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圣经》·《诗篇》第23篇
01 她惊慌之下嫁给了不爱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2889/cdf0280c78732cde.jpg)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看清面纱之下生活的真相,因为真相往往残酷得超乎想象,尤其是对那些猝不及防的人,英国作家毛姆笔下的基蒂就是这样。
基蒂是毛姆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面纱》中的女主人公。这部小说还先后三次被改编成电影。
故事发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基蒂的父亲是英国皇室律师,他辛苦工作,又有能力,但无心往上爬。而她的母亲则扮演了“赶车人的角色,驱赶着自己的丈夫在她想走的路上朝前走”,后来,她又一心想让漂亮的大女儿基蒂结一门好姻缘。
基蒂虽然虚荣,但又很简单,她并没有太多的心机和手腕。尽管经常出入社交场合,但既能在收入上又能在社会地位上让她感到满意的郎君并未出现,所以直到25岁还没有订亲,而此时,小几岁的妹妹却订亲了。她已经感觉到母亲已不在乎她嫁给谁了,只是想让她早点离开家。
沃尔特是个不起眼的年轻人,细菌专家,在香港工作。他是个沉默的人,不过他说话时可一点都不蠢。他们曾经见过几次,但是她并不能确定他是否爱他,他也并没有流露太多,直到他突然向她求婚。
她一点都不爱他,但当她听沃尔特说“我对你的爱胜过一切,但我发现自己说不出口”时,还是被打动了。基蒂可不想给妹妹当伴娘,也不想成为老处女——“尽管这场婚姻不会太美满,可毕竟是场婚姻啊”。她答应了沃尔特,并在婚后跟他去了香港。
沃尔特体贴到了极点,对她就像是在对待“乡间小屋来的客人”。基蒂宁愿他随意、自然一些。很快,基蒂便发现沃尔特很不合群,而且也不是个受欢迎的人。
02 她爱的“完美情人”却是个伪君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2889/4234cbe8b87c332e.jpg)
基蒂和丈夫去参加聚会时认识了查尔斯·汤森。
查尔斯是殖民大臣助理,高大英俊,擅长运动,极有魅力。他贪恋基蒂的美貌,说她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
而基蒂也发现自己很喜欢查尔斯,这是她始料未及的,因为她之前从未爱过别人。在走出最后一步之前,她犹豫过,不是因为她不想臣服于查尔斯的激情,而是因为她的骨子里的教养和仁义道德让她感到担忧。
他们做了一年的情人。
她崇拜查尔斯,希望是他的妻子,而不是沃尔特的。对于沃尔特,她认为要是一个男人无法做到让一个女人喜欢他,那是他的错,可不是她的。
查尔斯曾经说过他的妻子是个冷漠的女人,他俩之间毫无爱情可言,只是因为长久的习惯和生活上的便利,还有孩子,他俩才暂时还生活在一起。他还曾对基蒂说,“你知道我会永远跟你在一起的,是不会辜负你的。”
但是,当基蒂去找查尔斯,告诉他沃尔特发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时,他却说,“你得明白,你让我的妻子跟我离婚,然后娶你,从而毁掉我的事业,你要的太多了。要是你丈夫真的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并且赢了官司我也不会娶你”。他丝毫不顾及,如果他不娶基蒂,她就必须选择跟沃尔特前往中国内地霍乱疫区湄潭府,有可能染病丧命的危险。
03 被她伤害的丈夫至死都未能解脱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2889/85a1d4d5dc2adc78.jpg)
基蒂和查尔斯实际都不了解沃尔特,而讽刺的是,反而是沃尔特更了解他们。
沃尔特极其聪明而敏感,而且也并不胆怯。只是因为他深爱基蒂,所以当发现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之后,他痛苦至极。
他内心深处可能也极其矛盾,认为自己不应该爱上基蒂这样的女人。当他向基蒂摊牌的时候,他说,“我看你看的没错,我知道你与蠢轻浮,头脑空虚,可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的和理想都很势利庸俗,可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二流货色,可是我爱你。”
当基蒂说查尔斯会为她离婚时,他说如果查尔斯·汤森太太能保证她会跟丈夫离婚,并且查尔斯能够开具书面保证,保证在两份离婚判决书下来之后的一周内取基蒂,他就同意离婚,否则,基蒂就必须跟他奔赴中国正在发生霍乱的疫区,湄潭府。
而他早就料定查尔斯不会和妻子离婚的,所以,当基蒂从查尔斯那里失魂落魄地回来,说跟他去的时候,他早已经让仆人收拾好了基蒂的行李。
出发前,基蒂曾经几次问,带她去霍乱流行的地方,难道是要让她死吗?到湄潭府之后她也问过,等疫情过去之后,他有什么打算?对这些问题,沃尔特从来没有正面回答。
沃尔特白天拼命地工作,晚上也一直呆在实验室。基蒂听到湄潭府修道院里的法国修女和海关的英国人瓦丁顿先生都交口称赞他。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身为细菌专家的沃尔特却染上了霍乱。在临终前,他说了一句令基蒂百思不解的话——“最后死的却是狗。”
后来瓦丁顿告诉她,这是英国作家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的诗——《挽歌》的最后一句。这首诗的大意是,好心人收留了一条狗,后来人畜反目,狗发疯将人咬伤,大家都认为那个好心人会死掉,最终死的却是狗。
由此可以推断,沃尔特带基蒂来疫区是希望她死的,他内向而敏感,可以容忍基蒂不爱他,但不可以容忍基蒂背叛他,所以选择了报复基蒂。
难怪有一次基蒂问他,你真的那么瞧不起我吗?他说,我瞧不起我自己。
04 在绝境中她却得以重获新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2889/26d0c569076f8184.jpg)
刚到疫区的时候,基蒂被那里的景象吓坏了。她曾想逃跑,可又无处可去,母亲那儿是不可能去的,她也不想去,而查尔斯又不要她。
她听瓦丁顿用尊敬的语气夸赞出身法国名门贵族的修道院院长,又得知院长邀请她,就和瓦丁顿去那里拜访了一次。她看到修道院已经改成了病房,还收养了很多被遗弃的孩子,仁慈的院长和修女们用无私的爱和极大的耐心照料他们。
身处修道院的瞬间,她觉得自己被送往了另一个世界。
院长和修女们对沃尔特的评价也出乎她的预料。她现在才知道,他的爱的能力有多广大。她曾经瞧不起他,可现在她只觉得瞧不起自己。
随后,基蒂就经常去修道院帮忙。她喜欢那里的工作,觉得正在将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而且,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忘记了查尔斯。
过了不久,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沃尔特问,孩子的父亲是我吗?她知道如果说是,沃尔特就会彻底原谅她。但是她却说不出,她感觉必须说真话,别无选择。她说,我不知道。
沃尔特要送她走,但是她不同意,说,只要你在这儿,我就不走。
她依旧去修道院帮忙。
渐渐地,基蒂恢复了活力,她是那么快乐,那么让人爱怜。
沃尔特死后,基蒂最终回到了英国。
此时,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将要去外地赴任。她决定尽女儿的责任陪伴父亲,并且希望自己生一个女儿,爱她养她,让她成为自由独立的人,不让她犯自己的错误。
基蒂最终获得了自由。
这就是一个女人如何从所谓的爱情中走出来,慢慢揭开人生华丽的面纱,看尽苍凉,接近真相,寻找解脱和安宁,终的救赎的故事。
图片来自电影《面纱》剧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