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楞严经浅述(校对稿合刊)
楞严经浅述4.(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楞严经浅述4.(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作者: 南无韦陀菩萨 | 来源:发表于2019-10-30 10:16 被阅读0次

楞严经浅述(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下边接着【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说明阿难要来真的了,他要“伏受慈旨”,他为什么要来真的呢?因为他受苦受难了,他要来真的了。阿难觉得:我多闻第一,以前都是假听,这回要来真的了,要真听。

下边这一段,就是进入了第一部分悟门“妙奢摩他”的第一部分。“妙奢摩他”分好多内容的,第一个讲的就是“七处征心”。为什么“未全道力”?就是因为不能认识自己的真心,没有参悟自心,所以“未全道力”。你不明真心,道力永远都不会全的,无论你怎么修,只要是不明白自己的真心,道力就没法成就,所以成就自己的道力,是从明白自己的真心开始的。

佛首先和阿难问答,问答就是辨析我们这个心,如何认识我们这个心,第一个就是“七处征心”。什么叫“七处征心”?就是问答七次、来回七次、往返七次,佛就问:你的心在哪里?心在什么地方?我们讲这个心,到底哪个是我们的心啊?七番问答,所以叫“七处征心”。

5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

这一句是讲佛与阿难他们两个是弟兄俩,阿难是佛的堂弟。佛的父亲一共是弟兄三个,他们是堂兄弟,所以叫“汝我同气。情均天伦”。从伦理上讲,同气连枝,他们本是同根生。

【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他先问阿难:我们是同根连枝的,是堂兄弟,是一家人,你最初为什么发心出家?你“见何胜相”?什么殊胜的相打动了你、感动了你?让你“顿舍世间深重恩爱”,把世间这一切都放下了,放下家庭,放下父母、兄弟、姐妹,富贵荣华,王子之位都不要了,为什么?佛就问他,你看到了什么打动了你、感动了你,这种感动超越了世间的一切。这就是佛的一个方便善巧,一步步引导。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

我是看到了佛的“三十二相”。佛的圆满报身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三十二相就是从三十二个角度来说明佛的庄严相貌,他的圆满报身。报身就是指的我们这个肉体,这个四大肉体就是报身。我们这个报身就是不圆满的,我们叫业报身。佛的报身叫胜报身。什么叫业报身啊?就是善恶业都有的,所以我们有苦有乐,有生老病死苦,有种种的苦、种种的烦恼,所以叫业报身,业障之身。我们在生活当中都能感受到这种苦,病苦是最明显的,还有无明之苦,这个事儿那个事儿的,社会当中你经历的那些苦,苦不堪言。佛的胜报身“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太圆满、太殊胜了,因为他没有业了,就像琉璃一样,清净庄严圆满。

【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

阿难就想:这么好的一个形象,一定不是欲爱所生,因为欲爱所生的一定是有烦恼的。这一定是超越欲爱的。

【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

为什么不是欲爱所生的?因为欲爱所生的就很“粗浊”、粗重、污浊,“腥臊交遘”,四大之体“脓血杂乱”。这么一个烦恼之身,我们叫九孔不净,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有九孔不净,当然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胜净”是讲他的这个身,“妙明”是讲他的这个心,他这个心是清净明了的,身体也是殊胜清净的。“紫金光聚”,而且他还能发出佛光。其实真正的佛光你是看不到的,佛光是清净无相的,但是在方便的时候佛会让我们看到。紫金光,金光闪闪,那是佛能让我们看到,如果他不让我们看到,我们是看不到的,真正的佛光是没有相的。

凡夫也有光,只不过那个光是有相的,而且不同的人,因为业障不一样,福德善根不一样,所以他的光也不一样。业力重的人,他的光是黑的或者是灰暗色的;如果你的业障轻,善根好,这个光就是白色的;如果再好就是红色的;然后就是金色的、紫金色的。破五蕴色、受、想、行、识当中,人的光就会发生变化,由黑到灰然后到白就表示身心业障在逐渐减轻。阿难看到了佛的殊胜之相,他就知道这不是欲爱所生的。

【是以渴仰。】

“渴”就是渴求,很仰慕:我也想得到这么好的三十二相。

【从佛剃落。】

所以我就追随佛出家了。

阿难向佛表白的这句话有问题吗?大家可以考虑一下。佛问的是:当初发心,见何胜相而出家?就是你最初的发心是什么?阿难就说:我就是看到了你的形象产生了渴仰之心,我也想获得这样的形象,所以我就出家了。他这个发心就是有问题的,这个发心叫发心不真,不纯正。为什么不纯正?因为他渴仰的是佛的美好的形象。因为他追求的是佛的形象,所以他长得也很圆满,他发心不是求解脱,是求佛的形象。他为什么多闻?他没想到要去明白自己的心,没有去参悟自性,所以佛都圆寂了,阿难都还没解脱。

阿难为什么在佛走的时候很难过,因为他那时候已经知道了,求这个形象是得不到解脱的,但是已经晚了,来不及了,佛都走了,所以他就去求大迦叶。因为佛把衣钵交给大迦叶了,他就又去追随大迦叶,他是在大迦叶那里才悟道得到解脱的。这就是他发心不纯正,发心不真,所以他就没有走上解脱之道,没有开启佛的智慧,没有悟入佛的见地。

通过这番问答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如果发心不是求智慧,当然就不能得智慧;他是求形象,求形象当然就得形象。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楞严经第六卷耳根圆通章》讲的三十二应身,三十三观音,求什么得什么,求形象得形象,求智慧得智慧,求慈悲得慈悲,所以说得什么跟人的发心是直接相关的。

楞严经浅述4.(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楞严经浅述4.(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相关文章

  • 楞严经浅述4.(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楞严经浅述(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下边接着【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说明阿难要来真的了,他要“伏受慈旨”,他为什么要...

  • 【楞严经浅述】印制缘起

    【楞严经浅述】排版中 这次【楞严经浅述】,以下内容,便于深信并且思维理解楞严义,亦下次开讲楞严经课本资料。 1.楞...

  • 楞严经浅述

    楞严经浅述(序分 缘起 七处徵心)。制作了图片,在我朋友圈,需要研习敬请朋友圈下载保存收藏,对照经文思维经义。 楞...

  • “三十二相”的故事

    三十二相指三十二种殊胜容貌与微妙形相。又作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丈夫相、三十二大士相、大人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微...

  • 33..楞严经浅述(答述五番显见)

    33..楞严经浅述(答述五番显见) 16.1.2,3 师:《楞严经》十番显见,我们先把前五番让大家说一下,第一番显...

  • 楞严经浅述原始资料

    (3) 【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

  • 楞严经浅述〈原始稿〉

    《楞严经》浅述(1) 我们今天有殊胜的因缘能够聚在一起学习《楞严经》。大家知道,《楞严经》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

  • 楞严经浅述(世界缘起)

    楞严经浅述(世界缘起) 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云何汝等,遗失...

  • 念佛是谁?

    问:念佛的是谁? 答:念佛的是佛。 何以故?观经云,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楞严经浅述十(五次徵心 执心随有)

    12.楞严经浅述(五次徵心 执心则随有)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楞严经浅述4.(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fovctx.html