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小芬是一家服装店的老板,正在纠结着要不要开一家分店,但是又害怕现在的行情不好,招人困难,且家人也都不同意她的想法,认为太耗费精力,先管好孩子最重要,万一亏本了,不仅浪费时间,还耽误了对孩子的照顾。内心的渴望和顾虑再加上家人的阻拦,使得她害怕、彷徨、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最近这周的拆书活动推出的新书《焦虑你好》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好友的心田。
《焦虑你好》《焦虑你好》的作者安珀.雷是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演说家,她致力于激励人们发挥自己的天赋和创造力,她呼吁人们不要把自己的天赋带进坟墓里,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场景下的焦虑和恐惧。比如遇到恐惧、自我怀疑、拖延、压力、不确定性、嫉妒、羞耻、躲藏等窘境时,使用基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理论,提供了深具可行性的抗焦虑方案。
在我创办一个“我们想要的世界“(一个全球传播的公共艺术项目)之前,我差一点儿就屈服于我脑海中的声音,那个声音说道“你以为你是谁,还做艺术?你又不是专业艺术学校毕业的!”
在我坐下来写这本书之前,我深信一切都太晚了。
这都是恐惧的声音。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和犹豫不决让你无法展现自己的天赋。当你真的相信了这个声音,你便会开始拖延,对下一步行动感到困惑。想要战胜恐惧,你必须意识到让你停滞不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并不为难。我们只是没有认真倾听。
那个更高的自我,被我们所认为的“别人的期望”所劫持-我们担心会让别人失望,我们担心缺乏那些我们以为很重要但其实我们不需要的资源,我们担心项目会失败,担心无数其他脑子里杜撰出来的灾难。我们迈向目标的唯一方式是直面自己的恐惧和害怕的声音。
于是,两个选择放在了我们面前:带着痛苦、困惑和恐惧,停滞不前;或超越内心的阻碍,勇往直前。
我希望你们都选择超越,我希望你们都选择质疑。
这是一个入门练习:
作者最开始也在为创办一个艺术项目和写这本书而焦虑和害怕。如果当初她因为恐惧而停止了,肯怕就见不到这本精彩的书籍面世了。其实回想一下,我们所做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一个重要的选择,开始都会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和怀疑,但是每个人都是从0-1,任何一位大师也都是从初学者开始的。
只是我们用现在看过去是挺容易的,可是用现在仰望将来就会犹豫了。而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未知就是焦虑的来源,所以去识别这种不确定性就很重要。不确定性来源于内心的担忧和诸多顾虑,把这些内心的障碍清除了,焦虑也就自然消退了。
书中提供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法,是以一个未来的视角去回应你目前害怕的阻碍和原因,就如我们看待过去曾经害怕的自己一样,这样可以更快更容易让我们脱离目前的困境。因为把时间线拉长会看到这只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已,你就会迎难而上。而且条分绥析地把自己害怕的原因罗列出来,再一条条地应对会更轻松。就如唐僧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也是一难一难地应对,而不是让这八十一难排山倒海似地考验唐僧四人,否则的话仅凭他们4个人的力量早被磨难淹没了。
而我们大部分时侯的焦虑也是因为太多繁杂的疑惑全部堆砌在脑子里,一团乱麻的时候最容易受困扰。所以把脑海中的乱麻一条条地捋顺,焦虑也自会销声匿迹了。
有一句话说:“做你害怕的事,当你做了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
站在未来的视角,小芬一下子豁然开朗,她说自己最终的梦想是开10家分店,现在开一家不是必然的过程吗?与长远的角度来对比,现在招不到人的困难就已经微不足道了,现在哪个行业不是如此呢?至于照顾孩子的困难,可以考虑把父母接过来,或者偶尔把孩子带去店里就兼顾到了。
接下来怎么把焦虑化为行动呢?
当我们学会尊重并跟随自己的担心、恐惧、焦虑和怀疑,我们便能明白它们真正的意义:它们是告诉我们必须去做什么的信号。
在人生中的某些时候,无论你如何做计划和准备,你都无法预测接下来的路;你缺乏动力和必备的技能,你寸步难行。这时,唯一能让你突破极限,消除你的不安全感、怀疑和恐惧的只有:行动!是的,你的能力有限,你也会感到恐惧。这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尤其是开启过去从未接触过的项目时。但你内心的不舒适感,往往代表了一件事:你太在乎它。
向你渴望的目标迈进,就像是一幅宏图的第一笔,一次冥想的第一分钟,或在写完那篇你一直拖延的文章后点击“发布”的那一刻。那一刻,你为自己设立了新规则,做出了决定,放弃了那段伤害你的感情,接受了新的挑战。那一刻,你终于不再找借口,不再抱怨自己能力不够、不该做这件事,或没有准备好。你更想看看,当你向目标迈进后,会有怎样的可能性。
“就让我们看看努力后会发生什么吧”,这是我的爱人法尔哈德的战斗口号。他关于童年的最早的记忆之一,就是逃离枪林弹雨和警报雷鸣的战场。当时正值伊朗和伊拉克战争期间,他的国家遭遇暴力和危险的袭击,于是全家选择了逃难。在法尔哈德13岁时,他已经经历了许多灾难:居住在叙利亚的难民之家,他母亲险些在一次事故中丧命,在成为合法公民之前,他不得不用非法方式移民到美国,他辗转搬了9次家,最终安顿在了加州的帕洛阿尔托。之后,他的母亲为富裕人家看孩子赚钱;法尔哈德白天在斯坦福大学贩卖食品,晚上就睡在一个由车库改造的叫“小皇宫”的地方。
法尔哈德并没有在自怜上浪费一丁点儿精力和时间,或拿自己的境遇和周围那些百万富翁的孩子相比较。但他内心真的没有对比吗?当然会有。他怀疑自己的价值了吗? 肯定会有。他为自己的将来担心了吗?这一点毋庸置疑。他让自己的不安全感、焦虑和怀疑成为不努力的借口了吗?绝对没有!
他没有屈服于内心的恐俱,而是偷偷溜进斯坦福大学的教室,与学生和教授们交上了朋友。他发现了自己对创业、创新和保持积极向上的热爱。没有人手把手教他如何好好生活,如何利用他的天赋,如何规划他的人生,是他自己学会了接受自己的不安全感和不足,保特对未知的好奇,他为自己寻找到了足够的动力,无论障碍多大,他都能一一超越。
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到。
当我们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担忧、犹豫等情绪时,其实是它在向我们传递某种行动催化的信号。就比如,当你觉得冷就会去添加衣物,犯困是在提醒我们需要休息。而担心、恐惧这些情绪也同样不会无中生有,它甚至可能是个预警信号,避免害怕久了衍生恐惧倾向,焦虑久了产生抑郁倾向。
而能让我们消除不安全感的只有行动,而非思想,我们很多时候的迷茫和焦虑就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在行动前再树立一个战斗口号可以为行动助力,就如法尔哈德的战斗口号:“让我们努力后会发生什么吧?”感受一下,这句话的语气是不是蕴含着一种“期待和好奇”的感觉,有种想让你跃跃欲试的感觉了有吗?也许很多人都曾遗憾地问过自己:“我要是当初能再努力一点就好了。”
而且在努力的过程中法尔哈德并没有自怜和为自己找借口,他超越了童年的战乱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为自己贴上所谓“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安全感”的标签而限制住自己导致踌躇不前了。
综上所述,如何化焦虑为行动?
1.捕捉信号。当有担心、恐惧、焦虑来时,它在给我们释放信号提醒我们需去做什么。如果不突破这个恐惧后续还是会周而复始地来找你。
2.规划任务。下一步,怎么走才是正确的?
3.树立口号:保持好奇,树立战斗口号:看看努力会发生什么?保持正确的努力。
4.立即行动。原文更强调从微小的行动开始,更容易激发我们的改变。每天问自己一句:你今天可以做出什么微小的改变?
小芬决定不再忍受焦虑情绪带来的困扰了,而是把焦虑视为一种行动的信号,先出设计方案,做品类规划,开始行动。她也很想知道自己努力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新的可能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