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只要两件事有关联,那么有些人一定会认为,其中一件事是另外一件事发生的原因。比如,某个人升职了,一定是他和领导走的近,而不是他自身能力强。或者说,某人拒绝了我们的请求,他一定没有把我们当做朋友,他以前对我们的好都是假的。在地铁里听到一位中年妇女说,去市区一个超市买的菜质量差,不如郊区菜场买的菜好,就说城市让人的生活质量降低。
想必这种现象,我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或者自身都经历过。心理学上叫做选择性偏差或者选择性观察,我们总是愿意相信自己认为是对的答案,而忽略客观事实。
心理学上对选择性偏差的定义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因样本选择的非随机性而导致得到的结论存在偏差,是由于人为主观的选择而导致的数据偏差。
这里有一个关于选择性偏差的例子,现在有一个研究机构想要研究一个主题就是『医院是否可以让人变的更健康』。这个机构随机挑选了10万名群众,测量这10万名群众的健康水平,然后根据最近一年是否有去过医院将10万名群众分为两组,最后得到的统计结果是最近一年没去过医院的群体的健康水平要比去过医院的群体健康水平要好,我们能说明医院让人变的更加不健康吗?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选择性偏差导致的一个结果,因为最近一年没去过医院的群体整体健康水平可能本来就要比去过的要好,所以测试出来的结果也是如此,并不能说明是医院让人的变得更加不健康。
我们在日常分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这种偏差的发生,衡量有没有选择性偏差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就是,被比较的两组群体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两件事有关联,但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
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有几个建议。
1.树立批判性思维
改变选择性偏差的重要方法是树立批判性思维,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真的吗,还有吗。看看信息的来源是什么,多去对比下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关注下反面的答案,充分利用正反合思维,获得相对客观的结论。
2.保持开放心态
最可怕的就是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固步自封,不再愿意学习新知识,不再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放弃自我成长,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时刻保持成长心态,保持开放心态,不放过任何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观点,也不要轻易排斥他人的建议,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完善自己,获得成长和进步。
3.完善知识体系
当我们摆正了心态后,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平时读的书、听的课、听到的建议,及时总结,根据自己的知识框架,充实到知识体系中去,待下一次遇到问题时,就可以调用解决。知识框架建议分这几大类,核心素质、通用能力、专业技能、必备经验等,可以借助笔记类工具进行归纳整理,不断输出、完善,形成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
以上,供您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