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月,我在大理洱海边上看到大量的民宿被清理拆除,抬头看到巍巍苍山,又恰好读到Stewart Brand 的《How Buildings Learn》,于是对变化与不变有了新的世界观。
我观察到个人的成长有三个层级:
地基,就是一个人的心性,要费极大的力气和时间,用洪水地震火山陨石撞击才有可能改变。
楼房,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需要三五年,从打地基开始,一点点往上垒。
室内装修,就是获取知识,有钱有时间就可以,可以不停变换。
2.
那打地基,盖楼房,搞装修,这三个哪个最重要呢?
装修是最简单的,有钱有时间可以开始,比如你想学什么知识和技能。
很多人往往在装修上花费了好多的时间,把自己的钱包和心力耗尽,最后一直跟着学东学西,还被人骂无用的努力。
盖楼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各行各业的专家,没有哪个说3个月入行,半年来成为专家的。
就拿阅读力这件小事来讲,我也是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才从一个读IT相关的技术书籍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的。
亦或者忻忻得意盖了一座楼,结果禁不起时事变化,瞬间倒塌。
被企业辞退,名人们的人设崩塌和企业的品牌负面事件信誉扫地,都是楼塌。
改造地基是反直觉反人性的,特别是在唯物质成功论和一切要快速见效的当下。
3.
为什么我会这样认为呢?
我做阅读这两年,越来越发现阅读最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3个基础:
-
强大的提问能力:如果在阅读的时候,不会提问,也就失去了和作者交流的机会。
这就像一个作者在你面前说了8个小时的演讲,你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你觉得没有回答你心理什么疑问,那这本书对你就是一本废书。 -
强大的理解能力。
提问能力意味着你能让作者说什么。而你理解力,就是你能从作者讲的话语当中听出作者什么。
他回答你的,你接收到信号之后,你是否有现有的知识来解释呢? -
强大的行动力
找到了答案,也听懂了,就读完了?
行动力就是验证和实践的能力和动机。
你会去验证吗?你试过用费曼学习法,去做一个分享验证一下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作者讲的吗?
你会去行动吗?
看了一本小鱼《文案变现》,你会尝试在发朋友圈的时候,有意识地用文案的角度写吗?
看了Wendy的《你的品牌价值千万》,你会开始梳理自己在职场的个人品牌计划吗?
你看,仅仅是简单的阅读力这样一座大楼,它也是建在:提问力,理解力和行动力的地基上的。
想想看,一个人拥有强大的提问力,理解力和行动力,他想盖其他楼是不是就容易了?
4.
新的一年,你的朋友圈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课程让你蠢蠢欲动的。
我并不是说不让你去学习呀,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意思是,无论你学习什么课程,在那一方便去探索成长,你其实就是在做两件事:
- 盖楼:从无到有建立自己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比如你学习写作,演讲,阅读··· ···
- 装修:让自己某一方面的才难变得更有吸引力,比如你已经会写作了,那你现在肯定在头疼,我应该在哪个平台发布才会更有影响力?我应该涨价吗?我应该抱更多的大腿,加入更多的大咖群吗?
我的观点是,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只要你在盖楼,就基于一个前提假设,你是在盖一座某个知识领域的大楼。
而任何知识,都是会被不断淘汰和更新的。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原则》的作者瑞达利欧说,如果你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傻叉,那你这一年就没有任何成长。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你需要问一下自己:你一年前的一座一座知识大楼还在吗?
你什么时候拆除重建?
重建的能力,建更高的楼的基础,就依赖你的地基。
—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我是小六
—
不同观点补充:
马老师:
为什么不依据不同地基而设计不同特点的建筑物?比如高楼,铁塔,帐篷,纪念馆,大桥,……
小六:
因为大多数都是沼泽地。
马老师:
那就见湿地公园好啦。
小六总结:
那当然可以了,不过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了。
我的观点,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
我们一开始都是沼泽地,但是如果不改变这边沼泽地,在上面有所建树就不可能。
马华兴老师的观点认为:
隐喻本身的价值取向。
如果我们把成长比成楼宇,那背后的价值取向是,高大宏伟是好的,低矮茅草房是不好的。所以才会有地基、建筑、装修、一层层的金字塔式的结构。
那如果把成长比成造船,那背后的价值取向可能就变了。有人就喜欢造大轮船,有人觉得一艘帆船就很酷。
如果把成长比成植物的生长,背后的价值取向就又变了。
你怎么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