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

作者: 精进的医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9-24 15:08 被阅读0次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副馆长谢志耘老师为我们国内访问学者讲解“电子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受到了大家热烈欢迎。本次讲座他围绕着如何有效进行信息检索,分步骤做了深入浅出的说明。他指出,当前国内创新水平低与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程度不高、没有真正理解检索工具的使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谢老师将文献信息检索分为七个步骤,分别是分析课题确定主题概念、选择检索方式和数据库、确定检索途径、编制检索策略、检索策略的反馈调整、检索结果的后处理分析和检索结果的输出。他表示,在检索之初,首先要分析课题确定主题概念,具体来说要提炼主要概念,理清相互关系,明确检索目的,是求新、求准还是求全,明确所需文献的类型。

    在介绍检索途径时,谢老师着重对主题途径做了说明,区分了关键词和主题词,强调主题词的应用在检索中的重要意义。第四步编制检索策略是文献检索的核心步骤,谢老师对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位置检索、限制检索等几种主要的检索策略做了详细的讲解。当面对检索结果太多或太少时,应及时进行检索策略的调整,提高查准率和查全率。最后谢老师还总结了文献信息检索的一些技巧,强调在文献检索时要灵活运用。

    离开医学院校后20余年来第一次重温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感觉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感觉自己已经太落伍了 。原本对于图书馆我并不陌生,读大学的时候,晚自习就常常在图书馆里度过的,在佛山、北京等地学习期间都经常到图书馆借阅书籍。但是,对于文献检索方面的理论知识研究甚少,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等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然而,通过谢老师详尽地讲解,我对于北大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有了一点印象。

    谢老师说北大的美景其实有个词语总结的很好,诙谐而准确,叫“一塔湖图”(谐音:一塌糊涂),就是北京大学校园内三个著名地点的概括,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特别是这个“图”指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中国古典风格与现代风格的一个很好的结合,古典的外表与内部现代化的舒适融为一体,它的藏书非常丰富,藏书的数量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高校图书馆,百余年来,北大图书馆已经孕育出了无数的杰出学者,是名副其实的学术殿堂。

    说起图书馆,最早是出现在周代的,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可以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因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

    而北大图书馆的前身就是京师大学堂,在它成立之初,梁启超代总理衙门起草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即明确提出“今设一大藏书楼,广集中西要籍,以供士林浏览,以广天下风气。”说明无论从藏书内容,还是读者范围来讲,将要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都不同于传统藏书楼,而具有近现代图书馆的性质。藏书楼不仅收藏西学书籍,而且在管理和体制上也以西方近代图书馆为楷模。

    1917年,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不仅开创了北京大学历史上思想自由、学术繁荣的黄金时代,而且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积极筹措图书经费,对北大图书馆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918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上具有开创和革新精神的图书馆馆长,这一年毛泽东通过杨昌济的介绍,认识了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安排下,他当了北大图书馆的一名书记。他利用北大图书馆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毛泽东后来多次回忆,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在李大钊主持图书馆工作的四年中,对图书馆进行整顿和改革,建立发展规划、完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教学改革;调整图书馆机构和工作人员队伍;加强和改善读者服务工作;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兼容互需”的藏书建设方针,积极引进新思想书籍,使北大图书馆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图书馆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学图书馆。

    1999年北京大学实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图书馆经费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加,基本上能够确保国内中文学术图书、期刊的订购,同时增加外文期刊订购,大量引进和自建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多媒体资源等新型文献资源,使北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阶段。截止到2005年,已收藏书刊600万册,电子资源数十万种。

    现在北大图书馆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提供,图书馆大部分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网络环境是全天候的,因此图书馆的服务也是永不间断的,用户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在哪里,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得图书馆的服务,甚至用户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却已经利用到了图书馆的资源或者得到了图书馆馆员的帮助。即使北大图书馆没有的图书,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图书北图都可以给你借来,让你掌握世界上某个领域最新动态。

    随着移动终端和穿戴设备的普及,以及各类信息感知技术、增强现实和大数据分析的采用,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将大幅提高。现在的智能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它的个性化服务和智能交互能力。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被动的,机械的,以单项信息交流为主,智能图书馆更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有应答的朋友,而不是简单的应答服务。

    图书馆阅读的主要形式逐渐转变成移动阅读。当前人们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呈现出多渠道、移动化、社交化的特点,数字阅读正在逐渐融入大众生活,满足了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的阅读需求。数字阅读日益普及,从最初的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到如今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的移动阅读。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图书馆纸本图书的利用率大为降低,对这些纸本图书的传统上架存取方式已成为图书馆管理中颇不经济的选择。但是,纸本图书,也是忠实读者的热爱,也是图书馆保存与传承人类文化的一个较为保险的手段。因此,对于传统纸本图书也要有所保留。不过,过几年到书店买书,书店不会再用大量的书架和仓库堆放书籍了,而是需要什么书,5分钟之内就可以把这本精美的图书给你做出来,当你拿到它的时候,还是热乎乎的。

    对于喜欢书的人来说,北京图书馆给我展现的是一个眼花缭乱、精彩纷呈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听谢老师讲了这节课后暗下决心有机会一定到北大图书馆去亲自感受这片灿烂的书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移动图书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oz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