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若没有特别的情况,每天都有一段时间属于《通鉴》,一般情况下,是在晚间。掩上房门,关闭手机,独自坐在桌前,慢慢捻亮台灯,黄色的光晕逐渐在桌面扩散开来,照亮书卷。在寒冷的冬夜,显得格外温暖。
打开《通鉴》,仿佛打开了一个秘密的时光隧道,那些早已作古的人们,借由文字,在我面前再次演绎属于他们的故事,历史长河中的那些陌生的场景,一一浮现。虽然已经离我非常遥远,然而,我知道,它们——廷争或杀戮,权衡与抉择,都曾经真实地存在过,古之人其实并未离我远去。
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读《通鉴》,让我潜心体察沉静客观的叙述背后古人的心意,以及,作者不愿轻易为人所窥知的态度与用心,我的生活经验因之而扩大,同时培养起来的,还有同理之心,那就是,以文字为纽带,我宛若来到了古人身旁。
乔治.史坦纳在《勘误表—审视后的生命》一书中提及我们读经典时:“经典会问我们:‘你了解了吗?你负责任地重新想象了吗?就我提出的种种问题,和蜕变后更丰富的种种潜力,你准备好以此采取行动了吗?’”
因而,我也总会在睡前,躺在床上,回思历历,暗自追问自己:“读了《通鉴》,对我产生影响了吗?倘若置身于历史的某一瞬间,面临着重大的选择与考验,我会如何说,如何做?又该作出怎样的选择?”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