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洪流辗轧冲刷着过去,他们曾经竭尽所有倾尽一生坚持守护的东西何去何从。
怀着很沉重的心情伴随着电影的落幕,随着师傅焦三爷愈走愈远的背影,一代唢呐匠人焦三爷,最后带着新时代文化对唢呐的冲击的落寞和对弟子游天鸣的欣慰离开的人世吧,愿他带着对自己所热爱的坚持,百鸟朝凤,敬送亡人。
他的弟子天鸣一直坚持着他的承诺,对师傅发过的誓,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时代,能够带着使命一样的责任感最后坚持着游家班,传承着师傅的技艺。在那样一个谁人都趋势着去寻找追寻新事物的背景下,天鸣和他师傅对信念的坚守显得熠熠生辉。
(1)时代的更替
电影里,1982年,红白喜事,丧俗嫁娶,全靠唢呐人的演出去排场,“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片,千感万谢。”而 我的小时候,2000年,对于农村有着八年的记忆,那时候每家每户办事都会请一队唢呐匠,吹唢呐吹笙打鼓,对于这些匠人小时候爱盯着他们看,看他们如何把各种不同的声音从那根细管子里吹出,看他们如果根据氛围的不同演奏不同的曲调。年幼的自己不懂他们的未来会有怎样的变革,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主家花钱请来的,是受人尊重的, 他们的技艺值得人去尊重去聆听。而如今我也从年幼那个夏日夜晚在农家院子里躺着和哥哥一起数星星,或者和伙伴们去草丛里捕萤火虫,整天不用考虑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压迫,与承担身上的责任的天真无知的孩童,成长为我一名懂得生活的生不由己的成人,所以当多年以后看到这部片子,这部有着自己年少记忆的片子,带着厚重的时代记忆,带着淳朴的传统文化,和曾经农村生活时自己模样,让自己泪目。过去的成了历史,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载入史册,而新时代却没有了他们的容身之处,一代匠人也开始颠沛流离生活所迫不得不流离失所另寻生路。
时代的进步与更替,新的文化一点点涌入,人们对新事物的新鲜的喜爱之情完全淹没了旧匠人的心血。旧文化这些珍贵的东西在偌大的新时代无处安放,不禁让人在一边进步的同时,一边感伤,一边接受,一边失去。
(2)文化的传承
电影中游天鸣第一次接活,同学长生的婚礼上,没有对唢呐匠人的行师礼,到后来接活时西洋音乐的冲击,他们用力吹去想要坚守住的东西,最后却在一群流氓的嘲笑讥讽中打成一片,摔断了那些他们视为珍宝的唢呐,焦三爷的落寞,天鸣的无奈与悲凉,不禁让人心生感伤。到最后游家班里的所有人,都不愿意再接活,再坚持唢呐,都各自去城里奔走生计,老班主自己上阵,啼血吹了最后一曲《百鸟朝凤》,让人看的心疼。影片一开始天鸣的父亲带着他去焦三爷家,如此低声下气卑微的乞求焦三爷收天鸣为徒弟,显示了天鸣父亲那个时代吹唢呐是一门如何让人荣耀的事情,可是到后来吹唢呐开始挣不了钱没有办法生计时,天鸣父亲不禁闲天鸣吹唢呐没办法挣钱,劝他另谋生路。天鸣在母亲的催婚,父亲的厉语,师弟的劝说,游家班的离去重重重压下,始终说着那句“我向师傅发过誓。”两代匠人的匠心,对信念的坚守在此刻发光发亮,内心为之触动。
最后的县文化局局长来到焦师傅家,想对民间唢呐艺人录视频,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真的在很多年以后,这些老一代人用尽一生去坚持去努力去守护的东西就永远的沉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我也心存着希望,并且相信中国的传统技艺文化,民间艺术登上国际舞台,闪耀中华。
其实这部剧中,除了文化的传承与时代的进步间的矛盾,还有着更多的细小的东西感动着我们,海童时天鸣,蓝玉,秀芝的天真无邪,师娘对两个孩子的悉心关怀与照顾,焦三爷的外冷内热,对弟子严厉的要求,以及天鸣父亲对孩子的期许……这是一部能够有着时代记忆的电影,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在一边前进的同时该如何去留存一些珍贵的东西,如何去寻找平衡。
信念的坚守与一生的热爱,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更显珍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