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作者: e0e6accd2e0c | 来源:发表于2019-05-11 21:21 被阅读37次

★领域

按照传统的习惯,通常会把知识归类到不同的领域(比如:文学、数学、计算机、烹调、等等)。

◇领域之间的包含关系

有些领域是另一个领域的一部分。

上面这类关系比较好理解,套用数学中集合论的说法,就是“某个领域是另一个领域的子集”。

还有一种稍微复杂一点的包含关系——某个领域同时被其它多个领域所包含。对这种关系,可以大致理解为“多个集合的交集”。

比如“量子信息学”,可以大致看成是信息学和量子力学的交集。

◇领域之间的辅助关系

有些领域需要另一个领域的知识进行辅助。

比如,很多学科都用到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这就是领域之间“辅助关系”的例子。

如果某个领域为很多其它的领域提供辅助,那么这种领域常称之为“基础性领域”。比如在自然科学中,数学往往是基础性领域。

★跨领域的知识分布

◇广度和深度

所谓的“广度”,就是指你的知识结构中,包含了多少领域。

所谓的“深度”,就是你对具体的每一个领域是否具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深度的重要性

深度的重要性,大伙儿应该都明白。所以俺只简单说一下。

如果某人的知识结构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就会导致——其个人能力没有突出的亮点——这种人往往没有太强的竞争力。

◇广度的重要性

和深度相反,广度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如今是信息时代,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这时候,广度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就拿“写博客”来说吧。

如果你想把博客的界面和排版搞得好一点,你还需要懂一点“HTML、CSS、JS”的知识;

如果你想提高博客在搜索引擎的排名,你还需要懂一点“SEO(搜索引擎优化)”的知识;

如果你想使用 WordPress 这个功能最强大的博客平台,你还需要懂一点“PHP编程”的知识;

......

即使是“写博客”这么简单的一桩小事,牵涉的领域也不少。所以,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到足够深入,必然要了解很多相关的【辅助性领域】的知识

顺便再聊聊文理科之间的相互鄙视。

很多文科出身的人看不起理工科;反之,很多理工科出身的人看不起文科。为啥会导致这种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不了解。不了解导致偏见,偏见导致鄙视,鄙视之后就更加不去了解。如此往复,变成恶性循环。

其实捏,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这三块,有很多相通之处,也有很多互相借鉴之处。

◇深度和广度的平衡

虽然深度和广度都很重要,但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天赋都是【非常有限】滴!因此,你不可能在所需要的【每一个】领域都做到足够深入。那么如何平衡这两者捏?俺的观点是:借鉴正态分布。

尖峰的顶点周围(红色部分)对应的就是你的主攻领域。你需要在这个领域做到足够的深入(越深入越好)。和主攻方向的关系比较密切的领域(黄色部分),你需要比较深入,但深入的程度不需要跟主攻方向一样。和主攻方向关系比较疏远的领域(绿色部分),只需浅尝即止。

◇主攻方向的选择

如果你运气比较好,自己的工作正好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那毫无疑问,这就是你的主攻方向。万一你的兴趣和工作不一致,咋办?俺的建议是,以自己的兴趣作为主攻方向。然后把工作仅仅当作是谋生手段。

当你对某个领域有【真正的】兴趣,你自然就会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的动力,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持久性。有了这几点,自然就能在该领域达到足够的深度。抛开功利因素不谈,如果你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达到足够的深度,这本身就能带来非常多的快乐(而且这种快乐往往是金钱无法换来的)。

★领域内部的知识体系

◇分支领域

前面说了,领域之间可能会有包含关系。而且,大部分领域都有不止一个分支领域。

比如“密码学”和“社会工程学”都是信息安全的分支领域。

◇主题

除了包含若干分支领域,每个领域都会包含很多“主题”。以“信息安全”这个领域为例,“如何防止被黑客入侵”就是一个主题。

◇知识树

假如把某个领域想象成一棵树,那么分支领域就如同树枝(树枝上还可以再有树枝),而主题如同树叶。俺把这称为该领域的“知识树”。如果某个领域是你的主攻方向,那么,你必须能在头脑中清晰地勾勒出该领域的知识树。做到这一点,你对该领域才算有“广度”上的认识。

关于勾勒知识树,再顺便提一下: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领域勾勒知识树,得到的形态可能会不同。

比如说对“文学”这个领域:有的人先按照“国别”细分,再按照“体裁”细分;有的人反过来,先按照“体裁”细分,再根据“国别”细分。你很难说,哪一种是对的。也很难说哪一种更好。

我的观点是:(构造知识树的时候)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主题的类型

“主题”通常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的。俺总结了一下,大部分主题通常可以归为三类:【WHAT、HOW、WHY】。

以密码学为例:

“RSA加密算法有什么优缺点?”——这是【WHAT 型】的主题

“RSA加密算法内部是怎么实现的?”——这是【HOW 型】的主题

“RSA加密算法为啥要这样实现?”——这是【WHY 型】的主题

1. “WHAT 型的问题”通常是比较肤浅的、表象的;而“WHY 型的问题” 通常是比较深刻的 、本质的。

2. 大部分“WHAT 型的问题”通常有标准答案;而相当多的“WHY 型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滴;至于“HOW 型的问题”,介于两者之间。

所以,如果你想在某个领域做到比较深入,你一定要多探寻【WHY 型的问题】。对这类问题的思考,要避免直接照搬别人现成的答案,要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这类问题思考多了,无形中就对该领域有更广泛的了解以及更深刻的理解。

★知识点

想解决某个主题,一般要运用许多“知识点”。所以再来聊聊“知识点”这个话题

◇什么是“知识点”?

所谓的“知识点”,通常表示某个有价值的信息。为啥俺特地强调“有价值”这个定语捏?因为世间的信息有千千万万,绝大部分都是没有价值,不能算是“知识点”。

◇知识点的类型

知识点有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概念性】的知识点——用来表示某种“定义”

【指导性】的知识点——用来表示某种“方法”

【陈述性】的知识点——用来表示某种“事实”

......

第一类显然是很重要的。

不论是哪个领域,基本的概念和定义总是很关键的(犹如建筑的地基)。如果你对这些东西的理解有误或有偏差,就如同是“浮沙之上筑高台”。

第二类也很重要。

俺非常喜欢一句老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话说的就是方法论的重要性。

至于第三类,其实远远不如头两类重要。为了给大伙儿加深印象,说一个爱因斯坦的掌故。

爱因斯坦刚移民到美国的时候,已经是全球性的名人,经常受到记者的围堵。有一次,某记者问他,音速的大小是多少?老爱回答不知道。记者表示很诧异。然后老爱说了一段话,其中两句是:

这些可以在书上查到的东西,我没有记在脑子里。......教育的价值在于训练思维,而不在于传授事实。

◇如何应对“知识爆炸”?

这个词汇很多人都听说过。如今是信息时代,每个学科的知识总量都以非常快的速度膨胀。这对人的脑力是巨大的挑战。即便是在你主攻的一个非常细的细分领域,你也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知识点。咋办捏?

刚才列举了三类常见的知识点:描述概念、描述方法、描述事实。头两类的比例很低,但通常都很重要。所以这两类你需要记忆。第三类的比例很大(很可能占总量的 99% 以上),这时候你需要做一些取舍——只记住核心的知识点,舍弃边缘的知识点。

肯定有同学会问:如何区分哪些是核心的,哪些是边缘的?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以后抽空单独写一篇介绍。

还有的同学会问:不记住边缘的知识点,万一今后要用,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如今的搜索引擎技术很发达,维基百科也很成熟,还有很多专业的文献检索工具。只要你善于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到【需要的时候】再临时去查,不难搞定。关于这方面的技巧。

★结尾

“知识结构”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一小部分。对提升个人能力而言,完善知识结构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知识是需要运用的,不善于运用,再多的知识也如同垃圾。


相关文章

  • 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领域 按照传统的习惯,通常会把知识归类到不同的领域(比如:文学、数学、计算机、烹调、等等)。 ◇领域之间的包含关...

  • 20个领域,20本经典入门书,让你不再尬聊

    读书的目的之一,是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好的知识结构是“T”字形的:深钻一个领域,兼顾涉猎其他,能让我们既“专”又“...

  • 重新梳理知识结构

    初中高中的知识,其实非常实用,只是过于体制化,古板,现在可以按自己需求重新定制知识结构,完善自我。 1 地理,公交...

  • 读书摘录:如何培养自己的知识结构

    读《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摘录如下: 可以从4个方面来构建知识结构: 1、成为顶级的企业家和投资家,需要什么...

  • 2022-01-07

    自由即秩序。我会继续经由阅读——读书、读人、读己,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去安静地独处,聚集耗散的能量,觉察自身的问...

  • 如何完善自己的演讲

    演讲需要注意的细节 演讲时注意的四个细节 用停顿替代语气词 表现自然 尽量面朝观众 PPT上注明参考数据,或者有研...

  • 如何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前几天打电话时无意间摁了录音键,事后我听自己的录音视频,发现声音非常陌生。从科学原理上来说,人平时听到自己的声音是...

  • 如何逐渐完善自己

    无论如何,请记得无论何时都要专注提升自己的能量状态1,找出自己对自己的不够喜欢、欣赏、接纳、尊重。 面对喜欢的人我...

  •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但凡职业高手,始学于知识,悟道于实践,境界至高则臻于法无定法,游刃于无形。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合理的知识结构...

  • 闫学《给老师的阅读建议》摘抄

    一、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 教育阅读意在说明,教师的阅读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目标的,指向的是丰富、润泽、提升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pf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