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读《论语今读》李泽厚卷 笔记之一

读《论语今读》李泽厚卷 笔记之一

作者: 青竹0388 | 来源:发表于2016-08-05 20:31 被阅读250次

    今天开始重读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这本书上大学时购入,一直松散的读到现在,很多概念和思想都浮泛无根。今读了采铜的《深度学习的艺术》一文,想想不如从这本书开始实行,让书房之旅更充实、深广。并且将读书笔记记录于此,方便自我的检查和坚持。

    学而第一,共十六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记:“仁“是孔学的根本范畴,是人性结构的理想。由”礼”归”仁”是孔子的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孔子通由仁开始塑造一个文化心理结构体,也就是在制造中国人的心灵。所以孔学半是宗教,半是哲学。

    而儒学之所以不是某种抽象的哲学理论、学说、思想,其要点之一正在与它把思想直接诉诸于情感,把某些基本理由、理论建立在情感心理的根基上。中国人常说的“合乎情理”便是它的表现。

    把“人”或“仁”的根“本”建立在日常生活即与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上。孔学儒家教义首先强调的正是这样一种“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感情的自觉培育,以此作为“人性”的本根、秩序的来源和社会的基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考虑,尽了心没有?交朋友,有没有不信实的地方?传授给别人的东西,自己实践过吗?

    记:儒学(包括曾子)又毕竟不同基督教的悔罪,尽管兢兢业业,如临深渊,但中国仍然没有那种与生俱来罪孽深重的原罪观念,……相反,以为宇宙的生存、自然的存在、人的生命都是好的,以一种积极的、肯定的情感色调来解述和规范它们,……不是因为上帝叫你去爱人而去爱人,而是“爱人”本身乃上帝。

    感:原来李泽厚笔下的儒学是非神话而带有宗教情感的这样一种学说。它不确立一个神的具象,而直接将天理人伦用通俗而结合情理的话语讲解,最终也指向一种宗教化的情感体验。

    这会不会反倒避免了人们对神的不切实际的妄想和臆测,因而得以长时间稳定的传播于社会而不被篡改消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记:孔门之学,更强调的是广义之学,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优于语言。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记:“不重则不威”为甚么?因为此“学”仍指实践,如果不严肃认真,那么他的行为、实践便不会真正牢固,便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前进,而别人也不会信任他、尊敬他。这里的“威”不作外表容颜的庄重威严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记:丧礼极为重要,是远古先民氏族的共同特征。现代人类学家说,当人知道埋葬死者,或给死者以某种丧葬形式(比如山顶洞人撒红粉于死者身旁或身上),即人的族类自觉的开始,亦即人的文化心理的开始。动物一般就没有。

    这即是最早的社会意识、人性心理、情感行为。孔子及其弟子承续这一历史遗俗的强大传统而加以理论化和理性化,把它转向内心,形成“仁-礼”结构。外在为“礼”(人文),内在为“仁”(人性),以此为人道之本。

    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可见儒学的观念、范畴远不是只供个体思辨的理论,而主要是供群体实践的法则。

    感:此处感悟到李泽厚先生读论语并非只究其字面,由一字一句能够分析,解读的内容才是本书的实意所在。所以李先生能旁征博引到人类学的观念,然后搭接在叙述孔学的学理逻辑上,实为很精彩的扩充阅读范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论语今读》李泽厚卷 笔记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fk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