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黄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廷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诏令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与韦后同时被杀。
名门之后,明达聪敏
上官婉儿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祖父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父亲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内庭。在内庭为奴期间,在其母亲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作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女皇宠臣,专司诏令
仪凤二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随手而成。且文意通畅、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后来武则天称帝,诏书多出自上官婉儿之手,时称内舍人。不久上官婉儿又因忤逆旨意犯了死罪,但武则天惜其文采而特赦其罪。以后上官婉儿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通天元年开始,又要上官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中宗信任,韦后为皇
神龙元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上官婉儿深被李显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多有往来,屡次劝说给韦后行武则天的故事。于是韦皇后上表请求规定全国市民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请求规定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时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劳役,改易制度,用来收取人心和民望,李显都准许了。
武氏之宠,太子之危
上官婉儿又向韦皇后推荐武三思,将武三思领进宫中,李显于是开始与武三思商议政事,张柬之等人从此受到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武三思私通,并在所拟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非议皇家,这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邸,并诛杀其宗族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扣击阁门而逮捕搜捕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皇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杀皇后和陛下。”李显、韦皇后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领两千余人,屯兵太极殿前,闭门自守。不久之后,李重俊兵败被杀。
文坛翘楚,祸乱朝纲
上官婉儿深得李显、韦皇后信任,专秉内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并设置酒宴,让大家吟诗作赋。上官婉儿经常代替李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作诗,朝廷内外,吟诗作赋,斐然成风。上官婉儿还喜欢藏书层,藏书万余卷。所藏之书均以香熏之。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因为受到中宗李显的宠信,于是很多人就去依附上官婉儿得到晋升。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尽管后多次被人弹劾,但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的保护,仍然能官复原职。
唐隆之变,婉儿授首
景龙四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于太平公主。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朝廷中的重要位置全部安排了自己的族人,朝政大权落入韦氏之手。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等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
上官婉儿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后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太平公主非常哀伤,派人去吊唁,并出钱五百匹娟。
诗文传世,才女之名
开元初年,李隆基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此文集现在已经失传,《全唐诗》中仅收录上官婉儿遗诗三十二首。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