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问问题的苏小小
苏小小是一个很怕寻求别人帮助的人,这个习惯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
①
第一天上一年级,苏小小还没适应,以为就跟幼儿园一样,就是四处跑着玩。老师总是不出现,一群孩子都没人管,大于三点钟的时候,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句:放学啦,老师不来了。
苏小小背上书包就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下午五点左右,苏小小正在河边玩泥巴,看到同学胡小花背着书包跟另一个同学说:嘿,我们一起去做作业吧!
苏小小拍拍手跑过去:什么作业,我也跟你们一起吧!
扎着冲天辫的胡小花牛气冲天的用鼻孔对着她:你连什么作业都不知道,不带你!
苏小小被她骄傲的口气刺到了:不带就不带!
想去找其他同学问问,却怕其他人像胡小花一样拿鼻孔对着自己,那眼神就像爸爸喝醉酒吊着眼睛看她一样。于是不敢去问别人的苏小小很煎熬的等到了第二天。
第二天成功被罚站,全班有半数的同学因为提前放学,都不知道有作业这回事儿。
被罚站是一件很羞人的事,于是苏小小把头埋在胸口,恨不得塞进胸膛里。班主任一边教训这帮学生,一边走到苏小小前面,捏着她的下巴往上抬。
苏小小脸皮薄,被老师干枯粗糙的手指捏得生疼,疼得脸都红了。
很多年以后,苏小小忘记了许多事,但是那粗糙的触感却记得清清楚楚。
二十年后的苏小小和胡小花是最好的朋友,当时的班主任成为她最敬爱的启蒙老师。可是,那个午后不友善的鼻孔,那天早晨粗糙干枯的手指,看似微小实则煎熬的瞬间,却像烙铁一样印在心口,并影响着她的一生。
后来的苏小小养成了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习惯、不问别人问题的习惯。
在学校的时候只要好好看书,认真做题,做一个不问问题的学生很简单。
可是工作后呢?苏小小遇到一个大难题:
②
新入职的公司正在做一个定制主题的项目,主管给几个员工分了任务,让他们自行发挥,下周一的时候开会讨论。
苏小小充满干劲的做了两个风格稿,自己甚为满意。
周一例会上,其他同事的作品先被拿出来评审,苏小小惊奇的发现,他们都属于同一种风格,几乎就是同一个人做的,想到自己做的风格稿,瞬感不妙。
果然,接下来评审到苏小小的作品时,主管皱了皱眉头:你跟他们沟通过吗?
苏小小低下了头,就像一年级第二天的那个早晨。
主管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你以为这是你一个人的工作吗?连沟通都没做,只管埋头自己瞎忙活,即使做的再好又能怎么样?你这个风格是我们产品的风格吗?
苏小小心中嗫嚅:我们产品有指定的风格吗?
但她不敢说出来。
整个会议的后半段,都在主管的咆哮中进行,苏小小全程低头,含着眼泪沉默不言。
会议结束后,主管先走了,其他同事都跑过来安慰她:你做的挺好的,不要在意主管的话。
苏小小却认定是自己错了,与众不同,在职场中并不是一件好事。主管虽然说的话不好听,但是道理是对的。
同事不是老师,没人有义务告诉你公司的条条框框、产品的风格定位,这些东西需要自己去主动了解。
苏小小变成了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甚至周末也熬在公司里查资料,把所有的产品看一遍,了解公司架构,产品方案。所有的文档,都拉出来死记硬背一番。遇到不懂的,也颤颤惊惊的去找同事讨教。像一只胆小的兔子,一边拔萝卜,一边查看四周有没有敌情。
她还是会犯错,却不会那么畏畏缩缩。错误就像扫雷区的地雷一样,踩爆一个是一个,数量有限,踩完就没。
虽然炸起来有点痛,可是值得。
时间会奖励勤奋努力的人,试用期结束的时候,苏小小已经在工作上独当一面了。
③
从学校到职场,苏小小依然不爱找人帮忙,问个问题都纠结万分。但是却喜欢别人问她问题。
在她的理念里,问问题=求人帮忙=给人添麻烦=降低自身价值=给人造成坏印象。
可是如果是别人问她问题找她帮忙呢?
那就要变个公式了:
帮人忙=解决问题=获得技能点=提升个人价值=魅力值加分。
“所以你的重点是,你不问问题是怕人讨厌你,你解答问题是为了让别人喜欢你?讨好型人格?”我托着腮盯着苏小小水光潋滟的眼睛。
她眨眨眼睛:“也不算是吧,不问问题也让我逼着自己自学,能力大幅度提升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说完,狠狠地啃了一口还带着水滴的胡萝卜。
这只兔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