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年初二,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回姥姥家。姥姥有五个女儿,姥姥号称她有五朵金花,妈妈排行老大。每年初二全家团聚将近二十口人,得开两桌饭,很是热闹。
吃饭的时候,有人打开了电视,江苏卫视正在回放不知道是哪期的《非诚勿扰》。一个男嘉宾一亮相就说自己这次上节目一定要牵手成功。家里人七嘴八舌的议论,我说这感觉是带着任务来的,估计成不了。没想到那个男嘉宾的心动女生对男嘉宾也是一见钟情,最后两个人牵手成功。
我感叹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一见钟情能修成正果的。
不料正忙活端菜的二姨突然就说了一句“想当年你爸你妈就是一见钟情……”
“真的?!”我惊喜地看着二姨,身边的弟弟妹妹们也停止了吵吵,都看着二姨。
“不信,你们问问姥姥!”二姨笑着说。
“姥姥,姥姥,快说说当年我大姨和大姨夫怎么一见钟情的?”没等我开口,表弟已经发问了。
“姨夫,你跟我大姨真的是一见钟情吗?”晚辈们开始起哄。妈妈在厨房忙碌,爸爸坐在姥姥右手边,看到晚辈们都看着自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爸,真的?”我直接端着凳子坐到了长辈们那桌,坐到了姥姥跟爸爸中间。
“哦,一眼就喜欢上了……”爸爸笑着,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妈妈端着饺子从厨房出来,笑着说:“别听你们大姨夫胡说,他喝多了。”
“姐夫才没喝多呢,姐夫你快说说……”一向爱热闹的三姨夫也跟着孩子们起哄。
看着爸爸半天不说话,我转头问姥姥:“姥姥,我爸我妈当时是怎么认识的?”
姥姥清了清嗓子:“相亲,你爸当年啊一口气要见十三个姑娘呢,跟‘非诚勿扰’也差不多!”姥姥的话一出口,小辈们又笑着吵吵开了。
“大姨夫,你可真牛!快说说!”表弟迫不及待。
“好!我今天就给你们讲讲!”爸爸不顾妈妈嗔怪的目光,开始了讲述。
2.
1949年爸爸出生在山西吕梁的一个小村子里。1968年19岁的爸爸参军到了部队,他说在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他就立下了誓言,要在同年六百多号人中第一个提干。
当兵三年他没有回家,1971年22岁的爸爸正式提干,成为23级的排级干部。按爸爸的话说是穿上了四个兜!
那会儿的军装是草绿色的,军帽上有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军服的领子上佩戴一副红色的四边形领章,就是电视剧里那种“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那种军装。干部跟战士的区别是干部的军装四个兜。
津贴也由战士最初的六元涨到了五十二元。他的职务是团机关负责共青团工作的青年干事。
当时还是组织上提出让爸爸回家探亲相对象,于是张干事就回老家开始他的相亲之旅。
奶奶在爸爸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只有爷爷和一个姑姑。当时爷爷还住在农村的老屋,姑姑已经出嫁,嫁到了县城里。
在爸爸休探亲假前,就已经有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等等的热心人给他物色了十三个相亲对象,爸爸休假的任务就是要逐一相看,找到恋爱对象。
妈妈是计划外的,是在爸爸相继见了七个姑娘以后才遇到的。
3.
给爸爸和妈妈做介绍人的是姑姑的邻居,姓侯。侯先生是跟妈妈在同一个化验室工作的同事,还是妈妈的师傅,妈妈尊称侯老师。
侯老师看到爸爸,觉得他人长的精神,那么年轻就提干,是个有上进心的小伙子,于是跟姑姑提出要给爸爸介绍对象。姑姑立刻请侯老师帮忙留意好姑娘。
当时,侯老师就提到了妈妈,爸爸说当时侯老师说:“姑娘人长得没的说,工作认真负责,年年先进。不过他们家以前是小资本家,祖上是做生意的,不知道你能不能看上。”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按“家庭出身”分类的特殊年代,爸爸出身贫农,是“根正苗红”的解放军战士,妈妈的家庭是小资本家出身,因此侯老师担心爸爸不愿意这种家庭出生的姑娘,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
没想到爸爸提出只要姑娘家没意见他愿意跟妈妈见面。
妈妈16岁参加工作,跟爸爸相亲的时候是21岁。她虽然年纪不大,可在单位已经是绝对的骨干,经常公派北京、上海、南京等好多大城市出差、学习,也算是一个见过世面的姑娘。
姥姥说当年给妈妈介绍对象的人络绎不绝,有分配进厂的大学生、有在县政府里工作的机关干部,可妈妈总是说自己还小,要再等等。
姥姥没想到,侯老师一提爸爸这个当兵的,妈妈竟然爽快地答应可以见见面。
爸爸则分析说是因为那个时候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所以妈妈才同意见面。
第二天侯老师就有了回音,跟爸爸说对方同意见面,见面的地点就在姥姥家,姥姥也要相看相看。
4.
约好的时间是上午九点。
姥姥说,那天家里的座钟刚敲了九下,就看到一个个子中等、身板结结实实的解放军挺胸抬头走进了姥姥家的院子,结果介绍人侯老师还没来。
姥姥连忙迎了过去,小伙子浓眉大眼,穿着崭新的军装,军帽的棱角都整理的方正挺括。
爸爸见了迎出来的姥姥啪一下一个敬礼,嘴里喊着:婶子好!然后就是大大方方地做自我介绍,一点也没看出来紧张。当时妈妈就躲在自己房里,隔着窗户偷瞄。
让人没想到的是,姥姥说当时看着爸爸的相貌就觉着眼熟,姥姥问爸爸是不是小时候进城卖过窗花和对联。
爸爸回答自己十五、六岁的时候,的确进城卖过窗花和对联。
原来爸爸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冬天快过年的时候,手巧的姑姑就会剪一些窗花,有一定书法功力的爸爸就手写些对联,拿到县城里走街窜巷的售卖。
姥姥说印象里自己就买过一个俊男娃卖的窗花和对联,没想到就是眼前的这个当兵的。
姥姥跟爸爸在堂屋聊了一会儿,介绍人侯老师才来,说了几句话就喊妈妈过来。
爸爸说妈妈那天穿的是一件淡蓝色的衬衣,是当时很时髦的的确良衬衣。妈妈皮肤白皙,身材修长,两根长长的麻花辫一前一后搭在胸前、落在身后。她低着头,一双手轻黏着胸前的辫梢,踏进堂屋的一刻,妈妈眼睛匆匆地溜了一眼爸爸,立刻又低垂了眼睑,面庞就飞起了红晕。
爸爸说看到妈妈的第一眼,心就咚咚的狂跳起来,特别是与妈妈那双明亮的眸子对视的那一刻,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他说妈妈是自己见过的最漂亮的姑娘,真的是一见钟情。
后来姥姥和侯老师到院子里坐着去了,让两个年轻人单独聊一会儿。
爸爸说当时妈妈几乎没有说一句完整的话,都是自己在说,对方只是红着脸,羞涩的低着头,眼睛瞅着鞋尖,偶尔嗯一声。
爸爸说了自己当兵提干的经历,说了年年立功受奖的自豪,说自己将来的远大目标。
他也说了自己幼年丧母,乡下有一个老爹需要照顾,自己当兵常年不能回家等等的实际困难。爸爸说他希望把自己的情况都告诉妈妈,也表达了对妈妈的喜欢。
姥姥说,等侯老师和爸爸走了,姥姥问妈妈咋样啊?妈妈只是笑着点头,没有吭声,算是相中了。姥姥笑着说其实当时自己也相中了这个女婿。
姥姥说她也跟妈妈讲了,爸爸本人还可以,可家庭条件确实不好,村里的老人需要照顾等等,然而妈妈只是淡淡地告诉姥姥:“刚才他都说了”。
后来爸爸没有再跟其他的相亲对象见面。
接下来休假的日子,他几乎天天都来姥姥家里,抢着劈柴、扫院子,帮姥姥做饭,还有就是准点接妈妈下班。他还给姨姨们买学习用具和各种吃食。
姥姥说爸爸给姨姨们买的都是当时最新样式的铅笔盒、最漂亮的软皮本之类的。
有趣的是当时还在上小学的小姨,因为她说这个准姐夫没有大姐个子高,爸爸就格外地“关照”小姨,除了各种文具、吃食,爸爸给小姨买了很多漂亮的发卡,那个时候女孩子的最爱也就是发卡了。
等到爸爸假期结束归队的时候,两个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爸爸归队后就开始一封接一封地给妈妈写信,表达相思之情。姨姨们说爸爸的字写得漂亮,文采也好。他们经常背着妈妈偷着把信的内容读给全家听,还经常用里面的话语调侃妈妈。
姥姥说他们两个确立了恋爱关系后,妈妈每个星期天休息总会骑自行车去村里看望爷爷,给老人拆洗缝补,做吃做喝,得到了四邻八舍的好评。
恋爱两年后,他们结婚成家。
一家子人听着姥姥和爸爸的讲述,不时地发出笑声。姨姨、姨父们还不断地调侃着大姐和大姐夫,惹得在厨房进进出出的妈妈总要笑着数落爸爸几句。
我听着往事,想着当年爸爸妈妈一见钟情的样子,心里觉得无比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