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与我而言,是一个奢侈品,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底气。所谓没有底气,就是我同人说这是我的故乡时,自己都觉得十分苍白无力。
我约摸三、五岁的时候就随爸妈离开老家湖南去到湖北做生意,是所去到县城的做此类生意的第一家。父母对此有种莫名的骄傲,经常同人聊天会说:“我们88年就来了这里。”
我弟弟是88年正月出生的,按理说,不至于妈妈生下孩子,就带着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去外地谋生,但他们从不改口,我就默认是88年的下半年了。
我没有奶奶,奶奶死的早,据说是被我爷爷气得跳井而亡的。爷爷不管事,家里的孩子是三兄弟,连帮忙照顾孩子的人都没有。因此,爸妈外出做生意,将弟弟带上,我托放在姨妈家。我在姨妈家呆了非常有限的一两年,随后就转到湖北的县城,在那里一直呆到考上大学来武汉。
聊起故乡的时候,我通常会说我是湖南人。8、90年代,湖北小县城的人素质普遍不高,他们喊外乡人“侉子”,动不动就一副本地居民凌驾在外乡人的姿态。对他们而言,我们是外乡人,这没问题。
我们回湖南的次数不多。小的时候,交通不方便,我们回湖南,先要坐车去武汉,再转到监利或者其他地方,最后再回到湖南县城。那个年代,出门回家都是大包小包,有一年除了行李爸爸背了两袋子羊腿,有一年背了十个椅子,都是因为平时觉得便宜,买回去老家或送人或自用。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再加上两个孩子,回去的次数屈指可数。一般过年回去一次,有时两年一次。等到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接连好几年都不回去。大人说是因为孩子上学,寒假放的迟,开学开得早,短短几天不愿折腾。其实不是这样,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经营不善,家里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还是不回家过年比较省钱。
由于长年在外,我压根就不认识老家的小伙伴,不认识老家的邻居。爷爷不搭理我们,亲戚们来往除了凑份子也没有过多交流。因此,我对湖北人说,我是湖南人,实际上我对那里的了解十分笼统和模糊。
再后来,为了参加湖北地区的高考,户口被安在了湖北的这座小县城。当时,据说政策是不允许外乡人考试,可我从小学就在此地上,一直读到高中,不在此处考不知道该去哪里。我用湖北人的户口和身份证参加了高考, 到了大学户口迁到学校,迁出地写的是湖北某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是从湖北某地来武汉的。
因为不懂户口和住所和籍贯的关系,我的各类资料填的十分混乱,有时填湖南,有时填湖北,也一直没有人来纠我这点,真不知道如此乱的资料,到我老时会不会造成什么困扰。
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爸妈关了门面,回到了湖南老家,他们觉得回了家乡,无论做什么 都可以,却被现实狠狠地打了脸,他们在老家机会快生存不下去,只能沦落到打零工为生。
我工作结婚后回过湖南几次,倘若父母外出做工,我一个人哪怕再无聊,也没有什么去处可去。我对这里的人和事都十分陌生。
我时常悲哀地想,我没有故乡。可我也想,倘若我死了,一定要埋到我奶奶的旁边,将骨灰撒到老家的田里河里。
我随父母在外漂了十几年,早就失了根。我期待能用这种方式产生连接,不至于成了没有归处的游魂。
如今我安家立业,预计今后都将在武汉长期发展下去,连将自己洒在老家的可能性都很小了。我自3岁前后离开故乡,在那个时候起,我就已经失去了她,成为了一世浮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