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想法
《经典常谈》:跟着朱自清的背影,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经典常谈》:跟着朱自清的背影,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作者: 思衣谷 | 来源:发表于2023-02-14 21:30 被阅读0次

《经典常谈》:跟着朱自清的背影,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思衣谷

朱自清,这个名字受过义务教育的公民都是不会不知道的。但对于这个大咖,碍于教材的选取,导致大家只是认识他是一个散文或者诗人为主。而事实上在他一生的杰出著作中,除了散文和诗歌,其实还有的他的学术著作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要知道他可是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于是作为教育家,他就编撰了国学研究专著《经典常谈》,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文献著作内容。该书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以一个深入浅出,白话方式的而淳淳教诲的语调向大家介绍和普及了中国古典文化知识。

作为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出版的版本是不少的。而笔者在这里推荐大家的是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版本,该版本全新修订古典启蒙版,其特色就是对照1946年文光书店修订的,并增加了注释,以便大家容易阅读。另外一本书能够喜欢笔者的,自然是这本书也是具有古雅的装帧,其中选用了清代画家徐扬画作《姑苏繁华图》局部作为封面,不仅有阅读价值,更审美的收藏价值的。

说回到该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十三篇文章,涉及的经典作品就有《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在说到主要内容之前,有必要说说在序言中朱自清直序该书的意图,那就是朱自清自己说:“读经的废止并不就是经典训练的废止。”此外他还特别指出:“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是的,这里说到义务去读经典,是非常体现一个民族的自觉性的,也是杜绝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药方。

说到内容,其中在《说文解字》赏析中,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说到了识字是教育的初步。作者以历史的事实,去说明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以小篆为国书,那时候贵族阶层已经没有了,所以就注重一般的识字教育。最后在谈到秦以后书体演变的时代,其中从晋代的楷书的扁方,到陈隋的正方,再到唐朝的长方,再之后作者也说到求应用便利的缘故,最后将正书、行书再简化。

之后就是谈到非常出名的《周易》了。这里作者也说到了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这里就既定说明周易的神话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当然这里也说到了《系辞》是最重要的一部《易传》。这传里借着八卦和爻辞发挥着的融合儒、道的哲学,和观象制器的故事,就大大地增加了《周易》的价值,这就是说明了《周易》一直备受关注,历久不衰的原因了。最后,作者也分析出了儒家的《周易》说哲学花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这是非常认可的。

之后,就说到的是《尚书》了,该书是中国最古老的记言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揪出了中国历史上比较惹人瞩目的伪作《古文尚书》的三国时期魏国的王肃。作者也用心说明了王肃如何费劲心思去伪造的过程。这里自然是揭露和批判了王肃令人不齿的伪造行为,最后邪不能胜正,最后尤为多得清代丁晏,著有《尚书余论》,才将真正的罪人王肃指出。

至于说到《诗经》自然就不必多言了,我们都是深受其启发和被受教育的。但这里还是着墨提提其的赋比兴。其中说到了《毛传》只在有兴的地方标出,不标赋比。之后就是说到了礼。这种礼,是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另外作者也说到了“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以说明礼制是有实施的,也有理想的。之后也说到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比较需要较为详尽说的就是四书了,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客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其中作者也谈到了将朱注“四书”定位科举用书,是从元仁宗黄庆二年起的。规定这四种书,自然因为这些书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读的价值。因此哪怕现代学子,对于四书都是非常注重学习和研究的。反正对于笔者而言,尤为将《大学》的“修齐治平”作为循序渐进,是符合一定的人文客观发展规律的。当然还有《论语》《孟子》都是儒家的主旋律,不可不读,不可不好好领悟。

此外此书也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这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之后就是说到了《史记》、《汉书》了。其中作者比较通俗地将《史记》与《春秋》对比,突出了前者的魅力,那就是前者不用咬文爵字的抒发,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当然作者也谈到了司马迁是自遭李陵之祸,写这部著作是他的唯有出路了。自然也是有着抒发郁结的情绪的。说到《汉书》,作者也将《汉书》与《史记》做对比,说明了《汉书》是断代书,只记录当事人功德,因此记事多了就自然繁了;还有《汉书》的载别人的文字是比《史记》多的;《汉书》是以趋向骈文,句子比散体长。

另外在诸子部分,就说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情况。其中作者的观点是比较中肯的,那就是说到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托古立言,他们都是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的。其中提到的《吕氏春秋》是很有分量的。毕竟在后来的汉武大帝时期,淮南王刘安也仿效吕不韦,教门客编了一部《淮南子》。也以道家为基调,也想来统一思想。但输给了董仲舒。当然还有辞赋、诗、文的介绍,都是应该好好细细品读朱自清对于经典的推荐论述的。

最后,这个版本难能可贵的是在附录部分,也收录了朱自清关于文学、古典文化、以及语文学的看法文章,是可以让大家更为全满了解作者的文学观的,从而更容易理解他的作品的。朱自清教授以简洁而通情达理的文字为普罗大众深入浅出的推荐了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著名有价值的文献。体现的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家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且让我们随时跟着朱自清的背影,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基因。

相关文章

  • 《经典常谈》:跟着朱自清的背影,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经典常谈》:跟着朱自清的背影,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思衣谷 朱自清,这个...

  • 《经典常谈》一本书读透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精髓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写给大众的国学读本,着重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品,从《说文解字》到《诗经》《论语》,从诸...

  • 读朱自清《经典常谈》(二)

    诗经第四 “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誌)”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原来如此呀?那诗也可写作“誌”...

  • 读朱自清《经典常谈》有感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 就在教人见识经...

  • 读朱自清《经典常谈》(三)

    三礼第五 礼之三本: 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

  • 读朱自清《经典常谈》(一)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子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现代杰出的散文...

  • 朱自清谈《说文解字》

    今天开始阅读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希望自己能以这本书为船,航行到经典的海洋中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朱自清谈的第...

  • 跟着文化的背影

    . “文化缝隙中优雅的摆渡者”的称谓,建筑大师贝聿铭当之无愧。大师仙游,独留下自己的作品矗立在建筑史,...

  • 经典之舟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选取的是朱自清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经典古文丛书介绍和文艺杂谈的一些短篇。朱自清...

  • 重忆经典 朱自清《背影》

    今天的父亲节遇上十年一遇的日环食,父亲就像扮演了子女的月亮,遮挡了大部分的问题,保护了子女。 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经典常谈》:跟着朱自清的背影,学习中国古代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fy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