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67期“新”专题活动。
年少的时候,喜欢读《平凡的世界》是因为觉得情节好看,现在重新再来读一遍《平凡的世界》才发现字字珠玑。
“光景”这个词最开始是从朱自清的《背影》里读来的,当时心里实在为朱自清家感到难过,因为他的父亲丢了工作,祖母也去世了,家里光景惨淡,但是再从《平凡的世界》里读到“光景”这个词时,心里面的难过就像海啸一般了。
原文是这么写的:“少平知道,家里的光景现在已经临近崩溃。少平知道,家里的光景现在已经临近崩溃。老祖母年近八十,半瘫在炕上;父母亲也一大把岁数,老胳膊老腿的,挣不了几个工分;妹妹升入了公社初中,吃穿用度都增加了;姐姐又寻了个不务正的丈夫,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他们家经常接济一点救命的粮食--他父母心疼两个小外孙,还常常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喂养。”
祖母已瘫痪,父母已老迈,自己和妹妹又还要读书,姐姐还得靠娘家救济,哥哥一个人从13起开始负担起一家老小的生活,生活真的没有给人留下活路。
现在我们也许没有再吃黑面高粱饼,吃得好很多,但是也还是有不少的人家境惨淡的,有的人一家四个老人,三个孩子,就靠夫妻俩工厂打工养活家人,若是遇上老人生病,甚至是接连生病,那是得多艰难。
中年的我太能共情孙少平的感受了,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他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有一种变太态的对立情绪。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去得匆忙,没化妆也没有背包,连衣服都没有换就匆匆赶到饭店,结果本来混得最不好的我,穿得最寒酸,突然就觉得自己再也没有脸面了,我就像个乞丐混在一群富豪中一般,那么卑微,那么难堪。
年少的孙少平,面对派头十足的班长顾养民时,看到他扬起手腕看表的神态时,无名火便炸了起来,点名的时候,故意不应到,仿佛这样就能让自己获得了自尊一样。其实常人多多少少也会有这种心理。有时候,就是莫名的仇富,觉得在网络里面喷上那么几句,心里面就能和他们达到同样的高度,甚至还能高他们一等一样。
尽管上学是如此的艰难,但是对于孙少平来讲,能够读书就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哪怕是每天要劳动半小时,劳动的时候因为吃不饱饭而又腿打颤,头晕眼花,眼冒金星都值得,因为他寻到了不一样的人生。
有空的时候,他会去大街小巷转,见不曾见过的人,看不曾看过的景,认不曾认得的城市。这些都给了他精神上的富足。
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让他精神上变得满足的是他无意间打开了读书的大门。都说读书改变命运,我认为课外阅读才是让孙少平真正走上了改变命运的路。
他最先读的就是《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我很庆幸他最开始读的是这本书,我想无论是谁都会被保尔深深震撼的,也会因他而改变。如果不是这样的书,我想孙少平虽不会变得和侯玉英一样成为一个身体心理都有残疾的人,但是也不会成为一位特别上进的人。
当然他也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好老师,他的老师对于他看“反动书籍”的行为并没有否定,只是提出建议不要在上课的时候看,还肯定了他看的书籍,这无疑也是让孙少平获得了支持,也是他的心灵力量。
一个行孤独,与人同行可能走得更远,他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伙伴,与他同样贫穷但是有同样志趣的郝红梅。
一个人的成长,也许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把一生都改变了,所以面对人生转折时,如果得遇良人,你将少走很多弯路;如果刚好走对,你也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如果走错了,那就努力再把他走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