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每天写1000字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75章:大道至简,道即无为,不求完美,不多妄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75章:大道至简,道即无为,不求完美,不多妄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3-08-16 07:29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75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解读这一章,还是老思路,别搞什么宏大叙事,就琢磨用于人性修养,为此,“上”引申为思想,“饥”精神空乏,“难治”难以相处,“轻死”轻易出错失败挫折,“求生之厚”完美主义,“无以生为”不多妄为不求完美。

本章大意:精神空虚,源自贪欲过多;难以相处,在于干涉过多;容易犯错,因为苛求完美。由此,得道者不求完美,不苛责成功。

处理一个人的心理困惑和现实困境,要有基本理念,即外部环境不可改变情况下,抱怨无效无用了,就要内观自己,改变思想,换个活法去尝试。

本章提到的“饥”“难治”“轻死”这些问题,引申为属于心理困惑,那么就可以把引发原因“食税之多”“有为”“求生之厚”,用“苛求完美”来解释和应对,切中要害,一目了然。

人性不甘落后,追求成就,不知不觉出现苛求完美心态,凡事都要争第一,不能接受局限,不敢承认无知,表现为老子说的“贪婪欲望”“恣意妄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

为此,老子给出应对技术,即“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不要干涉过程,不要苛求完美,不要事事顺心。

举家庭教育例子。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不过家长常常过度干涉,放学回家看到孩子不写作业就生气,不按照家长要求学习就生气,写的不好不乐意,作业多了还不允许孩子抱怨。

家长怒怼孩子,“你看看人家谁谁谁”,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只不过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可能在别人家的家长眼里,也“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一大堆不满意,而自己家的孩子,也许正是别人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信不信?

人很多时候“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问题在于自己能力有限不承认,做不好自己就去责怪别人,尤其是家人亲人,稍微变异就成了“苛责别人”“苛求完美”。

不信的话,设想一下,当家长指责孩子时候,孩子一个反问,“你看人家谁谁谁家长如何厉害”,会让你哑口无言或者恼羞成怒。

什么叫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就是遇事能分类应对,接受最差能不慌,如其所是不干涉,归纳起来正是老子说“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不求完美,不去干涉,道法自然。

相关文章

  • 无为而治,幸福绵长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道”是《道德经》的核心。何谓道?道有天道,人道。何谓人道呢?即事必躬亲...

  • 无为而有为,无为而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有为,无为而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意思是: 即顺应自...

  • 共学《道德经》第37天

    共学《道德经》第37天2022年3月24日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道德经·第37/81章 - 道常无为

    道德经·第37/81章 - 道常无为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 无为而治与市场经济

    道德经讲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道德经》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无为的,但“道”有规律,以规律约束宇宙间...

  • 37-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自《道德经》第37章,意思是,大道总是无为且无所不为。 这是老子对无为的侧面解释;通常人们都认...

  • 谈“无为”

    “养神之道,贵在无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道教以“道”为基本信仰,认为“道”...

  • 2019-05-08

    坚持系统读《道德经》第33天。 早起学习第33天. 体重:66.5Kg 跳绳:0 眉心舒展,面带微笑。 道常无为,...

  • 【每日精进640】10.26《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二章(无为篇第八

    《道德经新译》第六十二章(无为篇第八章) 为道日损 无为皆为 (原第48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

  • 《道德经》第37章

    大道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自由自在,无始无终,无欲不求,所以属于无为,即没有任何诉求的作为。道生万物,道死万物,无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漫谈《道德经》第75章:大道至简,道即无为,不求完美,不多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dw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