它也很容易激起对方的暴怒,曾经出现过几期医生忍无可忍,脱下白大褂要求单挑,从而事情一发而不可收拾。

    自恋暴怒者的逻辑如下:

    1、任何不如意,都是在挑战我的自恋;

    2、任何不如意,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的,都有主观恶意动机在;

    3、有主观恶意动机者,必须向我道歉;

    4、否则,我就灭了你,或者灭了我自己;

    其中的恶意动机是关键,有时候,它是真实的,有时候,仅仅是自恋被挑战后的想象。比如那个不给100万就血洗医院的血腥声明,主观上它就认为医生用力过大,有过失。但是有时候也的确有个别医生素质差,对患者造成了影响。

    如果说有魔鬼,其实这个魔鬼,就是暴怒者自己,他们期待别人和世界必须配合他们的意愿,否则意愿的能量,就变成了暴怒。当看到这一点,他们对自己的暴怒,会多了很好的觉知,以后就可以相对好一些地管理这份暴怒了。

    曾经120接到一起求助电话,说病人突然滚在地上,打电话者是与这名病人扯皮的人,警察也在现场,120医护人员到了现场以后,却发现病人已死亡多时,无法判断到底滚在地上多长时间才有求助电话拨进来,按常规复苏无效后,医生与病人家属谈话,家属却坚持要继续抢救,并要送重症监护室,医生万般无奈,只有拖回医院。

    但是却发现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患者的一个家属在别人打120求助电话后,却在现场为出诊计时,准备将120告上第二被告。

    后来了解到扯皮的起因,就是车辆停放位置问题,导致病人与车主发生了冲突,然后病人倒地,疑惑的是,第一次打求助电话的,居然是车主,病人的家属明明知道病人有冠心病,面对突然倒地的病人,为何没有相应的救助措施,比如呼救,甚至心肺复苏,却在忙着找第二被告。

    后来车主不得已赔了几万块钱,才了结了此事。病人的一条命,却没了。

    到底是谁的错,除了自恋型暴怒导致,没有别的更好的解释了。

    02   医护的付出

    我有一位妹妹,是一名护士,人很清秀可爱。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上班以后,总是不能独立上班,做事畏畏缩缩,同事们普遍反映工作能力弱。

    好好的姑娘,怎么老是一个班都上不了呢?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才知道,在她实习时,亲眼目睹患者及其家属大闹科室的情景,当时她躲在桌子下瑟瑟发抖。

    自那以后,她变得不爱说话,尤其不主动与病人交流。

    一个活泼可爱的丫头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的护士。

    我们那个年代,以报考医学院为荣,上班之后,更是鲜少辞职,一家人有一个医生,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而如今的孩子们,已经不愿意报考医学院,医护的职业倦怠感明显增加:

    不如意

    我常常想,等我们年老后,如果现状不改变,会享受到什么样的医疗?当优秀人才不愿意进入,培养成熟的医护接二连三的离开,受害最大的是谁?

    而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行,面对医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基层县医院。

    首先是诊疗水平离病人要求有差距,其次是暴增的就诊人次对人员的压力会影响到服务水平;最后是经费纠纷;

    病人认为进入医院,就可以得到最好的诊疗,但现实是,二甲和三甲医院存在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病人可以接受在三甲医院住院费几十万,认为理所当然,但在县级,却会觉得医生肯定在瞎整。

    随着床位的爆满,县级医院也开始了一床难求,于是,加床开始了,不断地加,加到走道、加到护士站。然而,医护人力资源的紧张日益绷紧,医生不好招,一本的不来,二本的来了又走,护士可以招,但是招的几个人却始终缓解不了临床日益紧张的需求,待遇是一个瓶颈,专业空间一个瓶颈,两个瓶颈制约着县级医护人员的人才培养机制!

    有的60-70个病人的科室,仅仅有5-6名医生,13-14名护士。

    这张拉紧的弓,绷紧的弦,背后付出的是医护人员整体的健康代价!还有随时可能爆发的医暴威胁!

    03   出路在何方

    在国外,甚至是国内某些医院,医院各处,包括急诊、病房、门诊各诊室,都有一个白色小按钮。当发现有人有暴力倾向时!医院工作人员感到有威胁,或者预感到有人可能闹事时,比如发酒疯的病人,情绪激动、恶语相向并有可能动手的家属,甚至病房里毒品戒断症状明显、激动躁狂致护士无法控制的病人,都可以触动该按钮,启动白色警报,医院广播会马上通报,2-4名保安会及时赶到(必要时会有更多的人增援),控制局面。

    医院保安的作用正在于此,大部分时间并不需要真的动粗动武,有完备的应对系统,有训练有素、一旦犯事绝不手软留情的专业警察,有严格的法律系统在背后做依据,有对暴力零容忍的社会共识,就可以起到威慑作用,防止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

    除了白色警报,当医生预感到某个病人可能对其造成威胁时,也可以向保安部门提出申请,在其保护下与病人或家属进行接触。

    有一名医生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我认识的一名大夫就申请过这种保护。她在第一天与一名住院的有止痛药依赖的病人交谈时,该病人就情绪激动、口出不逊;于是第二天,4名壮汉保安陪同她一起来看这位病人。也不用说话,4名全副武装的警察就往门口一站,大夫进去与病人交谈。那天,这位病人表现得特别乖、特别配合,与头一天判若两人。

    去年还发生过一起惨案:

    5月5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刚退休的主任陈仲伟被人尾随回家,砍了30多刀,生命垂危,目前正在抢救。据多位医生证实,肇事者自称25年前曾被陈仲伟“弄坏了牙”,砍人后即跳楼自杀。事发前,砍人者多次找陈主任纠缠,陈主任曾看出其精神可能有问题曾报过警。

    所以还需要心理专业人士的介入,各三甲、二甲综合医院有必要在门诊设立心理咨询门诊,有条件的成立心理科。

    有训练有素的医院保安,有严格的法律系统,有对暴力零容忍的社会共识,再配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支持系统。

    而与此同步的,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医疗改革的深化推进,各级医院综合实力增强,尤其是医护人员人力资源的质量及数量问题得以相对缓解。

    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医护、病人都有自恋性暴怒的逻辑!

    最不希望由于部分医暴的血腥行为导致医护人员整体从医满意度下降明显,身体及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而使这暴怒的逻辑弥漫向整个社会!

    希望有一天,广大医护人员可专注于医疗救护业务,而民众也有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逝水流觞:病人有责任,但是那些败坏医生声誉的庸医、恶医也有责任。他们把医生的名声搞坏了,才会有更多的病人以更大的恶意来揣摩医生的行为。

      本文标题:“治不好病,你就该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wg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