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真实与虚伪

作者: 一朴信信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20:25 被阅读24次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杨朱第七01总第080篇

    列子杨朱篇主要讲了如何养性、如何生活问题。开篇首先告诉我们:何谓真实的名声?何谓虚伪的名声?原文说:

    杨朱在鲁国游学,住在孟氏家中。孟氏问他:“做人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追求名声呢?”杨朱说:“追求名声是为了能够富有。”问:“已经富有了,为什么还不停止呢?”说:“为了地位尊贵。”问:“已经尊贵了,为什么还不停止呢?”说:“为了死后荣耀。”问:“人都已经死了,还为什么呢?”说:“为了子孙。”问:“名声对子孙有什么好处?”说:“名声是靠身体辛苦、心念焦虑而得到的。伴随名声而来的好处,恩泽惠及宗族,利益兼顾乡里,何况子孙呢?”

    名声:真实与虚伪

    孟氏说:“凡是追求名声的人必定廉洁,廉洁就会贫穷;凡是追求名声的人必定谦让,谦让就会低贱。”杨朱说:“管仲当齐国宰相的时候,国君淫逸,他也淫逸;国君奢侈,他也奢侈。志向迎合国君,言论听从国君,治国之道得以实行,齐国得以称霸诸侯。但死了以后,管氏家族还是原来的样子而已。田氏当齐国宰相的时候,国君骄盈他就谦逊;国君敛财他就施舍救济。民心都归顺了他,他因而据有齐国,子子孙孙得以享受,至今没有中断。”

    孟氏说:“这就是说,真实的名声使人贫穷,虚伪的名声使人富贵。”杨朱说:“真实的人没有名声,有名声的人不真实。很多所谓的名声,只是虚伪的而已。过去尧舜虚伪地把天下禅让给许由、善卷,而实际上没有失去天下,享受帝位至终。伯夷、叔齐真实地把孤竹国君位让了出来,而最终亡国,饿死在首阳山上。名声真实与虚伪的分别,就是这样分明呀。”

    看来,追求名声是虚伪的呀!而判断一个人的名声是否真实,看他贫穷还是富贵即可;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实,看他是否有名声即可。比如管仲没有名声,是真实的人;田氏有名声,是不真实的人。伯夷、叔齐贫穷,他们的名声是真实的;尧、舜享有尊贵,他们的名声是不真实的。这是何等地精准啊!

    名声:真实与虚伪

    名声虚假,做人不真实,有两种情况:一是名与实不符,名义上廉洁、谦让,实际上却追求尊贵,偷偷享乐,装作廉洁、谦让,欺世盗名。这是因为修养不够,境界不到,自我分裂,并将导致自我损害。

    二是真正地“苦其身、燋其心”,谦让、卑下,唯名声是求,约束自己的心性,对自己虚伪。比如伯夷、展季。原文说:伯夷不是没有私欲,而是过于顾惜清白的名声,以至于被饿死在首阳山。展季不是没有私情,而是过于顾惜贞洁的名声,以至于子孙减少。清白和贞洁导致的错误良善,就像他们两人这样。”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这样。因为毕竟人生难得,生命可贵,而且人生的最大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使命。放弃使命,得一虚名,则是本末倒置。同时,虚空的名声对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对别人和后世的影响也未必正向,并将产生误导。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名声和富贵呢?首先要做到“乐生”、“逸身”,修养境界,扬升生命能量,以保障自己实现人生使命。

    名声:真实与虚伪

    比如,原文说:“原宪在鲁国十分贫穷,子贡在卫国经商挣钱。原宪的贫穷损害生命,子贡的经商拖累身体。”“那么贫穷也不可行,经商也不可行,什么可行呢?”答:“可行的办法在于使生活快乐,可行的办法在于使身体安逸。所以善于使生活快乐的人不至于贫穷,善于使身体安逸的人不至于经商。”

    总之,一要顺应自然,不要刻意追求富贵。更不能表里不一,沽名钓誉,既想要名,又想要利,贪得无厌。二要爱惜自己,不要虚伪地追求名声。不能徒有虚名,把名声看得过重,刻意、违心地追求名声。为了阐明这一道理,原文接下来列举了众多事实,讲述了很多道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声:真实与虚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wy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