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可是父亲熟悉的面宠,渐渐弓駝的背影,一旦想起,感恩与愧疚以及复杂的感情油然生起,潸然泪下。
几十年的父子共同生活经历,基本上还是父严子孝的传统格局,也不免有过争吵和互相不理解,终于在很多年后我理解了当父亲的不容易,因为我也当父亲好多年了。
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写了一位父亲送别儿子又笨拙的翻过铁路,蹒跚离去的"背影"。这是一位中国父亲的背影,中国父亲的爱是那么沉重又无私。
我的父亲是一位湖南人,平常颇有"蛮霸"精神,年轻时身体很棒,能在单杠双杠上玩体操动作,是一名技术人员,平常不苟言笑,在四十几岁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兼车间主任,是一位值得骄傲的父亲。
父亲一生很少求人,可是为了我,至少求过三回人。
那一年,我高考落榜,考分不理想,可是为了我的前途和深造,父亲托人到市里面找关系看看能不能弄个成教的指标,当时连成教的名额都很紧俏的,大都提供给官宦子弟镀金后回来安排工作用,我是企业里的子弟,没有什么背景,父亲带我到市委的某个办公室,那个小官僚装模作样的看了看我,就象看动物园里的小兽,然后就一番知乎者也,没了下文。我很失落,只怪自己不争气没考上大学,父亲开始发力了,他找了厂里负责劳资的老朱,让他去x×理工大学(我厂对口委培学校)问问还有指标没?老朱跑了一趟,说我分数太低人家不要,我父亲差点急得要骂他。可是,为了我有学上,他决定亲自去省城一趟,去了学校一问果真上不了,又跑到另一所理工学院打听可以上自考班,走在大学的林荫大道上,我作为一个志大才疏的青年提出我想上前一所著名的理工大学,那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太符合一个长期埋头苦读的学生对大学的向往了。为此,那个夏天,父亲带着我在大学校园里奔波,湖南人的倔强脾气上来了,他跟成教的招生领导谈,人家说招满了,没有宿舍可安排,如果你能找自考的招生领导安排宿舍,可以安排一个名额。这是否人家的托辞不得而知,也不知父亲跟那位领导说了些什么,他坚信儿子读书会有出息,只是没考好,并且承诺事成给领导送点礼(事后并没有找到那位领导,我很感谢他)。看着一辈子不会请客送礼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在那位领导面前忝着脸说了很多求人的话,我作为儿子那一刻好渐愧:乍就考的那么差呢。我确实喜欢读书,我父母为了培养我读书的爱好,每周上街采购都会给我买一本小人书,大都是古代的一些故事,我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父亲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居然上了这所著名的大学,而且安排的宿舍其实也往满了,住了六个人,在靠门口的放下铺腾了一张床我和一帮武汉走读同学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安顿好我的住宿,父亲和我往校园大门口走去,高大梧桐树叶在秋天的风里轻轻的摆动,快走到校门口了,父亲让我回去,看着父亲中年背影,我第一次在父亲面前哭了,这是我十八年来第一次离开父母去另一个城市,父亲转过身,见我流泪,嗔怪道:哭什么呢,我好象第一次这么客气地跟父亲告别:您多保重!
我的父亲去世很多年了,父亲为了我放弃尊严去求人,那远去的背影里我看到了一种伟大精神。
恰好昨天听过一位大学教授讲中华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为子孙后代考虑的民族。又联想到昨日在县图书馆看书,两位当地老汉对话,都是儿女情长。又想起我一位过去的同事,在那个计划生育严控的年代,为了要一个儿子,第一个是抱养的闺女,第二,三胎还是闺女,第四胎才是儿子,算是了偿心愿不再生。那一位父亲不是为了孩子使出了三头六臂,我见过一位打扫卫生的脑溢血去世的父亲,老伴接过他的扫帚继续抚养五个孩子,其中有两个考上了大学,并得到家族内一位老板亲戚的经济帮助。还记得一位做小批发生意的父亲,身患食道癌,曾和我聊过天,他和老伴及儿子儿媳两个孙子在一起生活,一家子在一起奋斗,沙哑的声音和透着愁苦却艰定的目光,让我记在心里。
中国父亲都有一个重大的责任命题那就是父亲本身,想起我的父亲,以及我看到的那些父亲,我似乎明白了中国之所以崛起,有这样一种文化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