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如何培养孩子有颗感恩的心之前,特别有必要先来讲段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家谢尔 希尔弗斯讲过一个“爱心树”的故事:有一棵大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也很喜欢大树,他经常跟大树玩捉迷藏的游戏、荡秋千、吃果实、编织树叶等等,累了就在大树下睡觉。渐渐的,小男孩长大了,他不再经常和大树玩了,大树感到丝丝寂寞。
一天,男孩终于来看大树了,大树非常高兴,叫他荡秋千吃果子,男孩却说:“我已经长大了,不爱玩这些游戏了,我想买玩具,可是我又没有钱,你能给我吗?”
大树说:“我没有钱,只有树叶和果实,你把它们拿去卖吧,这样你就有钱了”。大树看到能帮助男孩,感到很满足。
过了很久,男孩没有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有一天男孩终于来了,大树高兴的扭起了树干说:“快来爬到我的树干上荡秋千!”男孩说:“我很忙没有时间爬树,我需要一个妻子,还有孩子,还要一栋房子,你能给我房子吗?”大树没有房子,但他却对男孩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拿去盖房子”,大树又一次为帮助了男孩而感到很快乐。又过了很长时间,男孩没有来看望大树,当他终于又来时,大树高兴的话都说不出来,他哑着嗓子说:“来吧,孩子,和我玩吧”。男孩回答说:“我已经长大了,而且现在心情很不好,实在不想玩,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大树让男孩砍下自己仅有的树杆,用他做了一条船驶向远方,大树又一次为满足了男孩的愿望而感到高兴。
又过了很久,男孩又来了,对大树说:“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休息一下我太累了”,大树说:“非常抱歉,孩子我现在是个老树墩,实在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为你做些什么,来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看到这感慨颇多,这是一个关于索取和奉献的感人故事,大树是妈妈的化身,对孩子一无所求,却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
但是如果大树除了爱孩子,还应该有“智慧”就应当教会孩子理解“爱”,感谢“爱”,回报“爱”,这样的爱才是我们所倡导的教育观。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时刻注意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比如平时在陪孩子看《动物世界》和其他的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片子时,就会和他讨论里面的生存之艰难、记录片里面真实的穷苦生活,当孩子在看到种种残酷的生活场面在和自己的生活一对比,他就有意识当下的幸福来之不易,就会懂得珍惜和感恩。而且还有特别暖心的行动:主动累积自己的玩具说要送给山区的小朋友。
昨天是上班第一天,晚上吃完饭,孩子竟然要求洗碗,我也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而且还有些许的奖励哦。让孩子适当的参与家务,用同理心去体会父母的不容易,才会生发感恩之心。(昨晚忘记拍洗碗照,来张刚刚偷拍的阅读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