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位抑郁症患者的自述抑郁症自我救助
我的疗愈日记| 我为什么写这个专题?

我的疗愈日记| 我为什么写这个专题?

作者: 薇拉VeraWang | 来源:发表于2020-04-02 07:25 被阅读0次

    ​​

     2020年4月1日 晴🌞 墨尔本

    01

    起 因

    两个月前的某一天,我正在写新小说的大纲。Anna突然跑到微信上找我,毫无预兆地对我说:“我觉得你可以在公众号开一个专栏,就写你是怎么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的。你心理咨询那门课又学得那么好,写出来一定可以帮到很多人的。”

    我下意识想要反驳那句“学得那么好”,目光却不可避免停在了最后半句话上。

    我很好奇,她为什么会对我产生这样的信心?

    想来想去,原因不外有二:

    其一,我本人是一个单凭浅交和外表很难看出来的长期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除了隐秘地寻求专业帮助,我大部分时间都凭着看书和课程学习,通过自我调适和疏导熬过了漫长的痛苦岁月。甚至用过分角色扮演替自己心理咨询这种精分的法子。

    其二,去年约莫7、8月份,我给Anna做过两次电话心理咨询,以“非友人”的身份。自那以后,她数次提起,我的咨询就像一个迟到多年的契机,让她发现了自己不快乐的真正根源,重新拥有爱的能力。想到这里,我轻敲键盘回给她一句话:“我觉得可以试试。”

    我感到一种平凡的伟大,以及即将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这是我将新开公众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追求高于利己主义的人生意义 = 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自Shakti Facebook)

    在莫纳什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某节Tutorial上,我们的Tutor听完我的叙述,看着我说:“我相信你身上拥有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你经历过的心理折磨,以及积极生活的勇气。当你完全好起来,将这段经历转化,你将能够帮助更多和你拥有类似经历的人。我们在场没人能比你做得更好。”只是听过一遍,我就记住了。那时我并没想到,这段话还有另一种解读方式。

    去年九月份到十二月份,我和另外五位同学一起去了新西兰,在Shakti做实习社工。这是一家跨国的非营利组织,专为亚洲、非洲和中东文化背景的家暴受害女性及儿童提供社会援助(含心理咨询服务)。

    这期间,我接受了许多培训,也接触到真实的被援助者,看到他们背后牵连出的社会阴暗。由于强心理压力的工作性质,在实习过半时我原本正趋好转的心理状态一下子崩盘,一度影响到正常工作。最严重的时候,我几乎丧失了基本的生活动力,在所有不用工作的时间将自己关在狭窄的小房间里,在失眠中不分昼夜地消磨时光,滴水不进。

    我向我的督导寻求帮助,我的朋友陪伴我并给予安慰,一位高龄的心理咨询师在实习临结束之前,百忙之中抽出了半个小时与我交谈。

    学校的liaison 到新西兰,在与我的一对一沟通中,几乎完全是进行了一场一小时的完整心理咨询。

    我的生日是在Shakti过的,小小的会议厅里,午后的阳光打进来一片暖橙色。来自不同国籍的同事为我唱了一首生日歌,说了一句生日快乐。

    我的督导给了我一个长长的拥抱,在我耳边问我:“Are you ok now? ”(你现在好些了吗?)

    我带着以前的惯性逻辑,为无法高效完成更多工作而自责愧疚,陷入焦虑和抑郁,进而开始逃避面对问题。这时候,我却感受到了真诚的关心,是对于我,而不是因为我手头的工作。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找人来帮你,无论是心理咨询或是协助你手上的工作。”我的督导说:“我们希望你首先照看好自己。”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接受到了这样的信息:受援助者和同事同等重要,我们尽能力范围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以此获得自己人生意义提升带来的满足感。

    某一天,我在Shakti的慈善商店值班。门口有一位穿着超市员工制服的中年女性路过,欢乐洋溢地向我们招手。我们的店长Victoria挺着七个月的大肚子,朝外面喊:“Hi, It’s you! ”(是你啊!)

    “这是我曾经的客户。”她笑着对我们说,暖如春日的灿阳。

    回到第一段那位Tutor说过的话。后来我再回想她当时看向我的眼神,品出了另一层隐含的意思:“将自己的经历化为能量,为在生活中备受挣扎的人提供支持,是一位称职的社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品质。我们照看好自己,然后带着同理心照看他人。我相信你具备这种品质,你会做到,你的人生会在某处绽放。” 换成成不那么矫情的话,就是本节标题那个等式。

    最后引一句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的说:“意义来源于归属和献身高于自我的事物,还有塑造最好的自己。

    这是我决定开这个公众号的第二个原因。


    03

    人生的意义不止于追求快乐

    (来自TED 官网)

    快乐来源于利他的行为。这是一个很俗套的话题。因为俗套,它的正确性就更容易被遗忘。

    人类自古以来就是群居动物,而现今我们却生活在一个极端孤独的时代。有多少人在无尽的忙碌中遗失了生命的归属感?我们不快乐,到底是为什么?恰好前天,我在读一本叫《个人心理咨询》的书。书上说,罹患长期抑郁的人,甚至严重至产生自杀的念头,许多时候正是因为他们自觉无用、不被需要,人生毫无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因被他人需要而产生的归属感。

    这一节的标题,实际上来自我近期听过的一个TED演讲,原标题叫: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being happy。在演讲中, Emily Esfahani Smith 引用了一项研究的结果:“造成绝望感的,不是生活中缺乏快乐,而是缺少了人生的意义。”

    我们需要有意义的生活,来获得真正的、长久的快乐。

    一番思量过后,我说服了自己,与Anna一番探讨,敲定了一份像样的方案,终于决定来做这件有意义的事。诚实来讲,我是害怕的。想到即将发出的这第一篇推文,我的内心忐忑不安,甚至恐惧。因为我将要在这个公众号上三件事:

    第一,资源推介。【每周三】

    找到对心理疗愈有帮助的演讲、书籍、影视等资源,推介给需要的人。

    第二,自我剖析。【每周六】

    我得把自己的心剖出来,附上真诚,白纸黑字地给人看见我曾经对至亲的人都拼命隐藏的不堪。在此基础上,分享我的疗愈过程。

    第三,疗愈方法分享。【每周六】

    尽我所学,分享我在课堂和书籍中学到,并亲试有效的疗愈技巧,介绍给需要的人。

    让我恐惧到宿夜难眠的是第二和第三件事。我难以放下心理负担:我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倘若失败怎么办?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怎么办?

    所幸,如今的我已经走出令人生畏的阴影,拥有了足够的力量与恐惧和解、同行,将我曾受的煎熬转变成帮助别人的能量。

    希望,我的故事和经验,能帮到恰好需要的你。

    -- To be continued --


    注:

    本节推荐视频内容移步TED官网,或微信公众号(我的疗愈日记)-- 文章记录:《我为什么要开这个公众号?》


    如果你有说不出口的故事,

    如果你信任我,

    发匿名邮件给我吧!

    你用心写,我便用心回。

    我的个人邮箱:teenietinyme@gmail.com


    更多内容移步公众号(我的疗愈日记)​

    作者个人文学公众号(胡思乱想的灵魂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疗愈日记| 我为什么写这个专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dt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