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在寻找人生的方向,你是否还在为刚刚做出的决策而懊恼,你又是否意识到正是你认为对的信念阻碍你的进步。如果对于以上问题还没有明确具体的答案,那么你的思维就存在某种局限,你需要进一步审视你的思考过程。
一、人人都应该学习批判性思维
首先,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涉及到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显然,它不是盲目的行动或反应,也不会受情绪、欲望、偏见等干扰,更不会任各种诱惑而摆布,批判性思维在于帮你做出明智的决策,得出正确的结论。回想一下我们作出决策的过程,当你对一件事情形成意识、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后,你也会偶尔问一问:“我做出的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吗?”多数情况你会迅速做出二次判断,支持了前述观点。这不是批判性思维,这只是直觉和本能的反应。相反,面对一个问题,直觉反应后,你不仅要提问,还愿意花时间对结论的真伪进行推理和论证。这时,你就开始运用批判性思维了。所以,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我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就是为了考量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
其次,要明白犯错的原因。只有知道哪里有坑,才有可能避开那些坑。人们判断决策中会有很多失误,造成失误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许多介绍行为心理学的书籍也解释了其中的原因,这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无根据假定。假定只是一种观点,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之所以会有假定,有些是你的经验使然。比如早上一起床,你会自然的带上手表,你的假定是手表工作正常,尽管你可能偶尔会碰到一些意外,手表突然停了,但这些意外不会改变你的决定。但有些假定会超出你的经验范畴,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假定是合理的。比如吸烟的人会假定,吸烟不会给身体造成伤害,他依据的就是当前吸烟还没有给身体造成伤害,所以永远不会造成伤害,这就是无根据的假定。这些无根据的假定迟早会让你付出代价,轻则造成误会,重则重大伤害。出现误会的场合莫过于谈判,假如你去水果店买水果,你对卖家说来两斤苹果,卖家称了苹果,然后对你说两斤多一点行不行?你说可以,结果称了两斤八两,你看同样是两斤多,你的假定是两斤出头,而卖水果的假定是不到三斤。
带来伤害的例子,最典型的是股票市场,你连续观察一支股票近一个多月,有涨有跌,加上你从网上获悉的信息和“专家”给出的判断,这支股票未来可能看涨。然后你就“ALL IN”,结果遇到了长达一年多zm贸易摩擦,然后你的投资就凉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因为你假定的“看涨”这个结果不是有效准确的论证,你没有对你的判断进行再思考。
第三,要学会审视信念。信念也是某种假定,它只是更稳定,对我们的影响更隐秘。从古到今,但凡被上升到主义层面的观念,对信奉者来说,就是信念。比方说,乐观主义者都相信生活可以,也应该变得更美好,所以他们会向前看。但对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层面都沉淀着这样那样的信念,如果不是特定的思考触发,你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形成某个信念了。比如,“只有痛苦才能带来成长,不吃苦中苦,哪能人上人”,这些观念应该是70后,80后前出生的多数中国人,现在依然索秉承的观念,并不自觉地被其指导行动。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信念,有生物本能的原因,有社会共识的原因,有想象力构建的成分,还有在成长过程中一些不断被确认的个体经验。总之,这些信念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潜移默化,已经形成了思维倾向,或者变成了思维定势,不好识别,更难以改变。有时候你以为进行了思考,并做出了判断,其实多数情况是这些固有信念帮你做出了决策。比如上面那个吃苦的信念,可能会使你把吃苦和成功画等号,甚至很多时候你会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一件事情没有成功,你不是去找出导致失败的本质原因,而是把自己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作为理由,向自己解释这件事本来就不会成功,最终变成了我们熟悉的那句话,“我努力了,但是……。”而且,生活中这样隐秘的信念还有很多,比如晚饭后,你会不自觉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等等。你发现没有,其实生活中你所秉持的许多信念并不总是助你成长,甚至很多会使你丧失信心,颓废堕落。也就是说,你坚信的东西未必是对的。
当然,放弃原有信念并不容易做到,因为动摇信念,也就是动摇自我的认同,是让我们特别害怕的事,但是你若是想获得真正的成长,你就必须要接受“信念是可以被审视的”这条信念。这时你就可以把它当做普通观点去审视了,因为你的个人认同,并不建立在某个信念内容本身上,而是建立在这个信念的推导过程,只要这个推导方式是有证据支撑,经过慎重思考,信念的内容才是可信的,而且只有经过论证的信念,才能作为行动的指导。所以,当你学会提问,你发现一个信念经不起考验,就要果断放弃它。批判性思维正是这样有用的工具,它的价值就在于帮你变得更清醒和明智,获取更大的思考自由度。
二、按照对的思考模型去训练
面对一段带有思考但有判断的话,首先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那就是你的论题、结论和论证部分分别是什么?找出问题,组织论证,得出结论就是你的思考方法和步骤,这也是批评性思维特有的思考模型。可以说,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提问,验证一个判断的过程,并形成有效的结论。
论题要明确。论题是什么?或论题是怎么形成的?应该说,批判性思维通常面对的是一个观点,在对这个观点进行真伪判断或是非判断时,所给出的提问就是论题。也就是说,面对一段思考,应该是先有一个结论。比如地球之外的宇宙中,还有其他生命存在吗?这就是一个事实判断。结论有两个,一是认为存在其他生命,另一个则认为不存在其他命。再比如,先成家好还是先立业好,这就属于价值判断。确保论题明确基于两点原因:一是保证问题和结论一致,二是避免跑题,答非所问。
有时候我们张口说话,说着说着就忘记了要说什么,原因就在于说话之前就没有明确这段思考的起点和终点,即论题和结论。比如,你问你的下属一项工作什么时候能完成?他回答,他的手里还有其他很多工作,这就是跑题了。你问的是完成任务的时间,她回答的潜台词则是不想做,你一定不会满意这样的回答。但换作另外一个下属,他这样回答:领导,今天星期一,我会在星期五完成这项工作。因为你上周布置的A工作,需要客户反馈和拟订报告,这需要三天时间,而新工作的重点内容包括情况调查和数据统计两项,如果我一个人干的话,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所以本周五能够完成你交代的任务。这个回答你就可能会满意,因为他知道你要的结果是“完成任务的时间”,对标的论题是就是哪一天,然后通过论证得出了“周五”这个结论。 这个回答就真实有效、逻辑清楚。明确论题,说白了就是训练正面回答问题的习惯,使论题和结论匹配。
结论要能自洽。什么是自洽?结论要有论证支撑才称之为结论,没有论证支撑的结论只能是观点。也就是说,立论者希望证明,也希望你接受的观点必须经过论证。有一对概念可以准确的说明这对关系,即辩论和吵架。辩论时,辩论的双方一定会对自己一方所持的观点给出理由,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而吵架双方,很多时候,比的是耐力和声调,各方只重复自己的观点,并不给出理由。比如,两个小孩儿因为玩具吵架,一个说他抢了我的玩具,另一个说没抢,至于抢或没抢的事实,双方通常不会给出。如果真的给出了事实和理由,吵架也就结束了。
此外,结论不能先行。这个问题有点深刻,我们要始终记住,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对思考的再思考。批判性思维是为了检验自己或他人观点的正确性。如果结论先行了,就表示你先有了一个立场或假定,那你为此找出的论证都是倾向于这个观点的。这时,论证条件可能并不充分,甚至不成立,自然这个观点就不能成为正确的结论。
比如在一场就职比拼中,以你曾经的经验,你认为你的业务素质强于对手,甚至你认为对手在诸多方面都不如你,当你形成这个结论时,你所找的各类证据一定是比对手强的证据,真正到了正式裁决的那一天,你极有可能会输给对手,因为这个岗位也许更看重的是领导和协调的能力,你并没有进行充分提问,找出有效的论证,给出正确的结论。
论证要有效。论证就是从论题到结论的证明过程,包括两部分,一是前提,二是结论。论证合理,需要问两个问题,前提成立吗?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符合乎逻辑吗?而且,只有当前提必须和结论相关,并保证前提必须为真时,这个论证过程才有效。
举个例子:朋友送了小明一条金毛犬,小明决定要养这只小狗。前提是,小明很喜欢这只小狗,小明能够照料它。结论是,小明应该领养这只狗。
这个推理的质量决定于小明为得出自己的结论给出了多少支撑的前提。先看前提,不管是“喜欢小狗”,还是“能够照料”都和“可以领养这条小狗”有关,所以从前提到结论推理是相关的。再来看前提是否为真?喜欢小狗这个前提是真的,但“能够照料”这个前提是不是真的,还需要问几个问题。小明有时间训练小狗吗?他上班期间还可以照顾小狗吗?如果他去旅行,小狗怎么办?而这几个问题是与“要领养这条小狗”相关的隐性前提,如果小明把这几个问题的想明白了,并陈述出来,那得出“可以养狗”这个结论的论证才算是有效。比如可以先安排小狗在狗校训练三个月,使其掌握独处的技能;长时间外出旅行时可以带着小狗。这样前提才算是真的,形成的结论就正确了,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论证过程。
其实,从前提到结论的过程,还涉及到推理的概念。好的推理有两种,一种是演绎推理,另外一种是归纳推理。上面的例子就是演绎推理,它的特点就是前提为真,结论不可能为假。最典型的演绎推理是三段论,著名的三段论出自亚里士多德,他讲:所有的人都会死(前提一);苏格拉底是人(前提二);所以,苏格拉底会死(结论)。归纳推理的前提不证明结论,但可以支持结论。比如看一个电视剧,你可以说这个电视剧前五集很好看,所以第六集也可能好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前提用了演绎推理,那结论一定是肯定的,如果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形成前提,那结论就不是肯定的。
三、思考质量应高于决策速度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要快速回答问题,快速完成任务,随之形成的价值偏好就是:准确重要,但会更重要,这与人类的进化不无关系。最小阻力原则,导致我们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都会去追求最省力的方法,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大脑也并不会主动选择更复杂的批判性思考来辅助决策。
但近代,尤其是近百年来社会环境变化了,我们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非打即逃”这样的迅速作答的生存问题了,而是面对是学医还是学艺,住学区房还是郊区房,这样复杂的决策了。认真想一想,未来我们面对的大部分问题都将会是复杂问题,需要我们审视决策。想要解决这类问题,并不需要你反应快,反而需要你细心地观察积累,勤奋比做功课,扎实地搞研究,这也成为判别一个更为明智人的基本标准。这就需要你在日常,要有意识的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把“花足够时间来思考”这件事儿变成你的习惯和仪式。
当然你也会有这样的疑问,花很长时间运用批判性思考值不值得?如果你能形成花足够时间来思考这样的习惯,你自己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反过来看,如果对于一个问题,你不花时间进行思考,取而代之的是粗糙决策或放弃思考。那就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为了补救决策失误造成的后果,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股市中追涨杀跌的散户就是这样做的;因考虑简单、把事情越弄越复杂的人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批判性思维带来思考效率,追求的是做出正确判断的频次,而不是某一次判断和决策的速度。
当然,批判性思维只能评判思考,没有能力构建新的思考,这是批判性思维的局限。但运用运用批判性思维可以助你增加思考,通过追求思考自由度,成为更明智、更独立的思考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