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
与小我思维不可分离的情绪痛苦的另一种表现,是一种深深的缺乏感或不完整感。有些人意识到了这一点,而有些人则没有。如果意识到了这点,这种感觉就是不安、无价值感或自己不够好的感觉。没有意识到这点的人,就会间接地感觉到强烈的欲望和需求。
不管是以上哪种情况,人们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一种自我的满足感和可供认同的事物,以便弥补他们内在感到的空虚。他们拼命追求财富、成功、权力、名望或者一种特殊的关系,这样他们能自我感觉更好一些,感觉更圆满一点。
但是,即使他们拥有了这些东西,这种内在的空虚仍然存在,并且还是个无底洞。然后,他们真正地陷入麻烦之中,因为他们不能再逃避了。当然,他们还是可以逃避,但是逃避将变得更加困难。
只要这种小我思维控制着你的生活,你就不会真正得到安逸;即使你获得了你所期望的东西,实现了你的理想,你还是不会处于平静的状态,即使有,也是短暂的。
由于小我是一种衍生出来的自我感觉,所以它需要认同于外在事物。它需要不断地被维护和喂养。最常见的自我认同与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种族等其他集体认同有关。所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你。
你觉得很震惊吗?或是知道这些反而让你感到松了一口气?你迟早会放弃所有这一切的。或许你会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但你迟早会知道有关它的真理。至少当你感到死亡即将来临时,你就会知道它。
因为死亡来临时,会带走所有不能代表你的东西。生命的秘密在于:“在你死亡之前死亡”——并发现原来根本没有死亡。
【消化总结】
小我思维是一种匮乏感和不完整感。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会感觉不安、无价值感或感到自己不够好,没有意识到这种感觉的人,会有强烈的欲望和需求。无论哪一种,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一种自我满足感和可认同的事物来弥补内在的空虚。
小我是一种衍生出来的自我感觉,它需要认同于外在事物,需要被维护和喂养。所有外在的认同都不是真正的你,而是空虚的带着面具生活的你
【关联过往经验】
小时候上学,到周末的时候同学们会互相约着去各自家里玩,记得那时候我却不喜欢同学来自己家里,不是不喜欢跟同学一起,而是觉得自己家的房子太老太旧了,小学的时候大家的房子似乎都还差不多,等到初中的时候,很多房子已经翻新或者重新盖房子了,而我们家还住着以前的破旧老房子。
你看,从那时开始就有了比较的心理,就开始以在外的事物来作为评价自我的依据,来寻求自我的认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路上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多,成绩,工作,财富……
这就是小我思维产生的缺乏感和空虚感。不断的去追求,又不断的去比较,慢慢陷入了焦虑迷茫的境地。
【设定目标和计划】
目标:不比较,不焦虑,做真实的自己。
计划:
1、当小我思维出现时,积极暂停,提醒自己,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想;
2、专注自己内在的提升,而不要常常把关注焦点放在外部;
3、做提升自己能量的事情,读书、写作、冥想,聚焦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