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楞严经浅述(校对稿合刊)
楞严经浅述九(四次徵心 执心分别明暗)

楞严经浅述九(四次徵心 执心分别明暗)

作者: 南无韦陀菩萨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11:52 被阅读0次

    11.楞严经浅述(四次徵心 执着心分别明暗)

    楞严经浅述九(四次徵心 执心分别明暗)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

    因为跟他辨别前三个都错了,在身内、在身外、在根里都是错的,那怎么办呢?阿难接着想。

    【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

    他是借助身体来说话,众生的身体,五脏六腑都在身体的里面。“窍穴居外”,像我们什么关节什么穴位都在外面。“有藏则暗”,脏腑在身体里面是暗的、是你看不到的,“有窍则明”,因为有窍有穴就光明。 根据这个道理,阿难他就推理了:

    【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我现在面对着佛,我就在佛的对面,我睁开眼睛就看到光明,这就叫见外,见到外面了;我闭着眼睛,见到黑暗、漆黑一片,这叫见内。这是什么观点?实际上讲的就是他第四个观点:“心在内外”。就是心也在内也在外。但是分情况:我开眼见明就在外面,我闭眼见暗就在里面,这叫“心在内外”。

    “是义云何”,刚开始阿难他是很肯定:一定是这样,心一定是在身体里面的;一定是在身体外面的;一定是潜伏在根里面的。到了这一步他就不敢肯定了,“是义云何”,你看这个道理对吗?是不是这个道理啊?合理吗?没底气了,原先很有底气,通过这三个回合就没底气了。他这个实际上是模棱两可的:我睁开眼睛看到光明,说明心在外面,我闭上眼睛看到黑暗说明心就在里面。看,这自相矛盾是吧。这叫“心在内外”,这更离谱了。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

    看佛是怎么提炼观点的、怎么一层层地批驳的、怎么分析问题的。我们从里面可以学习到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很重要。问题来了,你怎么去分析问题,你从哪入手,分几层来进行分析,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佛说,你闭眼见到黑暗时候,这个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是跟你的眼相对还是不相对?不相对的话就是一体的、就合成一个了。就是问是相合不相合、是一个还是两个?这是佛给他提出来的问题。

    【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

    这个黑暗就在你的眼睛对面,你怎么说心在内呢?显然是错了,站不住脚了。

    【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佛是紧接着给他分析:如果是心在内成立的话,你在这个黑暗的房子里没有任何光,日光、月光、灯光都没有,那么这个黑暗的房子里面“皆汝焦腑”,就跟你的五脏六腑没什么区别。“焦腑”:上、中、下三焦,五脏六腑。我们的五脏六腑就在我们的体内,它不见阳光,也没有日光,也没有灯光,照不进去,照不进去的话你说这个眼睛看到黑暗了,看到五脏六腑没有啊?事实上是看不到的。

    【若不对者。云何成见。】

    如果眼睛和黑暗不相对的话这个见是不成立的。相对不是,不相对更不是,(观点)站不住脚了。这是一层。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

    前面是分析“内见”是不成立的,提出了开眼见明叫见外,闭眼见暗就叫见内。见内分析完了,下面这段就是分析“开眼见明,名为见外”。

    下面是假设:“若离外见”,假设没有外见,是“内对所成”的;“合眼见暗”,闭上眼睛能见到暗,“名为身中”,“身中”就是在身体中间。“开眼见明”,你闭上眼睛看见黑暗,相当于看到自己的五脏六腑。当你睁开眼睛的时候,看见了光明,看见外面,那么“何不见面”?为什么“不见面”呢?这个脸就是长在外面,你能看到自己脸吗?看不到脸,实际上我们是看不到自己脸的。

    【若不见面。内对不成。】

    就是说无论是见明还是见暗,它一定是相对的,眼睛看到黑暗,或者说眼睛看到光明,它一定是相对的,它既然是相对的话,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脸,事实上,我们是看不到自己脸的,说明它是不相对的,所以这是不成立的。就是说无论是见内还是见外,它都没法成立。它是分两层来分析的。

    【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

    如果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脸的话,说明心在外面了。

    【若在虚空。自非汝体。】

    如果在虚空的话跟你身体有什么关系啊?它就不是你的身体了。

    【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

    心如果在外面不是你身体的话,佛现在看着你的脸,“亦是汝身”,我跟你还有什么差别?

    【汝眼已知。身合非觉。】

    你这个身体有感觉了,心自然就会有分别。身心是不相离的。但是你现在的观点是心又跑到外面去了,心跑到外面去之后就有两个知,外面一个知里面一个知。

    【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如果有两个知的话,那就成两佛了,外面一个佛,里面一个佛。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也就是说开眼见明则见外,合眼见暗则见内,这叫“开合明暗”,心就在“开合明暗”里面,这个是不成立的。这是他的第四个观点。

    大家在思维的时候要分层来,一层层来理解,不分层的话不好理解。这里面基本上就分了两个层面,第一层是先分析的“闭眼见暗名见内”:暗境界和眼睛,假设相对和不相对,假设相对的话,眼睛跟暗境界是相对的,眼睛能看到黑暗,那黑暗一定是在外面,那就成了心在身内,所以说“见暗名见内”是不成立的。那见外呢?“开眼见明名见外”:如果你的眼睛看到光明,那就成了心在身外,又回去了,都成了心在身外了,都不成立。

    通过分析,你这么分析分析就明白了,都成了心在身外了。无论是见暗还是见明,你只要能看到就都说明心在身外了,就成了第二个观点了,就是阿难第二个观点,“心在身外”。

    在理解这段的时候,就把握这一点就行了:只要你能看到,它就“心在身外”。前面说了身心是不相离的,如果心在身外,身体还能分别的话,那就成两个知了,外面一个知里面一个知,那就成两佛了,是这么分析的。这是第四个观点:“开合明暗”,心是随着明暗的开合而来的。

    楞严经浅述九(四次徵心 执心分别明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楞严经浅述九(四次徵心 执心分别明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us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