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笔记
精读道德经 第三章

精读道德经 第三章

作者: 申权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3:30 被阅读1次

原文:

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②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③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④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①不尚贤则无高下,故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无贵贱,故民不盗。无见则无欲,故民不贪心。

【不给贤德之人以特殊的待遇,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了地位的高下之分,这样人们就没有争斗的心思;不以某件物品的难得而珍贵它,那么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了悬殊的贫富差异,人民就不会去偷盗;不让一些使人的欲望变得骄纵的东西出现,这样人的心理就会安定。】

②圣人治天下,虚其心以弱其志,实其腹以强其骨。

【使每个人都虚怀若谷,那么大家就不会有狂妄的志向;使每个人都衣食饱足,那么大家就会有骨气。】

③民无志无欲,虽有智者不能乱也。

【大家都虚心和睦,又都有气节。纵然有小人想作乱,谁会去拥护他呢。】

④此是以无为而治。

精读:

不尚贤,并不是不允许人民中有贤者。而是不因为他的贤德,给他一些特殊待遇。这里的不尚贤,其实最重要的本意,是指不搞特殊待遇。不搞特殊待遇,就是人人平等。倘若人人平等,人们彼此之间拥有相同的立场,就不会彼此争斗。

不贵难得之货,并不是说就可以轻贱难得之货。难得之货依然难得,不过大家并不因为它的难得而格外的珍贵它。这和人与人之间的不搞特殊待遇是一样的道理。难得之货虽然难得,但是却无法凭借它取得暴利,那么虽然大家都爱惜它,但是也不会有人起歪心思。并且,在“不贵难得之货”的情形下,万货均等,炒股票的和卖白菜的挣一样的钱。那么社会就真正能做到“按劳分配”,人人平等。财富平均化就会很自然的实现。那么偷盗等行为就自然不会发生。

不见可欲,不是使人无欲。而是遏制一切引诱,放纵人类欲望的东西。比如红灯区,毒品等等,这些东西出现之前,人们并没有相关的需要。但是一旦出现,这种需要就如烽火燎原一样扩大。而且它对人的本质来说,是没有任何的好处的。这就好比病毒一样,当然要尽力扼杀。

虚其心,并不是说让人都愚顽。而是通过教育,使人明白学无止境,使人不自满,不自得。使人求知,虚怀若谷。正确的教育会使人谦逊、虚心,这样的人就不会有一些狂妄自大的想法。它所削弱的“志”,是一种极端私有的“制”,一种自高自大的“志”,一种唯我独尊的“志”。当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有这种“志”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充满竞争,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残酷无情。因为每个人都想强过别人,盖过别人,抢夺别人,控制别人。所有人都视自己为主角,视他人为配角,人就不会安分守己,不会爱岗敬业。

实其腹,并不只是填饱肚子。而是要满足所有的基本欲望。丰衣足食,生殖欲求,都要有合理的满足。因为人类的生理欲望会蒙昧人的心灵,扰乱人的思维。只有当一个人的这些基本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的心智才会澄明,他们才会真正的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大饥荒时人易子而食,在极度饥饿时人连母子天性都荡然无存,还哪有什么精神气节可言?只有吃饱穿暖,人才可能产生气节。古今有气节的人,几个是从小就没饭吃的?为什么人都说贵族有骨气?因为贵族吃饱穿暖,生理不受罪,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当一个社会里的人民都谦逊虚心,都胸怀气节,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这样的社会,就是无懈可击的。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摧垮它。

联想:

1、在电影《新宿事件》里,成龙的女友徐静蕾,本来和成龙两人都安守本分。但后来徐静蕾见到同村出去打工的姑娘买来的新电器,就生了出去闯的心,最后去日本做小姐,跟黑社会老大成了婚。而成龙去了日本,本来老实的拖拉机手也变成了连环杀手。一起奋斗的好兄弟香港仔,在物欲横流之下,为了利益甚至对成龙下杀手。

欲望,压抑很难,但要骄纵放任,却异常容易。

就像毒品,戒掉很难,但要上瘾,太容易了。

所以,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2、十年困难时期,大家都吃不饱肚子,但国家的生产建设也没有停止。人民团结一心,也没有闹过什么大的乱子。可是,今天呢?大家都吃得饱肚子,可是农民却不种地了,而是去城里打工,拿着刀子抢人杀人了。教师不教学了,而是杀学生去了。学生不学习了,而是搞女老师去了。所以《论语》里说:“丘有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读道德经 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fg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