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楞严经浅述(校对稿合刊)
楞严经浅述七(二次徵心 执心在外)

楞严经浅述七(二次徵心 执心在外)

作者: 南无韦陀菩萨 | 来源:发表于2019-11-03 13:44 被阅读0次

    9.楞严经浅述(二次徵心)

    再看第二次征心,和第一次正好反过来,阿难认为心在身外。因为佛说了,心在身内是错的是不合理的。阿难就反过来想:既然心不在身体里面,那肯定就在身体外边了。第二次征心,阿难认为心在身外。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我闻如来如是法音”,阿难借佛的话说:既然我自己想出来的不靠谱,这可是我听佛说的,佛曾经这么说过。我是根据佛说的话,“悟知我心”,我推理认为心在身外。

    【所以者何。】

    为什么呢?

    【譬如灯光燃于室中。】

    举了个例子:就像一个灯光,是在我们房间里面的。

    【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

    灯光在房间里面,肯定能照到房间,然后通过门和窗户,也能照到房间外面。

    【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

    众生都看不到我们身体内部的情况,但是能看到身体外面的。

    【亦如灯光。】

    就比如灯光。

    【居在室外。不能照室。】

    如果灯光放在外面,那肯定是照不到房间里面。同样的道理,心在身外,所以我能看到身体外面的,看不到身体内部的。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我这个观点、这个道理一定是非常明白的,“是义必明”,这个道理太明白了。“将无所惑”指的是一定是没什么疑惑了,一定是对的。“同佛了义”跟佛的说法是一样的,是究竟的说法、是了义的说法,“了义”是究竟圆满的。“得无妄耶”一定不是虚妄的,是真的。这是阿难提出的观点:心在身外。

    下面佛就给他层层辨析。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否。】

    佛就说:刚才很多比丘都跟随我从室罗筏城“循乞抟食”托钵化缘乞食。完了之后“归祇陀林”,又回到了祗园精舍。“我已宿斋”,我已经吃完了。你看这些比丘,他一个人吃饭,这些众人都能饱吗?我吃饭你看着,你能饱吗?

    【阿难答言。否也。世尊。】

    不可能的,佛啊,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吃饭我怎么能饱呢?

    【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这些比丘虽然都是阿罗汉,“躯命不同”是说身体不一样,各是各的身体,各有各的生命,怎么能一人就让所有人都饱呢?佛啊,这是小孩子的问题,你怎么会这么问呢?阿难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

    佛就给阿难分析了,如果说你的心在身外边,那么这个身、心就成两个了。“身心相外。自不相干。”意思是身和心分离了,身是身,心是心,是两个,毫不相干。这叫“身心相外。自不相干。”成了两不相干的事,就等于两个了。 “则心所知,身不能觉”,就是你心所知了,身体就不能觉知。那么就是说因为你这个感觉在身体外面,心就不能知。他这个实际上讲的就是身心脱开了,毫不相干了,他就互相不知了。因为你的心在外面,跟你的身体就没关系了。

    所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

    兜罗绵手也是比喻是佛的手,佛的手也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佛的手就像兜罗绵,这个兜罗绵是印度产的一种棉花,印度高山产的一种棉花,非常的细软。佛的手包括他的身体,都非常的柔软,我们凡夫的身体都是硬邦邦的。

      【汝眼见时。心分别否。】

    你看我这个手,看到了吗?看到了。那么你眼睛看到了,你心分别不分别呀?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

    我眼睛看到你的手的时候,心分别了。你心分别了,你说心在外,那肯定就错了嘛。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

    你看到之后心就有分别,说明身心是一体的,没在外面啊。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所以说你认为这个心在外面是不合理的。

    前面讲心在身内,这一段是讲心在身外,佛都是通过一些善巧的方法给他返回去,让他认识到这个观点是不合理的。这里面主要的观点就是你说心在身内的话,你一定会看到你身体内部的情况。就像我们坐在这个讲堂里面,讲堂里面的情况一定是看得很清楚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是不了解我们身体内部的情况的,是不知道的。所以说你说心在身内是错的,是不合理的。这是他主要的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就是你认为心在身外,心在身外的话,那么身心就相离了,就分开了,分开之后当你身体有感觉,你看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你不应该有感觉的,因为你心在外面嘛。但事实上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你有了感觉,心马上就会分别,说明心在身外也是不合理的。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根据这个观点,再去掌握佛是怎么分析的,把佛讲的主要观点提取出来,来理解它,就好理解了。你要是按照经文上的一段段来,刚开始掌握不了,一会儿就晕了。我们现在讲了两段了,相当一部分人就晕了,晕了一大半了。简单的来讲,就这么理解。

    阿难认为心在身内。心在身内的话,佛就分析,你就应该了知、能够分别、能够知道身体内部的情况。作为我们凡夫,事实上你知道身体内部的情况吗?你能看得到吗?看不到的,你无法了知,你无法了知你身体内部的情况,你是不知道的。你不知道,怎么说心在身内呢?所以说你说心在身内是错的。第二点就是阿难认为心在身外,心在身外的话,身心就脱离了,身是身,心是心,就脱开了,脱开之后你身体有什么感受,这个心是不能了知的。但事实上是:我身体有什么感受,我这个心是能够感知的。你看(师父拍了一下手)哎,好痛,这样心分别了吗?所以佛就说:你说心在身外,也是不合理的。这是他的主要观点。把主要观点提取出来之后,就好认识了,然后你们再慢慢一句话一句话的领悟透了,就好掌握了。

    楞严经浅述七(二次徵心 执心在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楞严经浅述七(二次徵心 执心在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gk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