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放长假我都会迫不及待地要爸爸妈妈带我去黄梅的外婆家,那里不仅有我喜看的风景,更有我念念不忘的美食,其中最让我嘴馋的就是当地的一道传统美食——鱼面。
第一次吃的时候我就被鱼面鲜香的口感吸引了,于是我好奇地问外婆关于鱼面的做法,怎么会如此好吃,原来这鱼面还真是一道功夫美食呢。
每天冬天,鱼儿都长得十分肥美了,这时就是做鱼面的好时节。选个晴朗的天气,外婆会找人买来两条大青鱼,然后将大的鱼刺去掉,留下鱼肉,再用特殊的大木锤和石臼将鱼肉打成很细腻的鱼泥。鱼泥打好之后,将它和之前已经准备好的红薯粉一起揉成面团,再将面团擀成一张张菜盘子大小的面饼,接下来把面饼卷成3厘米左右的长条。这些都准备好后,就将这些卷好的面饼放在有柴火灶的大锅上蒸熟,最后将蒸好的面饼切成一小片,这些小片就是一根根卷起来的面条,再把这些切好的小片摊开放在太阳底下晒上两天,直到完全干透,之后进行保存,这样就可以随时可以拿出来吃啦。(评:鱼面的做法写得很具体,不过,可以换一种方式写作。加上环境描写,将鱼面制作过程换成一系列简单准确的动词,用短句表现出来,适当加入修辞,就更好。
例如:夕阳西下,外婆坐在小院里,开始制作鱼面了,那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外婆和我的脸颊上都染上了一层金黄,厨房的土灶上,飘着诱人的饭香,耳畔不时传来动听的鸟语。外婆提起大青鱼,操刀,去刺,剔骨,刮鳞,白嫩如牛乳般的鱼肉露出来了;外婆将它倒入古朴的石臼中,抡起大木棰,手起棰落,嫩白细滑的鱼肉开始在石臼中唱起欢乐的歌……等到鱼肉已经柔滑如面时,外婆起身加入红薯粉,开始揉团,切片,上蒸笼,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外婆的双手,心想:
难怪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鱼面,原来它们是经过了这样一番特殊处理,才可以保存这么久啊。因为我爱吃,每年外婆都会做好保存,保证我每次去都可以吃到,外婆真是用心良苦啊,所以每次我吃的时候也会觉得它更加的美味。
外婆家的鱼面(武汉·左晓语)鱼面的吃法有很多种,而我最喜欢的是将它用来炖排骨汤。外婆每次将排骨汤炖得差不多快熟时,再将事先泡发好的鱼面倒进汤里,再炖一会儿就可以起锅啦。揭开锅盖,香气四处飘散,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煮好的鱼面颜色不是很透亮,带一点点黄色,每一根看上去都十分饱满圆润有光泽。每次它一端上桌,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子送进嘴里,嘴巴一吸,鱼面就都滑进嘴里,轻轻一咬,鱼肉的鲜嫩和红薯粉的甘甜就都充满了嘴巴,让我根本停不下来,于是赶紧再添上一大碗,狼吞虎咽地吃下肚,最后喝一碗汤,小肚子撑得圆滚滚的,啊,真是满足啊。每次外婆看我吃得津津有味,都会在旁边笑眯眯的望着我。
这就是外婆家的鱼面,它是鲜的,是香甜的,更是充满了爱的,是让我永远吃也吃不够的美食。
外婆家的鱼面(武汉·左晓语)作者:左晓语,五年级学生。一个会编中国结的小萝莉。
外婆家的鱼面(武汉·左晓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