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爱情

作者: 光_武 | 来源:发表于2016-11-30 14:03 被阅读299次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这本是大学读的第一本书,三天一口气酣畅看完,看完脑海里回荡着那句话-- 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苦的命运。


    爱情,究竟是什么?书中刻画了四对爱情:
    韩子奇与梁亦清,韩天星陈淑彦两对没有爱情的婚姻,现已毫无印象。而韩子奇与小姨子梁冰玉在异国那段难以理解的畸形之恋,宛若新月的少女韩新月与风华正茂的青年楚雁潮纯洁而又悲痛的爱情,激起了我对爱情的好奇与那种随之而来的琼瑶式的伤感。
    天底下有真正的爱情吗?韩子奇与梁冰玉之间的爱情隔着梁君璧与韩天星;楚雁潮与新月相互爱恋却又隔着教门同时又敌不过命运的捉弄;天底下有完美爱情吗?有真正的爱情吗?
    梁冰玉说:“爱情,在那虚幻的海市蜃楼背后,是陷阱,是火狱!”

    2.钱钟书《围城》与张爱玲《半生缘》
    《围城》一书不像上本书离我那么遥远,把爱情拉到琐碎的生活中,在书中我能看到很多人的影子。确实,人大都如方鸿渐,不让人讨厌,可是却全无用处。其中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亦透露着钱老的诙谐与智趣。


    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合适的爱情?方鸿渐面对四个女人---引诱他的鲍小姐,钟情他的苏小姐,他深爱的清新可人的唐小姐,以及最后与他结婚的无甚特色的孙小姐。他的选择让我思考良久,小说中有一段关于此,他的心理独白,特意把它抄下来:“辛楣很喜欢那个女孩子,这一望而知的,但是好像不过像自己并非热烈的爱,否则,他讲好的语气,不会那样的幽默。他对她也许不过像自己对柔嘉,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 ,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是不是都因为男女的年龄的距离相去太远?但是去年对唐晓芙呢,可能就是为了唐晓芙,情感都消耗完成了,不会再摆布自己了......像现在平平淡淡,情感在心上不成为负担,这也是顶好的,至少是顶舒服的。”
    我很喜欢这段话,因为这是他在努力安慰自己,让自己坚信现在的选择,也很像是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总结。有时候,我们都是这样安慰自己的。而另一方面,浓烈与平淡的爱,好像又成为人生的面对爱情与结婚的一个选择。 对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选择哪一种呢?其实选哪一种人生都不会太差,只是最难一点是需要坚信自己的选择,而勇敢为此放弃另一个选项。往往痛苦的是,你面对两者时摇摆不定,最后这样慢慢被折磨中度过。


    张爱玲一书的爱情,与钱老笔下的方鸿渐与唐小姐大体一致,有情人因顾虑太多缺乏沟通终难成眷属。主人公世钧与方鸿渐的性格也几乎一样。但文字风格却截然不同,张的书透露出一种节制的伤感,正如书名--这段情缘美,却只有半生。

    在《半生缘》中,前半部分心被张爱玲的文字弄的漂浮起来,沉溺于这对情人那种微妙、细腻、浓情的美好。当世钧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时,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这也是第一次。这种没有被拒绝的感觉也是几次自己梦中所想。曼桢随便看见什么,或者听见别人说一句什么话,完全不相干的,脑子里会马上转几个弯,立刻就想到世均,而且曼桢有这么个脾气,一样东西一旦属于她了,她总是越看越好,以为它是世界上最最好的……当世均看到叔惠跟曼桢稍微多点接触时,世钧不免有一种本能的妒意,他感到非常不快,借酒消愁,然而“酒在肚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像隔着一层,无论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心里那块东西要想用烧酒把它泡化了,烫化了,只是不能够。

    读完《半生缘》的后半部分,只有心里一片的荒凉。 那份感情只能干涸在心里。 灯火阑珊的彼岸我以为世均就是曼桢的答案……这段情缘美,却只有半生。曼桢自然可以一口答应下来世钧的求婚,却顾虑太多错失一生的幸福。曼桢后来的经历,是身为女人最苦楚的经历。这一别一错过便是十八载,再见面,时光已然、世事变迁。

    这两本书让我明白:有情人不一定终成眷属,爱需要坦诚与沟通,不要一味的以为,你以为的“以为”就是你以为的,否则便错过了人世间那本属于你的真爱。

    3.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马尔克斯笔下的故事,没有引导,没有作者的旁白,只是单纯的讲故事本身,这本书所带来的酣畅不愧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声望。


    这本书是在暑假看完的,刚开始看时,不免觉得略显枯燥,可真正进入情节时,便欲罢不能。

    合上书本,当看到屌丝逆袭成功,苦熬五十多年,把女神所嫁的王子熬死后,重获爱情,并来了一场性爱与疯狂之旅时,脑海里只浮现一句话:
    爱情的执着是对另一个人刻到骨子里的占有欲与渴望。

    “意中人嫁了王子,于是穷光蛋就苦熬”。这个故事很狗血,又凄美,但却有许多大师爱写。

    金庸《连城诀》,狄云入狱,耳闻得青梅竹马的戚芳嫁了万圭。《笑傲江湖》,令狐冲为情所困折磨了二十多回,终于还是没法挽回小师妹嫁给林平之的结局。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万里迢迢来到长岛,就是为了重新找回已经嫁了的黛西。

    妙在马尔克斯给这个故事加了这么个结局:“苦熬,苦熬,熬到八十多岁,熬死了王子,于是终于和意中人团聚了”。这意思是:你只要纯真,肯守,准守得到,爱情是可以超越死亡的……
    这么个辛酸与甜蜜交加的,又狗血又励志的大团圆结局,漫长的五十几年等待。加上小说里面不断穿插的各类爱情传奇,以及这一点“痴”劲,凑成一个史诗般的大爱情故事。

    最后附上购书时看到的介绍。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

    4.柏拉图《会饮篇》

    此书亦可翻译成《爱情篇》,是真正的、伟大的哲人,对于爱情的思考。柏拉图认为灵魂有三个部分理性、激情、欲望,只有理性处于主导地位,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篇论述爱情的小册子,也能看出他的这个思想。


    微信上看到太多10W+关于爱情的爆文:《姑娘,你要独立》《男人,你要珍惜》《拥抱单身》;最近看到一篇稍微有点思辨性的文章,大意是:女生更因在青春姣好之时修炼自己,要学会拒绝最轻松的那条路(年轻貌美女子提供的暧昧价值+她本身的能力价值=提供帮助的价值),然后随意得出个conclusion:青春红利是在不断地减少,只有能力和金钱,是可以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所以要崇智、拜金。

    而这些在这篇文章里,只是爱情的最低层次罢了。

    这本书逻辑性极强,层层递进,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大意把前面五层逻辑理顺。
    conclusion 1:

    爱神在诸神中是最古老、最荣耀的,而且对于人类,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他也是最能导致品德和幸福的

    conclusion 2:

    为了品德而眷恋一个情人才是很美的事

    conclusion 3:

    我们应该爱品格端正的人,同时他应小有缺陷而肯努力上进的人。

    conclusion 4:

    爱情是由分求合的企图,人类是浑然一体的,因为犯了罪才被剖分成两片,分是一种惩罚,一种疾病,求合是要回到原始的整一和健康;所以爱情的欢乐不只是感官的或肉体的。而是由于一种普遍的潜在的要求由分到合的欲望得到实现。

    conclusion 5:

    前面的几个结论都不是颂扬神灵,而是称颂人类从爱神那里得来的幸福,让我们回归到神本身是什么。由果推因,爱神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归为四点:公众、审慎、勇敢、智慧。

    这五层逻辑,分别对应五个人的观点,最后苏格拉底彻底推翻了上述五个结论。
    因篇幅限制,这里不做多说,这本小册子,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读完。

    5.沈复《浮生六记》与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暖到心底,乃至做梦亦时常梦到书中的情形。这两本书,讲的是夫妻间那些浪漫幸福的小确幸。沈复与陈芸、三毛与荷西,他们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婚姻的幸福,两个志趣相投之人耳鬓厮磨的甜美。沈复与三毛二人,是毫无理性可言的,有的全是激情,没有欲望的激情。


    沈复是清朝人,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他被视为“懒散”“不思习上”的败家子,陈芸(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也被视为阻挠丈夫上进、不守妇道的坏女人,以致于二人几次三番被赶出家门。

    此书所写就是生活情趣和情感世界,真实记录,毫无顾忌。就像俞伯平评价的:“上不为名山之业,下不为富贵的敲门砖,意兴所到,便濡毫伸纸,不必妆点,不知避忌。统观全书,无酸语,赘语,道学语,殆以此乎?”因此信笔拈来,率真自然,细腻清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晶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俞伯平《重刊<浮生六记>序》)


    三毛全集,不知不觉竟已看完大半,勇敢、潇洒、浪漫。在其小时候,因为对学校不感兴趣,有七年中断了学习。曾读过她的一段文字,感慨不已。

    没有上学的日子持续了七年。对于一个少年来说,那造成了生长期的一个断层。以后,那七年啊有如一种埋伏在身体里的病。一直到现在,仍然常常将自己禁锢反锁在黑暗中,不想见任何人。当我写到—小小的双手,怎么用力也解不开是个坏小孩的死结那句话时,发觉自己竟然悄悄流泪。

    也正如在《亲爱的三毛》一书中她回复一个求助者(苦恼于爱情人的身世)的信件时说到,“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越能做到对生活的淡然与心中的那份坦荡。”
    所以每每读到她的文字,胸中便激荡着一股暖流。

    《撒哈拉的故事》写的是她与荷西在沙漠中的点滴生活,在字里行间中三毛的那种清透,那种要跳起来的幸福感扑面而来。echo(三毛的英文名),留下的生前珍贵录音也不知听了多少遍,声音中透露出的清澈、对荷西的眷恋,每次听都能触动到心中那极其细微与敏感的部分。


    下面两部书,太精彩。通篇爱情,却不是爱情。
    <6>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一星期一本书的阅读速度,看这本书却看了一个月。不舍得读完,情节太迷人。故事内容的发展却又是如此符合我的预期并且还认为发展的有点慢,没有出人意料的转折。看完故事,暗自庆幸,幸好我不是包法利夫人,** but,really?**


    这部作为法国的文学巅峰之作,想写些什么,奈何阅历太浅,竟无从下笔,送上乐叔的链接。
    如何解读法国文学巅峰之作——《包法利夫人》

    <7>米兰- 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读了一个半月,思想太迷人。读完一小节,得把书放一边缓缓,才能吸收这本书的思想冲击。一本充斥着肉欲的哲学书,看完这本书后,特意花半个月的时间看完了他的《笑忘录》来入门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却依旧无法写出些什么东西,想来读的书还不够多,经历的事还不够多。
    送上乐叔花一个月时间写的书评,一万字,却还嫌写的不够多。
    曾经的性启蒙小黄书,如今横切开来给你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中的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mz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