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语与主题
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施事主体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达中。因此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部分
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topic-prominent)
英语是注重主语的语言,造句离不开主语。这是英民族“主客两分”的哲学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体现
A dialect is known by every linguist in this room.
有一种方言这间屋子里的每一个语言学家都懂得
所以译者应善于将英语的“主语——谓语”结构转换为汉语的“主题——评论”结构
2.形合与意合
英语国家沿袭了古代希腊人非常严格和规范的语词结构。古代希腊人认为,语词系统与思维系统是相一致的,要表达一个清晰合理的思想就离不开清晰合理的词形和句法。
中国人重直觉,强调意识流,只要能够达意,词的形式是无关紧要的 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中,语法意义和逻辑意义常隐藏在字里行间
在不同的语言中,句子内部连接或外部连接的三种手段:1.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
2.词汇手段(Lexical equivalence)
3.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
用前两种手段连接成为形合(hypotaxis),用后一种手段连接成为意合(parataxis)
英语句法结构重形合,句中各成分的互相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句法结构重意合,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少用连接词
Modesty helps one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树状与竹状
英语句子“多随举随释”,枝丫蔓生,呈树状结构,分叉处有介词,关系代词连接
汉语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逐层展开,节节延伸,犹如竹子。
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男孩哭得心都快碎了,当我问及他时,他说饿极了,有两天没吃了
(从例子看出,英语十分注重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的完整,上面英语句子主干为The boy said, 但节外生枝,叠床架屋,竟有5个从句,用了who,as if, when, that, because等多个连接成分,形成了一个空间构架,犹如“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呈树状。而相应的汉语节节展开,言简意赅,语意连贯,结构紧凑,呈竹状)
英语的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之间结构关系和逻辑联系必须交代得十分清楚。英语的关系词(包括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词等)十分丰富,英语正是靠这些关系词的过渡和连接,从形态上维系句内和句间的各种关系的。
因此英语句子结构呈树状,往往有一主干(复合句中的主句或简单句中的某主要成分),主干上枝蔓横生; 句子成分随时可加以修饰,而修饰语中的某成分又可被别的成分修饰。由此往往形成长句。
汉语句子结构呈竹节状,逐节(短语或小句)展开。汉语的句子可以在同一施事或主题语之下按照逻辑顺序铺陈,虽然小句间有逗号隔开,但语句的联系仍是紧密的。这样,汉译时经常由英语的树状转化为汉语的竹节状
4.静态与动态
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或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 而汉语则有一种多用动词的固有习惯。
英文每个句子中只能用一个限定式动词(finite verb),唯一例外形式是并列句动词谓语
英语的限定动词只能做谓语,而汉语中的动词无处不在,不仅可以做谓,也可以做主,做宾,做状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而汉语是动态的语言。“英语的静态修辞实质是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而介词优势又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果。因为名词与名词之间要借助介词来联结”。因此,在英译汉时要变静为动,摆脱名词化的框架和大量介词的干扰,突出原文的色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