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是时候了解大自然了思考者
第04章 挚爱·梵高,精神世界的真相

第04章 挚爱·梵高,精神世界的真相

作者: 珜守約 | 来源:发表于2018-07-15 08:59 被阅读836次
基因,人体微观世界执行者 作者:珜守约

        这篇文章想聊聊梵高的精神病真相,从基因的角度去猜测真正的可能性,源于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献,发布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首先简单科普这份杂志:中文叫《自然神经科学》,1998年五月创刊,每月出版一期,主要焦点集中在神经有关的研究论文。这份杂志上有过一篇报道:艺术创造力和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有着相同的基因基础。当时这份论文的科普摘要报道,有很多媒体的配图都是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常常翻译成梵高或凡高,是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表现形式,根据资料记载,梵高出生于牧师家庭。而众所周知,梵高有精神病,但19世纪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对梵高患的究竟是哪一种精神疾病,从来没有准确定论,但现在有不少人猜测,梵高的精神病实际上是卟啉病,是一种罕见疾病。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推论呢?其实可以从现存的史料中,拨开迷雾,慢慢找出这个真相。我们从了解梵高的生平开始,一步步走进梵高精神世界的背后,很可能是一种罕见病。

杏花Almondtreeblossom,1890


梵高生平,其人其作

        “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要结合艺术家创作时的背景和心境。而判断一个艺术家的成就,要看他对后人的启发。”这是我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很不懂艺术,但如果你问我最喜欢谁的作品,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是梵高,因为我很喜欢梵高这个人,然后才是他的作品,即便后来去过不少的艺术馆,看过很多的所谓的名家作品,我觉得自己所能看的懂的,能欣赏的,还是只有梵高。

        梵高在正式学画时,没有定论,有人说是27岁,有人说是30岁,已无从考证。但这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梵高日子一直过的很压抑,生活不顺,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在1885年画出了《吃土豆的人》。在这幅作品里,昏暗的房间,吃土豆的人们,用他们在土地上工作过的手,从盘子里抓起土豆,梵高自己说,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作品努力描绘农民的原始与纯粹,描绘着那时的乡村生活。梵高就是这样,在自己被人嫌弃时,仍保有怜悯之心,去同情和他一样深处底层的人。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如果深入了解之后,怎么能不被人喜欢。

        1888年,梵高搬到了阿尔勒。他的精神从那时起,已经开始不正常了,但是他的作品色彩却变得更明亮,他也更狂热地去尝试新手法去创作,或许这背后,正是他身体内的某一个基因,在指引着他的创作方向。梵高在37岁时死亡,如果放到现代社会,这算是英年早逝了,去世前两年是他的创作高峰期,期间他主要呆在精神病院,不时病发,被限制了活动自由。

        梵高生前的作品不被人认可,后来才被世人所知,或许我们都应该感谢一个人,梵高弟弟提奥的妻子乔安娜,她同样是个善良的人。梵高去世后不久,提奥也饱受精神折磨离世,在《The art letters of Vincent Van Gogh》一书中,有他们往来的400多封信内容,可以看出两人关系极好,乔安娜把提奥葬在了梵高的墓旁,并开始整理梵高与提奥的书信,画作,经常拿出去展出,才慢慢让人们知道了梵高的作品,他的这些信和作品,体现出梵高是美好的,善良的,给人希望的,这才是他能打动人的原因。

        趣闻:很多人看到梵高有那么多的自画像,会以为梵高是个极度自恋的人。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只是因为梵高生活太穷困,请不起模特,只能拿自己练习,因为他自己是免费的。

向日葵sunflowers1888;向日葵是一个系列,有多个版本。


梵高的精神病,可能是一种遗传病

       1887年,梵高在巴黎通过提奥认识了保罗·高更,他是印象派的画家,是梵高最在意的朋友之一,当梵高经历过两次失恋之后,更高一直都是陪伴他的主要朋友,但是,两人作画的理念却不相同,所以经常发生争吵。梵高倾向于写生手法,而更高则更注重表达艺术的抽象,两人总是吵来吵去,在这期间,梵高的精神开始变得不正常,焦躁、多疑、甚至会在耳边听到有人说话。梵高和更高后来有了一次更激烈的争吵,导致精神直接崩溃。据更高的回忆说,精神失常的梵高拿了一把剃刀威胁他,最终以梵高自残左耳结束(割掉了耳垂)。

       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当时梵高的医生诊断他是颞叶癫痫。有些人得了癫痫后,会产生精神障碍,比如精神分裂症状,而听到“耳旁有人说话”属于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状之一,和著名的经济学家纳什一样,梵高也有被害妄想症,经常认为有人在浓汤里下毒,这也是精神疾病的表现。

       另外,在网上可查到的资料里显示,梵高的精神病可能源自他的家族。梵高有个外祖父,是死于精神病;他的姨妈患有癫痫,这个病也是精神类疾病的一种;梵高的舅舅是自杀,可能也是由于精神不正常导致;另外一个弟弟科尔,也在战场上选择了自杀。从这些家族史中,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家族,行为背后或许和遗传性精神疾病有关。后来,有学者对梵高进行了回顾性的诊断,比较一致性的结论是,梵高可能患有急性间歇性卟啉症,一种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发的疾病。

        卟啉病,也叫吸血鬼病,因为患者会对光比较敏感,是一种罕见病,已被收录到《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每一个疾病都有细分,卟啉病也不例外,以下是该病的三种常见类型。(注:卟啉病还有很多细分类,并未全部列式。以下介绍参考自疾病百科介绍)

        ①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是第二常见的卟啉病,表现出对太阳过敏,症状一般在小时候就会表现。这种类型的患者,暴露在阳光下时,皮肤会变得脆弱并起泡,进而引起感染、结疤、色素沉着、增加头发的生长,因此尽量不能见到光,所以卟啉病才有了吸血鬼病这个别称。其实,是因为在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缺乏某种酶或酶活性降低,引起卟啉或其前体相关物质生成异常升高,导致卟啉在身体组织里积蓄,而过剩的卟啉可引起光过敏症,所以患者才会对阳光过敏。

        ② 肝性卟啉病:该类是由于肝内的卟啉代谢紊乱引起,而卟啉代谢异常会破坏神经系统,患者易出现幻觉、狂躁和持续的癫痫等精神症状。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一般发病快,会持续1到2周,通常发病后会慢慢的缓解,严重时会危及生命。症状一般是引起腹痛、呕吐、便秘、腹泻等。

卟啉病的遗传基因

        卟啉病分类很多,其中几种类型会遗传给下一代,致病基因、及突变方式已经非常明确。

        根据《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基因诊断研究进展》的研究表明: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的一部分患者,是由羟甲基胆素合成酶(HMBS)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HMBS基因含有14个内含子,长约10 kb,该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酶活性下降,进而引发卟啉病。目前,已发现HMBS基因有300多种突变类型,存在家族独特性和遗传多样性。

        而另一项研究《迟发性卟啉病2家系UROD基因突变分析》中提到:迟发性皮肤卟啉病也有家族性特征,主要集中于西欧国家,临床特征为日光暴露部位的皮肤,对光极其敏感,身体脆弱。UROD基因是该类型卟啉病的致病基因,该基因编码尿卟啉原脱羧酶,这种酶主要参与血红素分子生产,一旦发生严重突变,就会导致迟发性卟啉病。目前已报道的UROD基因突变有109个,位于一号染色体上,该基因含有10个外显子,9个内含子。

        在这相关几万个核苷酸中,只要有1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变化,可能是核苷酸的缺失、插入、置换等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都有极大的可能使一个人割下自己的耳朵,也可能因为精神上的不正常,带来艺术上的独特成就。目前卟啉病还没有有效的预防方式,还会遗传给下一代,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是指发生在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造成的疾病,呈现显性遗传特质。我在第01章里介绍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常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1条来自爸爸、1条来自妈妈),每一种基因,在每一个细胞里,都是两个拷贝。

        换句话说,同一种基因在每个细胞里有2个。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另外一个拷贝还可以正常执行功能,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叫做致病基因携带者,不会产生很严重的健康危害,但如果是一些很重要的基因,即便是一个基因出现了突变,也会带来危险,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红色代表突变基因,蓝色代表正常基因,当体内有红色基因,就会患病

       常染色体遗传疾病特征:遗传时与性别无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时,下一代患病的概率至少是50%,也可能是100%。原因其实很简单,以梵高为例。

        假设梵高确定是卟啉病患者,那么他一定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相关的致病基因我们叫做A,正常基因叫做a,那么梵高的细胞存在两种情况,Aa,AA。在生育下一代时,这两个基因会按照遗传规律分开,其中一个随机作为配子,与正常的配子形成受精卵,这就是最初的那个细胞,然后细胞再经过分裂,复制,最后发育成胚胎,直到出生。

        如果是Aa,和正常的a结合,下一代中就会有两种情况:Aa和aa,所以患病的概率是50%。

        如果是AA,和正常的a结合,虽然也是随机组合,但是只会形成Aa,所以患病的概率是100%。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种疾病是哪种类型的遗传病,可以计算出下一代的患病风险。我们也可以根据遗传规律,结合史料中梵高的家族精神病史记录反推,梵高的精神疾病应该源于他的外公或者外婆,而非爷爷或奶奶。

        有时候了解了基因的背后,常会感叹,或许普通人和天才之间,不过就是差了几个核苷酸。梵高是个艺术天才,也是个真正的疯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科普媒体,在提到开篇《Nature Neuroscience》的那篇文章时,会选择用梵高的作品做封面的原因。

        天才,特别是在艺术创作方面有特殊天赋的人,其实不过是写在了他们的基因里。只不过,虽然就像那篇文章中提到的,可以通过一组遗传变异,某种程度上用来预测哪些人可能是在艺术创意行业工作,但是关于智商、艺术、天赋与精神疾病的关联性讨论,还是缺少足够的科学依据,无法得到验证。我们也不应该只关注一个人在某领域中的天分,就像梵高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关于印象派的印象,更多的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痛折磨下,依然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命力量。

       这些游离在天才与疯子之间的人,不论是梵高,还是诺奖获得者纳什,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他们的世界充斥着幻觉、妄想,却依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回到现实生活中,有所建树,他们要付出的,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努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对所有的基因功能的解读彻底清楚之后,我们能让那些孤独的天才活的更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事物。

参考文献:

[1] 雷利静, 郭永红.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及其基因突变、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 (57) :11449-11449.

[2] Farrag MS1, Mikula, Richard, Saudek  et al. .Hepatoerythropoietic Porphyria Caused by a Novel Homoallelic Mutation in Uroporphyrinogen Decarboxylase Gene in Egyptian Patients.

[3] Whatley SD, Mason NG, Woolf JR, et al. Diagnostic strategies for autosomal dominant acute porphyria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67 unrelated patients referred for mutational analysis of the HMBS, CPOX, or PPOX gene. Clin Chem, 2009, 55(7): 1406-1414.

[4] 文森特・梵高 ,平野. 《亲爱的提奥:梵高对生活、艺术及未来的言说》


原创作品,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有事联系,请发Email:1929917766@qq.com

相关文章

  • 第04章 挚爱·梵高,精神世界的真相

    这篇文章想聊聊梵高的精神病真相,从基因的角度去猜测真正的可能性,源于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献,发布在《Natur...

  • 挚爱梵高

    挚爱梵高...名字译得不好...应该叫“爱你的梵高”,好像你真得认识他一样 梵高真的用心地去爱每一个人,每一个物品...

  • 挚爱梵高

    梵高。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根本不知道他的全名 就只知道他很有名 不记得是初中还是高中书上就有他的画作插图 仅此而已。...

  • 挚爱梵高

    《至爱梵高》是实景实演先拍,再让油画师画出来。开始很不习惯,被“动”起来的后印象派搞得有点晕[晕],适应起来会很清...

  • 挚爱梵高

    你有没有因为一首歌喜欢过一个人?当我还是个孩子,坐在隔音很差的房间里写作业,隔壁的收音机放得很大声,Hello,从...

  • 挚爱梵高

    梵高是我挚爱的画家,没有之一。 每次看到梵高的画作,尤其是他中后期的作品,眼睛都有一种被灼伤的感觉。 炫目、颠狂、...

  • 挚爱梵高

    这是我给世界的 最后一封信 确切的看到了 流动着的生命 你说你一生追逐绚丽 在每个梦里 你只配留下背影; 未曾想过...

  • 挚爱的梵高,挚爱的自己

    谨以此文献给一位颇有艺术造诣、却困在IT圈的朋友,回应他的《梵高的星空》… 梵高是不幸的, 他在世时穷困潦倒,经济...

  • 2017.12.24 挚爱梵高

    圣诞活动去看了电影《挚爱梵高》,去之前因为听到好几人说感动到热泪盈眶,抱着超高的预期。没想到竟然成为人生首次电影院...

  • 致·挚爱·梵高

    ·<序> Vincent,我心中之火,我的信仰。从我六岁起第一次接触绘画,文森特·梵高就一直是我最爱的画家:爱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04章 挚爱·梵高,精神世界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yj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