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此一生,成为进取型人格

作者: 一枝丘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13:23 被阅读321次
    终此一生,成为进取型人格

    01

    我来自农村,对农村印象最深的是赌博盛行的现象。十几年前,我们村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村里一个女人好赌,平时总被家人劝说少赌,当时,他们家有了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有一次,来了个外地老板开赌,女人家里其他人都去田间忙碌了,女人在家带孩子,她忍不住,最终赌输了几万块钱,无法承受的她喝下了一整瓶农药。

    送医院,医生下了判决书:已无法抢救。在等待毒性侵蚀最后生命时,女人一直在哭,懊悔自己好赌,一个劲说自己对不起小孩。女人走了,留下了男人和那个还未学会走路的孩子。

    村里人纷纷叹息“为何轻生呢,以后日子还长真呢”“为钱也不至于啊,钱没了可以挣,命没了就没了”“孩子还那么小,真可怜”。

    小时候我不懂,人为什么可以如此不珍视自己?

    读小学时,班上同学喜欢拿我的作业照抄,考试喜欢作弊。但他们却从未想过得高分,只是不想不及格,如果好一点,80分就很知足。他们作弊不是为了满足虚荣,而是因为害怕父母的责怪,害怕父母给自己下的“差劲”定论,从而采取作弊的方式来逃避自己的负面评价。

    对于自己负面的评价,换作谁被盖棺定论都会产生厌世心理。就像那个女人,其实并不是不珍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是不懂得村民议论的那些道理。让她放弃宝贵的生命,甚至放弃自己孩子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她害怕被指责,打心底认定自己是个祸害,于是轻易了却了自己的生命。

    越长大,见到的人和事也越多。发现虽都生而为人,但却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种类”。一些人会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而另一些人则不会;一些人会因为微小的失败产生巨大的挫折感,而另一些人即使经历巨大失败,却仍保持乐观;一些人只注重做事的结果,而另一些人能享受做事的过程。


    02

    后来在心理学的学习中学到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 德韦克提出的“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才慢慢理解和解释了这些事。

    拥有固定型思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表现型人格)的人,他们更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现,于是,只要有可能做不好,有可能导致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现差,他们就直接不去做了。

    就像喜欢作弊的学生一样,他们因为害怕父母对自己的否定而将成绩作为对自己的判定,认为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从而躲避学习,放弃进取。

    而有一些人,则把失败当成一次历练,他们想的是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这是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我们也可以称为进取型人格)的人,他们更在意自己是否能变得更好,于是,他们不一定完全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他们知道:更重要的是,虽然自己暂时表现不够好,但只要持续做下去、练下去,一切都会有所改善,甚至必然会有很大的改善——就好像什么都无法阻挡他们一样,他们总是可以“奇迹般地成功”。

    在职场中,具有成长型思维的领导更善于倾听他人的批判性建议,也更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企业和团队更具有包容性,能够更加开放自由的交流。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员工,在具有挑战性的合作谈判等任务中更有竞争力。

    在人际关系中,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能做到共情,善于倾听,会选择主动经营关系,他们相信无论友情、爱情和亲情都是可以培养和成长的。为了成长,他们会更多的关注他人,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能够突破害羞内向等性格方面导致的社交障碍,积极地与他人互动。

    现实生活中,“懂得许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的结果普遍到不能再普遍。但即便是这句人人皆知的话,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解读。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懂得许多大道理,也是注定过不好一生的。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会反思:懂得许多大道理却过不好一生,是因为没有理解并用好这些道理啊!

    不知道你有没有种“细思恐极”,头皮发麻的感觉?似乎能预知到这两种不同人格的人今后将会出现的必然不同的结果......

    现实中,很多人的眼光和思维一成不变,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这些人的内心往往是一个矛盾体,一面厌倦着这种重复,渴望改变和成长,另一面却又对改变充满抗拒,只要遇到挑战,便立即逃回自己的舒适区。

    但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能力也会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起来。

    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以前每次回老家都不愿跟爸妈沟通,因为认定在一些事情上,他们传统的看法观念与我自认为更先进的新时代观念不在一个层面上,根本没办法交流,于是放弃与父母沟通。

    但随着成长,我慢慢开始改变这种想法和思维,即认为,即使思想不同,亲人之间还是可以沟通的。

    我开始学习着把自己的想法展开,细化地讲与他们。开始从他们的思维逻辑出发,思考怎样才能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思想。同时,不再一开始就否定他们,而是保留意见,觉察他们价值观里那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于是我发现,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并不是造成亲子沟通困难的最主要因素,而是没有主动地去选择一条情感上互相理解,相信跟父母之间是有可能达到共同成长,甚至确定是一定能共同进步的路径。

    在最近的两年,我教会了爸妈使用智能手机,使用微信,家庭建立了微信群。其实不同年代的人,真的可以处在一个平台里接受相同的信息,相处得融洽。这种愉快的感觉,早就超越了代沟这个客观存在却实际并不严重的概念。


    03

    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家对大脑的认识突飞猛进,其中最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

    大脑是可塑的。

    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个结论也在不断被印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是可以改变的,我们的生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人生高度也可以攀爬得更高。

    通过接受、驯化、巩固我们的思维和认知,就能从表现型人格转变为成长型人格。

    而要做到这一过程的改变,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什么时候出现,有什么表现,会造成什么影响(或者说它在什么时候让你矛盾,泼你冷水)。就像维韦克在她的《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的一位财务经理,这位财务经理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名为“杜安”,他说:“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我的杜安就会出现。它让我变得对每个人都非常挑剔,我变得蛮横、苛刻,而不是去支持我的员工。”

    当然,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也可以取名为其它的什么名称,比如顽固的“大水牛”,或者顽皮的“臭猴子”等等。

    你一定要时常保持警惕。当它们出现并阻止你时,尝试让自己说服它,告诉它为什么不这样做的原因,并邀请它和你一起面对挑战:“我知道这可能会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试。你能不能对我有耐心一些?”

    平时,也要通过换一种说法,换个思维的方式来进一步驯化自己,使自己得到改变。

    在美国的很多学校,都张贴着如下这几个场景的海报:


    当遇到挑战的时候
    I'm not good at this. 我不擅长这个。
    换成说
    I'm on the right track. 我正在提高。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我做不好这些
    变成
    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不断挑战和学习后会越来越擅长。

    当遇到困难的时候
    This is too hard. 这太难了。
    换成说
    This may take some time and effort. 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这太复杂了,我不可能完成。
    变成
    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当我们否定自己时
    I can't read. 我阅读不太好。
    换成说
    I'm going to train my brain in reading. 我要训练我的阅读能力。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我没有读书的天赋。
    变成
    只是训练不够而已,不如坚持练习一段时间看看!

    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时
    I'll never be as smart as her. 我不可能像她一样聪明。
    换成说
    I'm going to figure out what she does and try it. 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
    也就是换了种思维:
    别人比我聪明,我就是不如她。
    变成
    学习她的方法,并且认真做,我可以变得更聪明。

    这些海报就是为了时刻提醒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到嘴边的话换个说法,悄悄地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04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些人的人生完成度比别人的都要高,并且在将死之时还不忘提高自己。

    在漫长的人生中,许多人的人生死在了30岁,余生都在用相同的模式、不变的内容复制。

    在我们自己的一生中,没有人会对我们负责,也没有谁会在意我们过得怎样,我们人生的形状,完全在于我们的选择。选择以固定型思维的人格过一生,你的一生都充斥着抱怨、矛盾与懦弱退缩。而选择成长型思维的人格面对人生,你将不给自己设限,不相信宿命,即使到八十岁,你透露出来的也是敢于挑战的魄力。

    选择活在过去和选择活在未来,你选择哪一种?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终此一生,成为进取型人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kx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