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浅述2.(序分)

作者: 南无韦陀菩萨 | 来源:发表于2019-10-28 15:13 被阅读0次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消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这一段就是《楞严经》的第一段。经典一般分三大段,第一段序分,这一部分就是序分,又叫缘起分。什么叫序分?就是叙述这部经的来历。佛为什么要讲这部经?它是怎么样一个因缘,是在什么条件下、什么背景下来开讲这部经的。每部经都有它的缘起,这个就是它的缘起,这是经典的第一大段。

    第二大段叫正宗分。什么叫正宗分?从刚才念的这段往下一直到最后,把这部经整个的内容讲完了,把所要讲的内容全部讲完,这个叫正宗分,是经典的主要内容。

    最后佛劝发流通,因为经典是解脱的一种需要。既然是解脱的需要,别人需要,我也需要;当世的人需要,后世的人也需要,所以佛劝大家要去弘扬、传承这部经,这叫流通分,流通就是流通不绝。

    经典一般分这三大段。刚才第一段叫序分,我把序分简单给大家说一下。

    前面是题目《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是经题,经的题目,我们也先不学习,放在以后再给大家解释经题。后边它的翻译者,在这里我们也不解释,都放在后面。(暂缺)“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帝、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这四位大德放在以后再解释。

    从【如是我闻】开始到刚才念的这一段,这是本经的缘起。

    佛为什么讲这部经?这里面必然有一个原因,一个当机者,这叫当机者。这个当机者是谁呢?是阿[ā]难,或者叫阿[ē]难。在唐音读阿[ē],现在普通话读阿[ā]了,其实正确的读音应该读阿[ē],唐音是最接近梵文的,梵文的读音读阿[ē]。因为我们读音的变化,音韵的变化,现在读阿[ā]了。

    前面讲佛说法的地点是【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佛当时说法有四大中心,其中一个中心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这是一个中心,是说法的地点。

    下面是听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然后下面介绍这些听众的功德:【皆是无漏大阿罗汉】

    他们已经是证果的,获得大解脱的人。

    (3)

    【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

    这一段是描述这些一千二百五十人他们所开显的功德,他们解脱的功德。

    下面主要的几个弟子点出来了。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富楼那[nuó]也是唐音,现在读那[nà]。

    【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这几个名字都是佛的上首弟子,追随佛几十年了,是老弟子了。还有听法众。

    【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

    前面是讲大阿罗汉们,一千二百五十人俱,下面就是“无量辟支佛”。佛法分几个层次,几个层面,有二乘:声闻乘、缘觉乘,刚才就是声闻乘,证阿罗汉的,下面就是缘觉乘,缘觉乘是证辟支佛的。“无量辟支无学”这个“无学”就是指证了辟支佛果的,或者说是证了三果罗汉以上的,就称为无学。什么叫无学?断了烦恼就叫无学,烦恼没断尽的就叫有学,就分这两种,一种是有学位,一种是无学位。有学位就是说还有烦恼,比如说像我们,像我们还有烦恼,所以叫有学位的人。你烦恼没有了,这就叫无学位的人。

    还有菩萨乘的也来了。

    【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

    这都是听众,这里是三类,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是听法众,然后他们各自的功德也讲了,都是有大功德的人。还有他的目的:“十方菩萨,咨决心疑”,什么意思啊?就是说他们在修行过程当中,内心有疑惑,有疑惑他现在来求佛解答,这叫“咨决心疑”。“将求密义”,他来向佛求证秘密法义。

    【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

    就是讲他的目的,就是佛要跟他们解答疑问,宣示非常深奥的道理。

    【法筵清众。得未曾有。】

    这是讲佛讲法之后,他们获得了法义之后,法喜充满。

    【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这是讲听法的菩萨众,文殊师利是上首。

    下面还是听法众,就是我们人间的听法众。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

    波斯匿王就是室罗筏城的国主,国君。波斯匿王他父亲去世了,“讳日”就是他父亲的忌日,忌日的时候他就来请佛以及他的弟子们来应供吃饭。

    【自迎如来。广设珍馐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

    波斯匿王在他父亲的这个忌日,请佛以及这些菩萨们,这些声闻众,缘觉众们都来吃饭。

    【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

    不光是波斯匿王,还有很多长者居士也都一起来供养,因为人很多,很多人跟国王一起发心来供佛供僧。

    【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

    这个什么意思啊?因为人多,请吃饭的人也多,那这么办?那就分头安排,比如佛是到波斯匿王那里应供,派别的弟子,派那些上首弟子,“你到哪里去,你到哪里去”,这叫分头,分领菩萨各自带队去“应诸斋主”,就是接受这些斋主的应供。因为过去是这样的,他是请到他们家里去吃饭,吃完饭之后就要讲法的,过去就是这个规矩,这是习惯。就是请你吃饭之后,就要给人家说法,哪怕说一句也行,说一句祝福的话也是可以的。

    佛接受了应供,要给他们讲法的,但是这里面的问题来了,阿难出场了。

    【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

    这就是《楞严经》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大家都去应供了,就剩下阿难没参加,为什么没参加呢?他是因为什么?他是先出门了,“先受别请”,他有别的事情先走了,就没有赶上这次法会和应供。

    当时阿难的修行还不够。

    【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这句话很严重,什么意思呢?在过去是这样的,如果你修行不好道行不够的话,一个人是不能出门的,必须要有上座或阿阇黎陪同,“阿阇黎”就是教授师,如果你道行不够的话你要有上座或者是教授师陪着去。如果你道行够了可以,如果道行不够必须要有人陪同。这就是说我们出家的沙门,不能随意一个人出门,要有人陪同。

    这个是我们作为出家的沙门都要坚持的,你道行不够的话就不要一个人出门,或者说你就不要轻易出门,你自己要掂量一下,不要轻易出门,不能到处跑。到处跑就会散乱,因为你本来就道心不够,这一跑道心就更散了,更乱了,境界一来你直接就沦陷了。红尘滚滚,滚滚红尘,其实你呀,不用三滚,我觉得一滚就够呛,可能厉害的人要三滚,我看大部分人一滚就完了。阿难就是这个情况,当时他一个人出去了,没有人陪同,这问题就来了。“途中独归”,因为他出去之后还要回来,就一个人回来了。

    (4)

    【其日无供。】

    因为他回来这一天没有人应供,就是没有人请他吃饭,没有人请他吃饭那怎么办呢?那就要化缘,就是托钵。

    【即时阿难。执持应器。】

    这个应器就是钵,它为什么叫应器?因为钵根据人的饭量大小,你饭量大,钵就大点,你饭量小,钵就小点。根据饭量来,有各种型号,有大号,有中号,有小号。你饭量小就用小号,如果你饭量大,就要中号或大号,叫应量器,应器。然后他就托钵。

    【于所游城。次第循乞。】

    托钵,佛陀是有规矩的、有佛制的。佛制规定就是次第,就是挨家挨户,挨着来,只要这户人家有人,你就要进去。比如说“我没有”,没有你再出来,是这样的,挨家挨户。你不能越门,你不能说这家人太穷了我不去,这个不行,专门挑富裕人家去,这不行的。

    【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

    “方行等慈”就是必须要平等心。“无问净秽”,不管干净不干净。有的人家比较脏,确实是这样,房间也不收拾,锅灶也不洗,手脚好几天也不洗,很脏的。那也不行,你不管脏秽,不管脏还是干净,给你你就要吃,这是佛陀的规定。

    还有个规定,就是最多到七家。比如说这七家正好都没有,那就坏了,那你就不要吃了,你这顿饭你就不用吃了;比如说这七家化够了,够了就好了,就行了;如果这一家就够了,人家正好做得饭多,这一家就够你的饭了,行了,就不要到第二家了,最多七家。为什么这么规定?就是避免贪心的,比如说好吃多给我一点,这不行的;难吃我少要点,这个也不行。

    【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这是阿难发心要成就众生的功德。在佛陀时代,当时有两个人是曾经受过佛陀的批评,一个是摩诃迦叶,一个是须菩提。下面讲了。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

    为什么“心不均平”?因为大迦叶专门到最穷的人家去托钵,须菩提正好相反,须菩提是到最富裕的人家去托钵。这时候那些穷人就不高兴了,说须菩提看不起我们,专门挑富人家去,他不理我们;然后富人也到佛那里去告状,说大迦叶他看不起我们富的,看不起我们有钱人家,他专门到穷人家去托钵,他不理我们,他清高。

    须菩提和大迦叶都有人去告他们两个人的状,佛就把他们叫过来,就问,“我听说你们两个分别心重啊,你们两个不平等,不慈悲啊。”他们两个说,“没有啊!”“你是不是不到穷人家?”“是。”“你是不是不到富人家?”“是。”“为什么啊?”摩诃迦叶就说:“因为他穷,他没福报,我就要多去,我多去了他不就有福报了吗?”佛说你是对的。“那你呢?你为什么不到穷人家去?”“他富是他以前种的福报,如果这一世不种福报的话,下一世不就又穷了吗?以后不就又穷了吗?”他(佛)说也是对的。他两人的角度都是对的,但是不合佛制的,大家注意,他们发心是对的,但是不合佛制,佛制是无论贫富,不能越门,挨家挨户,除非这家没人你要越门,如果在家不能越门,还是要遵从佛制。

    【钦仰如来。开阐无遮。】

    “开阐无遮”,什么叫“无遮”?就是平等,无论贫富贵贱,一律都去托钵,叫开阐无遮。

    【度诸疑谤。】

    无论贫富贵贱一律托钵,挨家挨户,避免别人怀疑诽谤,说你不平等啊,把别人的疑问和诽谤避免了。

    【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按照佛制,按照行住坐卧的威仪,他托钵是这样的,一个手托着,一个手扶着,就这么走,到了人家门口,你要弹指。弹指就是看人在家吗?如果没在家,你就走。如果在家,看人家有不?如果有,他就会给你,如果没有,你再离开。你不能提要求,“再给点,再给点!”这个不行,这是不可以的,人家给多少就多少,你不能提要求。

    在当时的佛陀时代,包括现在的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这些国家,它属于南传上座部国家,包括云南版纳,那也是上座部佛教,到现在也是托钵。托钵走到那儿,人家给素的就吃素,人家给你肉就吃肉,所以南传上座部国家它是不吃素的。因为给什么就吃什么嘛,所以说他不吃素的。只有我们北传佛教是吃素的。藏传佛教也不吃素。佛教一共三大系,有藏传系,南传系和北传系。只有北传系是吃素的。

    在《楞严经》当中会讲到的,为什么要吃素?还有菩萨戒里面也会讲到的,在《大涅槃经》里面也有讲的,在《华严经》,还有《楞伽经》,好多经典里面都讲到要吃素。我们北传佛教是根据大乘经典的要求,还有大乘菩萨戒的要求吃素的。

    这个时候因为他要托钵,阿难就遇到了摩登伽女。摩登伽女是摩登伽的女儿。

    5.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

    摩登伽女的母亲是信奉外道的,她属于淫女。她就用咒,叫“娑毗迦罗先梵天咒”,这是他们外道修的一个外道咒术。她用这个咒术来专门勾引人的。因为阿难道行不够,她用外道的咒术一念就把他的魂给勾跑了,叫“摄入淫席”。他就神情恍惚,他那个道力没有了,因为他定力不够,所以就随之进去了,进了淫室,到了她房间里面。

    【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摩登伽的女儿,她为什么要勾招阿难呢?这里面是有一个因缘的。当时阿难的面相跟佛一样,非常庄严圆满,跟佛是差不多的。他托钵化缘的时候,摩登伽的女儿一看就喜欢上阿难了,喜欢上之后她就求她母亲,因为她母亲会先梵天咒术。她就求她母亲,“我喜欢阿难,你把阿难勾招过来,我要跟他结婚。” 摩登伽就说,“你别惹他”,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的弟子。“我们不要惹他,我们惹不起。”因为她知道佛的法力无边。“别惹他,惹了之后我们要有大麻烦的。”摩登伽女就求她母亲,苦苦哀求她母亲。她说:“您一定帮我这个忙,怎么样怎么样……”说了很多好话,“我以后一定好好照顾你,孝顺你老人家……”说了很多好话。爱女心切吧,她母亲经不起女儿的哀求,就说:那好吧,我们试一下吧,但是你不要后悔啊。她说:我不后悔。这时候摩登伽就用咒术,这一用咒术,她没想到那时候阿难是个菜鸟,他没道力,还没法力,一念就把他招进去了。如果他道力高的话,他一下子就把它破了。他那时破不了,就神魂颠倒地、迷迷瞪瞪地进去了。

    在这个时候【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

    他不是去应供吃饭嘛,这个时候佛就知道了,“哦,阿难坏了,阿难真遇到难了。”那怎么办呢?赶快吃完饭之后回到祇桓精舍。吃完饭本来要说法,给那些斋主要讲法的。这是程序嘛,要讲法的。结果法还没讲,佛就说:哎呀,我还有事儿,我有急事儿。我必须马上返回精舍,抱歉抱歉。这个时候波斯匿王就纳闷,还没讲法呢,都等你讲法,你怎么不讲了呢。这么着急一定有事,所以他们就跟着来了。

    【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一定有什么事,我们也跟着去听,跟着看看,他们就来了。“俱来随佛,愿闻法要。”一定要讲清楚这里面的因由,怎么回事?他们想知道。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

    回到精舍之后,佛马上就入定,进入楞严三昧了。入楞严三昧之后就宣说神咒。后面《楞严咒》的五会,五会楞严咒念完,念完之后就安排文殊师利,因为文殊师利厉害,是法王子。就说:文殊师利,今天你出场,你到哪里哪里,把阿难救回来。阿难现在遭难了,快点!你快点去!文殊师利就带着他的几个弟子去了。

    【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

    就是你快点去。怎么办呢?你念我这个楞严咒,你赶快念。你念了之后就把她那个咒给破了。

    【恶咒消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

    把先梵天咒这个邪咒就给它破了,破了之后阿难马上就清醒了。哎呀!差点犯了错误。不行,我赶快走。他一出门,文殊师利就在门口。因为他咒一念,把它破了之后,他就清醒了,就出来了。摩登伽女一看他怎么跑了呢?“那我也得去,我也跟着去。”摩登伽女也就来了,就跟着文殊师利他们到了这里,“归来佛所”就是这一段。

    这段就是《楞严经》的缘起。佛为什么说《楞严经》啊?就是因为阿难遇难了,为阿难说法,让阿难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这么一个缘起,就这么一个背景。到了佛所这里之后,当时摩登伽女就跟佛要人,她就来求佛,她说,“佛啊,我喜欢阿难,请您慈悲把他送给我。”但是佛说,“这么大一个人,不是说送就送的哦。”他问:“你喜欢他什么?”“我喜欢阿难的一切,喜欢他的鼻子,喜欢他的头,喜欢他的手,他的一切一切我都喜欢。”

    这时候佛就给她说不净观。你看阿难嘴巴流口水,鼻子有鼻涕,脸三天不洗。像印度,别说三天不洗,就是半天不洗都臭秽不堪,印度是热带国家,半天不洗都臭得不得了,浑身都臭,还有粪尿。哎,这么一讲,摩登伽女是利根,一讲她就明白了,一讲马上就证果了,就这么厉害。摩登伽女一听马上就证果了,而且都超过阿难了,比阿难还修得好。你看她厉害吧,这是他们的因缘,在这个因缘下把他们俩都度了。

    这就是《楞严经》的缘起,从这里开始就进入第二大段,讲《楞严经》的正文,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我刚才给大家说的那四个部分,说理、行、证,还有助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楞严经浅述2.(序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jb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