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0 要想采蜜,就不要踢翻蜂巢

作者: TKJun | 来源:发表于2017-10-24 23:04 被阅读0次

作业太多,工作量超负荷,前面的汽车开得很慢,我们每日有数不清的事情想要抱怨,当生活超出预想时,心里积压着无数的情绪。

面对不顺心,人们一贯的做法就是向别人吐苦水,即使在一番“真情流露”后事情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把情绪都倾泻出来确实很爽。

但我们又没有想过,接受负面情绪的对象,其实并没有你想象中的乐意。

不论是被当面指出错误、接受批评,还是倾听别人的抱怨,都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开心起来,反而会被负面情绪所影响。

认识的人中,有一个担任项目组负责人。他就喜欢向他人倾泻他的情绪垃圾。他工作中管理着一支二十人的队伍,负责日常的工作安排和协调。但他私底下常常向我们控诉哪一位组员不守时,哪一位不服从安排,还抱怨上级领导的安排不合理。长期下来,他的身边几乎没有对他尊敬的朋友,因为他能够在A面前指责B的过错,同样也会到B那里议论A的不是。

“批评别人是愚蠢的,我并不埋怨上帝对智慧的分配不均,因为要克服自己的缺陷都已经非常困难。”是的,金无足金,人无完人,单是要管理自身已经显得异常的艰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别人的不是?

我们想要真诚地对待朋友,就不要说任何人的坏话,只说认识的每个人的一切优点。

这并不是奉承或者虚假,只是在暗示自己,学会发现美,而且将善意传递给他人。我们要明白,赞美可是比批评更加实用的技巧。批评就好比家养的鸽子,它们总是要飞回家的。我们还应该清楚,我们所要纠正和指责的人总是会为他们作自我辩护,并反过来指责我们。

得到真诚和尊重的前提就是——不要批评、指责或抱怨。

有时候看到某些人的陋习,例如迟到、乱扔垃圾等,就忍不住想要对其进行指责和纠正。那样非常好,但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拖延、粗鲁的性格不也需要改正么,先审视自身还存在的不足,将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吧。

从纯粹自私的角度而言,那也比改进别人要收益更大——而且所冒的风险也会小许多。孔子就说过:“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样做不仅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还有利自身的发展。

我们不要去责怪别人,而是试着去了解他们,弄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这会比批评更有益,而且还能产生同情、容忍以及仁慈。“了解一切,就会宽恕一切。”

要了解和宽容别人,就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自我克制。这是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反复训练和感受的,也是我们已改追求的美好品质。

相关文章

  • 43/70 要想采蜜,就不要踢翻蜂巢

    作业太多,工作量超负荷,前面的汽车开得很慢,我们每日有数不清的事情想要抱怨,当生活超出预想时,心里积压着无数的情绪...

  • 2017.7.18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第一部,要想采蜜,就不要踢翻蜂巢

  • 《人性的弱点》

    第一章 要想采蜜,就不要踢翻蜂巢 约翰华纳梅克曾承认:“我在30年前就已经明白,批评别人是愚蠢的行为。我并不是埋...

  • 【读书笔记】人性的弱点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1。想要采蜜,就不要踢翻蜂巢——规则:不要批评、指责和抱怨。 心理学家席勒说:“我们总是渴...

  • 欲采蜂蜜,勿蹴蜂房

    想要采蜜,就不要破坏蜂巢 不要批评,指责别人

  •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2

    第一部分: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一) 如果你想采蜜,不要踢翻蜂巢 1.我们纠正和指责的人给很可能会为自己辩白,并回敬...

  • 画图吃书day3:你是松鼠型学习者or蜜蜂型学习者?

    "蜂群习惯,采蜜前搭好蜂巢框架。然后,努力采蜜、消化、分泌蜡液、完善蜂巢。 即便,蜂蜜再多,每只蜜蜂都知道自己出处...

  • 人性的弱点-欲采蜂蜜,勿蹴蜂巢

    如果你想采蜂蜜,就不要踢翻蜂巢。如果你本意想为他人好,就不要批评和指责。 当受到别人的批评时,我们通常的...

  • 想采蜜就不要招惹蜂巢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接受了不少的批评,慢慢成长起来的,为什么有的批评让我们觉得有道理,会去反省,但有的批评却惹得我们...

  • 想采蜜就不要招惹蜂巢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这条至理名言的引导下,一代代忠臣赤子抱着忠言逆耳的态度,在朝堂上抛头颅、洒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3/70 要想采蜜,就不要踢翻蜂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lf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