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到简书一月有余,算是简书的新用户,刚好赶上币改,从白皮书中看到了一个相对美好的未来,这才决定在简书安家,不再纠结自媒体平台的选择。两口气用定投基金的钱买了10年尊享会员,算是对自己未来的承诺,也是将自己未来十年的成长记录托付给了简书。
可在这一个月的体验中,忧虑却越来越多,简书真能回应我十年的约定吗?
1-不透明的规则,成了谁的遮羞布?白皮书中发布的规则,总在关键点上含糊其辞,比如阈值的问题,虎兔龙蛇连流水账都算不上的文章莫名其妙登顶了榜首,以趋近于1的阈值,颠覆了常规用户对阈值的期望,点赞似乎成为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好在是头号玩家的一群人,在知道规则的前提下积极外赞,大力扶持送你上热门活动,为这冰冷的规则,带来了一丝看不见的温度,这就是所谓的情怀吧,在明知对自己无益的情况下,还有意为之吧,庆幸自己在简书能遇到这么一帮朋友。
规则的不透明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极度中心化,这与区块链的愿景背道而驰,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什么都不说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全都是我说了算,这和专制有何区别?专制政权的发展前提是对资源的绝对把控,可是用户是流动的,用户不买单啊,长此以往,怎能不前景堪忧!这么做不过是打着区块链的幌子,以去中心化的名义,把自己变成了最大的中心!
2-高频度的调整,暴露的是心底的恐惧。一个月的时间,官方对规则调整了数次,看似主动寻求变革,实则暴露的是对规则的不自信。也可以理解,用户体量、变现渠道大不如微信公众号,流量引导不如百度头条号,微博、知乎等平台也有了稳定的模式,得到、网易云课堂等高质量课程井喷似的发展,很多内容社区也开始尝试拥抱区块链,在自媒体平台的激烈竞争下,一着不慎便很可能再无翻身的机会。可这并不能作为高频度调整规则的理由啊!规则就是铁律,岂容儿戏,没有一个朝令夕改的王朝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若无雷打不动的三条铁律,成吉思汗怕是也难完成开疆拓土的伟业。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之时,轻易调整规则,无异于玩火自焚。这种试错成本,不是倒车重来的问题,而是再也回不到起点了。
无论游戏、软件还是手机,在发行前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内测,很多公司在正式发行产品前会请专业的评测机构进行内测,大到用户体验,小到界面设计的一个按钮布局都会进行深入分析,目的一是为了试错,二是为了维护规则的权威性,三是为了确保生态的稳定。淘宝在发行之前由马云担任首席体验官,做的就是内测的工作,即便是现在,这个事情也由高管负责跟踪,可见内测环节对于平台发展的重要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简书似乎根本没有内测环节,所有调整都让用户去试水,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凉了老用户的心,也让新用户陷入了迷茫,老用户一批批的逃离,新用户也不知所措。
3-无力的粉丝,内容平台的致命伤。可能是和购钻以及这一个月的活跃有关,粉丝数也有了可观的增长,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进一步研究简书功能才发现,无论是关注作者还是粉丝作者的内容,除非刻意去找,在首页和发现页都很难找到相关文章,由此看来,简书的粉丝数据,真就只是一个放在那毫无用处的数据罢了。对于一个自媒体平台,优质作者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好文得到有效分发,决定权一直把握在平台手上,如何留住优质作者?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于内容平台而言,无非就是优质作者之间的竞争罢了,对于一个没有或者留不住优质作者的内容平台,怕是没有什么前景可言!
4-堪忧的现状,可预期的未来。按照现行的规则,无论位于哪个梯队或者任何一类作者都无法得到有效激励,位于榜首获钻最多的用户会高兴吗?如若平台不保,用户大量流失,无论是内容作者还是持钻用户,怕是无一受益,这不是一场零和游戏,只会出现双赢或者共输的局面,简书就是咱们的生态,是咱们的家园,试想,家园都没了,拿什么去支撑情怀,拿什么去收获食粮?
按照现行规则发展,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内容作者无奈逃离,持钻用户抛钻离场,四目相对无言,空余情怀在一片白纸上惆怅。
前面说的都是相对悲观的看法,毕竟处于变革阶段,可以将之理解为改革的阵痛,也是有一些途径可以改善的。
1-开放透明,维护生态为第一要务。用户对平台价值的认可实际上是对未来的预期,生态的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应对目前的情况可以先及时将调整退回,不是什么丢人事,错了咱就改,不仅可以看到简书对用户的尊重,更能重拾部分用户的信心,其次,定向邀请部分用户进行评测,听取用户意见,高持钻用户和简书利益绑定是最深入的,优质内容作者对简书是最痴情的,这部分用户的分析,其参考价值自不必多言,至于给什么奖励,就看简书的诚意喽,专业的评测机构可是很贵的。规则和原则一旦形成,除非极特殊情况,轻易不要再动了,现存的用户数量已经不够折腾了。
2-兼容并蓄,无法打败我的都将成为我的助力。我一直很不理解平台不允许导流的行为,在我看来,这是吸引其他平台优质作者的很不错的举措,内容平台要做的就是积淀优质内容,吸引优质作者,对用户留存而言,平台和平台之间不仅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反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我用微信公众号也不影响我用简书啊,相反如果简书体验好,从公众号转移到简书的可能性是极大的,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已经够多了,允许用户导流,加强平台间合作,是当前自媒体平台竞争中确保活下去的有效举措。
很多内容平台都出现过大IP流失的情况,从目前简书的状况来看,大IP的流失已经相当严重了,这个问题不在作者身上,要从平台自身去查找问题。前面也说了,连自己文章的分发权都没有,在简书的IP是没有成长空间的,变现渠道的缺失,让作者在饱腹和情怀间作抉择,换个角度,你会选择肚子还是情怀?对IP的扶持要多维度进行,不要怕扶起来就跑,当家园足够温馨的时候,无论在哪,我都会选择回家!
3-徽章评级,游戏不是一无是处。很多游戏都有完备的成长评级以及社交交易系统,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国人的徽章收集爱好是深入骨髓的,多少人为了一个日更标志费尽心思。文字可以说是情怀,可想明白了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吗?为什么人会往大城市走,风投资本会看日活数据?不就是因为人多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公会和团体,促成有共同价值观的用户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不也是简书价值的体现吗?根据发文数量、点赞、评论、粉丝等数据设计合理的等级评价体系,赋予相应权重,让情怀用户看到希望,让持钻用户看到未来,对于简书的发展应当是有益无害的吧。
另外,之前看到一个说法,在简书一个专题就是一个公会,官方根据专题管理员等级很容易对专题进行认证,让优质专题得到更多的曝光机会,不也能够极大的促进优质作者的积极性么。
4-你负责文采飞扬,我负责后勤保障。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不以变现为目的的平台也是耍牛氓。平台之于专职作者,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变现,兼职作者能够通过写作获得相应的奖励,也应当是极为开心的事吧,平台和用户之间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关系,平台能够为作者提供保障,作者自然会为平台创造价值。
虽说写作变现的渠道有限,但是如果能够充分运用,也是相当可观了,文末引入广告,根据浏览量和作者进行分成,平台、作者、广告商不是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吗?不用把变现这事看的这么严肃,凭本事赚钱从来都不是什么丢人事,如果广告商通过简书贝交易,不是连简书贝的价值也提高了吗?
5-拓展场景,让简书贝飞起来。刚说的简书贝交易是一种方式,和淘票票、美团等进行深度合作,用简书贝置换抵现卷;兑换实物书籍;在首页或者发现页挂榜竞价宣传,为表白、生日提供一个浪漫的机会,开发下脑洞,可以想象的空间是极大的,只有让简书贝挂钩实实在在的东西,简书贝,想不飞起来都难。
简Shu,我许你十年承诺,可否给我一个可期的未来?
听听用户的声音吧
新的POC算法,基本会让所有人疲软
“齐夫定律”下的简书百态
不能让人“上瘾”的规则都不是好游戏
网友评论
弱弱地说一句:简书有一个专门的评测群。
其他就不知道了,毕竟我钻太少,啥也不懂。
确实有很多让人觉得颇有疑问的地方,之前就有朋友质疑不会是打着区块链的名义赚一波走人吧?虽然纠结,但是还是选择相信简书能做好,所以买了钻。
简书在修改规则,在试错,我觉得终究是好事,虽然成本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